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不以自身高洁显示他人污秽,此法可以养德亦可远害

一、

不管你自己多么优秀,都不要用自己的优秀显示别人的污浊。

“严于律己”,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而“宽以待人”,则是为了赢得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不得罪别人,不为自己的将来埋下隐患。

所有好的事情,都一定是以真诚待人为基础的,即便是发现别人有错误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标榜和炫耀自己,这是一种厚道,更是一种智慧。

如果不懂得遵守这一点,最后即便你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但最后也失去了友谊,更失去了自己应该真实存在的修养。

《素书》有一句话叫:好众辱人者殃。

意思就是说:喜欢用正直的名声去当面侮辱别人的人,自己必定要遭殃。

恃才者傲,恃物者狂,这是世人常犯的错误,很多人自身拥有了优势条件之后,就会想方设法的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依仗自己的聪明、能言善辩,肆意讨论别人的好坏,甚至随意践踏别人的尊严。

曹操手下的杨修与许攸就是如何,因为杨修总喜欢将才华表露于外,而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两人最终都因为触怒曹操而被杀。

从古至今,有多少类似于这样血淋淋的例子都摆在我们面前,但是又有多少人还是任意而妄为,不懂得收敛自身。

如果别人犯错,我们就用相对委婉的方式来指出对方的错误,以不揭露对方伤疤,不伤别人自尊为标准,循循善诱的开导对方,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在《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卫国君主是一个独断专行且残暴的人。

有一天,颜回向孔子辞行,要去教导卫国君主。

颜回说:“君主轻率的处理国家大事,而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轻率的用兵而不顾人民的死活,使死去的人如草莽一样遍布山泽,我愿意依从先生所说的治国之策去劝说,或许可以教导这个国君。”

孔子听了就担忧的说:“你去了恐怕会被杀,你本来想去感化他,但是一旦到了那里,可能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古代的智人要自己先站得住脚才能去帮助别人,自己还没有站稳脚,哪有功夫去纠正别人的暴行呢。而且你一旦显露高尚的道德与智慧,就等于说是争名、争胜,这一切都是祸患的根源,不可实行。”

接着孔子又说:“一个人德行纯厚都未必能和对方声气相通,一个人不争名声也未必能得到广泛理解,如果勉强把仁义和规范之类的言辞说给暴君去听,就好像用他的丑行显示自己的美德一样,这样的做法是害人的,害人的人也会被别人所害,所以你会遭到伤害啊。”

二、

人活一生,一为名二为利,有的时候甚至看重名声比看重利益还重要,就好像世间有许多人,宁愿舍弃看得见的利益来贪图那些隐藏于内的名声,所以足可见,名声在人内心的重要性。

美好的名声人人皆爱,但是如果在处世之中,将美好名誉的光环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必然招致他人的嫉妒。

世间万事福祸相依,好的名声背后必然藏着看不见的祸患,更何况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的问题时,还刻意而将污秽的名声推给别人呢,这不都是给自己的未来埋下隐患吗?

没有人愿意招惹千古骂名,所以那些将污秽的名声随意推给别人的人,也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及愤怒。

所以为人处事的时候,不要只是以自以为的方式去生活,自己想要的好名声也留一些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坏名声也揽一些在自己身上,这并不是一种愚痴,而是换一种智慧修身处世。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意思就是说:崇高美好的名誉和高尚的节操,绝对不要一人独占,应该分一些给别人,这样才能够明哲保身。受辱的行为和不利于己的恶名,不要完全推给别人,应该自己主动担负起一些,这样才能隐藏自己的才华而增进品德修养。

《道德经》之中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世人所厌恶的都是孤单、寡和、不圆满,但是王公却能用这些词汇来称呼自己,这就是一种高于世俗的包容。

人生的伟大,首先就是在于包容和接纳,而不是以主观的偏见去推诿,这是一种待人处事的修养,更是一种保身之法的智慧,就像《菜根谭》之中所说:以此可以远害,也可以养德。

作者|国学书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10
庄子·内篇·人间世
像孔子那样做人,像曹操那样谋事!
庄子《人间世》: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就行,改变别人的人都是好为人师博取名利
荀子·不苟
为什么要读《列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