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敬88岁Richard Rogers:“高技派”普利兹克大师离开了!

理查德·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200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1933.7.23   –  2021.12.18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8日,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于英国伦敦去世,享年88岁。他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与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一起,并称为20世纪最后一个重要建筑流派——“高技派”建筑的领军人物

Welsh National Assembly Senedd in Cardiff

以技术改变城市的思考者

我心目中真正的美,

来自于社会与文化的动态活动,

而非建筑本身的美学设计


建筑更像是用来融合

社会、经济、人文和艺术的工具

理查德·罗杰斯擅长于用精密的结构系统,表现当代建筑的技术之美而闻名。其设计将暴露在外的管道系统作为装饰元素与机构系统形成建筑表皮。高技派建筑风格是对复杂城市环境的应对,致力于解决长期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革新现代博物馆概念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Lloyd’s Register in London, UK completed in 2000. Image courtesy of 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1962年毕业于伦敦建筑学院
1954年至1959年远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
1963年他与诺曼·福斯特等人成立“四人小组”
1971年成立皮亚诺与罗杰斯工作室
1977年成立罗杰斯事务所(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1991年被授予爵士头衔
于200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皮亚诺与罗杰斯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前合影


城市生活拥护者
环保建筑师、慈善家
罗杰斯是城市生活的拥护者,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文明的教化中心,能将人类在世界上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悉尼国际大厦


他反对美国那样的分散城市,主张未来城市的区块应该把生活、工作、购物、学习和休闲重叠起来,集合在持续、多样和变化中的结构中。其事务所几乎将每年利润的五分之一捐献给慈善事业。该公司建筑师的薪水结构其最高薪水仅为最低薪水的6倍。


上海融信万科·中興路一號

  Lloyd's大楼是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第一座高科技办公大楼


他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有利环境保护“绿色”建筑技术的倡导者做出巨大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他为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设计的总体规划如今成为中国中心商务区的典范。



Terminal 4, Barajas Airport, Madrid 1997-2005 © Manuel Renau Image courtesy of AENA and Manuel Renau



10个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著名的“千年穹顶”,与福斯特合作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共同设计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等。虽然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成为是3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01

蓬皮杜艺术中心

一栋革命性的建筑

巴黎,1977

蓬皮杜艺术中心建成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建筑完工后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其前卫的设计感和欧洲当时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作为一栋革命性的建筑,它拥有高科技感的外观,房屋结构的裸露,颜色鲜艳的管道一览无余。

它就像一艘巨大的由玻璃、钢和彩色管子制成的宇宙飞船,意外地降落在巴黎的中心,在那里它很快地深深扎根。项目是1969年由当时的法国总统蓬皮杜构思的。1971年,法国文化部发起了一场国际比赛,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冠军。


“这是一个关于开放性和灵活的项目,我们想让这座建筑实现真正的公共和多变。它不是一个想取悦所有人的建筑,美在它的粗犷、直接和开敞,也美在它所承载的事情和为人们提供的服务。”

设计理念是揭露建筑的所有基础设施,把建筑的内与外反转了。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把整座大厦的水管、排烟管道、空调管道、电梯、扶梯都放在外墙,而室内则是一个无阻隔的展览空间。

蓬皮杜艺术中心最著名的“运动”元素之一是西立面上的自动扶梯(底部涂成红色),一个曲折上升到建筑顶部的透明管道,这里也是俯瞰巴黎市中心一带最好的地方。蓬皮杜艺术中心故意摒弃了这座朴素、不可逾越的纪念碑的传统,在外观和功能上都是完全透明的。

的确很佩服皮亚诺和罗杰斯两人的创意和勇气,他们可以在巴黎这个浪漫和艺术之都的核心地带破旧立新,设计一座前卫的高技派建筑。

虽然蓬皮杜中心在完成之初,引来各界不一的讨论声浪。但如今,这座现代艺术中心,早已成为巴黎市民休闲聚集的地方。从1977年开业以来,这里迎来了超过1.5亿游客。 

02

拉斯阿里纳斯斗牛场改造

把建筑历史崇拜与技术创新结合

巴塞罗那,西班牙,2011

为了创造一个新的立面,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在最高处,搭建了一顶金属圆冠,其轻盈的构建方式分离于原有建筑之上。


原有建筑的立面被翻新,它拥有双重皮肤,远离与新建筑的直接接触,形成一条环形人行道,同时具有三个辅助功能:收紧装置、紧急路线、防火和储存服务。首层至三层是商业的走廊,在四层这里拥有一条慢跑跑道。

顶楼的甲板将是该项目技术和结构解决方案的一个巨大挑战,因为它与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分开,以突出其浮动感。欧洲最大的圆顶之一将设在那里,具有多种用途和可能,人们可以在周边散步,享受巴塞罗那的壮丽景色,这里距离地面高度27米。

斗牛场改造建筑的室内有三组凌云直上的自动扶梯以及两个观光电梯可一直可通往四层。内圈的挑空形成巨大的中庭,这种方式消解了原建筑巨大的直径深度。


商铺的进深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设的多条走廊、自动扶梯以及观光电梯是为了促进商业流动性。穿孔镂空形部分走廊地面增强了楼上楼下的穿透性、互动性以及灵活性(运营业态调整时可拆卸)。

建筑中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的配置,让这里能根据功能不同随时调整,可以容易地观察到生活和经济泡沫带来的变化。

03

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4号航站楼

西班牙最大的航站楼

这座航站楼让巴拉哈斯国际机场能够与欧洲的主要枢纽机场有核心竞争力。主体建筑由一系列平行空间组成,这些平行空间由一个线性块隔开,允许日光深入室内,同样的形式也适用于卫星厅。

竹制的线性屋顶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屋顶灯连接在上面,在每层楼的安排上允许最大的灵活性。这使得建筑物可以分阶段扩建。新航站楼有一个地铁、火车站和与现有航站楼相连的陆侧交通线,以及一个将主体航站楼与卫星厅相连的交通系统。

进出停车场的行人循环集中在停车场的正面,到达大厅的布局为不同的地面交通方式创造了清晰和独立的路线,使公共和私人交通同等重要。到港和离港前厅以及火车和地铁站均由屋顶的标准模块覆盖,从而涵盖从下车到离港的整个动线。

显著降低能耗的环境措施包括分层冷却系统、向桥墩提供置换通风、向所有其他乘客区提供良好的低水平空气、对立面和顶灯进行大范围遮阳、分区照明、在水中置入景观。

三层在地上办理登机、安检、登机和行李提取,另三层在地上进行维护、行李处理和建筑物之间的旅客中转。低区楼层坚固的混凝土结构,与上层乘客区轻质透明的效果形成鲜明对比。


该建筑由波浪形屋顶覆盖,中央“树”支撑,屋顶灯点缀,在航站楼的上层(离港)提供精心控制的自然光。然后屋顶覆盖在建筑物的边缘以遮蔽立面。考虑到多层次部分,需要一种策略将自然光降低到地区楼层。

尽管马德里夏季酷热,设计团队仍致力于尽可能使用被动式节能,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飞机和远处山脉的透明度和视野。该建筑受益于南北朝向,主立面朝东和向西,是保护建筑免受太阳辐射影响的最佳布局。设计团队着手将所有乘客区的自然光最大化,减少对人造光的依赖,同时提供视野,但通过深屋顶悬挑和外部遮光的组合减少太阳能增益。

04

新河岸

伦敦,2012 

这个住宅项目位于伦敦海滨区的中心,靠近泰晤士河,位于泰特现代美术馆及其新扩建项目的西门正对面。景观林定义了两条穿过现场的清晰公共路线,将现有景观从泰特现代美术馆外的河畔花园延伸至南华街,并将作为催化剂,在整个Y区的建筑周围创造一个活跃和充满活力的环境。

总体设计暗示了该地区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前工业遗产,用当代语言回应,重新诠释了当地建筑特色的色彩和材料。展馆外部支撑系统消除了对内部结构墙的需求,并在公寓内创造了高度灵活的空间。作为一个清晰可见的系统,支撑位于覆层平面外,提供了更丰富的立面,并提供了一个缩放装置,有助于将覆层的微尺度与建筑的宏观尺度统一起来。


花园有效地创造了“船头”,外露的钢甲板悬挂在支柱和悬挂系统上。观光电梯为所有居住者提供了伦敦和河流的美景,以及每栋建筑东侧的垂直循环通路。开发区共有217个住宅单元,位于五个独立的建筑物内六层到二十四层。这些单元从工作室到四居室的顶层公寓各不相同,提供的住宅总面积为28600平方米。

零售商业位于首层,总面积为1044平方米,所有街区的公共礼宾处在最高建筑的首层。地下一层位于整个场地的下方,提供了额外的储存空间。


05

劳埃德伦敦大厦

伦敦,英国,1986

1977年蓬皮杜中心建成后,理查德·罗杰斯受委托设计一栋新大楼,以取代伦敦劳埃德原有保险大楼,为伦敦中世纪金融区带来了高科技的建筑美学。与蓬皮杜中心相似,劳埃德的建筑也是“从里到外”设计的。所有的服务功能都从内部移除,放在建筑的外部。

这不仅允许对电梯、管道或电气设施进行简单的更换和维护,而且可以释放内部空间,创建一个开放和灵活的平面,让每个楼层不间断地开展活动。开放的空间规划,内部能够重新调整的分隔墙,可以细分每个楼层,并创造全新的、有趣的空间。   

伦敦劳埃德大厦由三座高楼组成,每座都有辅助核心筒,高楼围绕着的中庭有60米高。每个楼层都像一个可以俯瞰中庭的画廊;然而,只有地下一层至二层是向中庭开放的,而其余的都用玻璃幕墙围起来。整个中庭,有一系列自动扶梯,创造一个内部循环连接各个楼层,增加空间的活力。

当罗杰接手这项工程时,被要求拆除原1928年的建筑,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拆除伦敦劳埃德家族的所有历史遗迹,而是保留了原立面的一部分以示敬意。与新劳埃德大厦的高科技风格并列的历史建筑看起来几乎是矛盾和强迫的,但是这两种风格似乎以描绘伦敦现代化的方式并存。

除了机械和循环系统被放置在外部,大厦的外立面并不毗连,它似乎是一个“部件包”,内部空间也是模块化的。它看似分割的立面强化了它在平面中的模块性,这在视觉上更为明显。

整个建筑用不锈钢包裹,使建筑展现高科技的、后现代的、美观的效果。流线型立面与机械和服务功能并列在外部唤起其建设的技术进步。这种美学有一种几乎未完工的感受。罗杰斯甚至把起重机设置在建筑顶部作为装饰特征留在了建筑中,但它们的存在暗示着对现代美学的洞察。

罗杰斯对未经过任何装饰的粗犷建筑元素进行了具有爆炸效果的美学处理后,向世人展示基本建筑元素完全具备装饰的意义。

06

国际间谍博物馆新馆

21世纪华盛顿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1.6亿“未来黑盒”

Images: Nic Lehoux

整体建筑高度为130英尺(39.6米),最明显的特征是在一个黑匣子中产生西面突出的棱角以及南面的斜角。这是一种浮动式支撑结构,它创造了公共和私人空间,用于不同用途的组合。

Images: Nic Lehoux

大堂和零售设施位于双层挑空空间内,带有夹层,为学生和教师讲习班提供教育空间。一楼大厅上方是博物馆的三个主要展览区,包括“特别展览”层、剧院、永久展览,以及未来的“间谍行动”,空间的层高可达20英尺(6米)。

连接这些楼层的金属楼梯沿着金属镶板的西立面悬挂,并封闭在一个被称为“面纱”的悬挂式玻璃中庭中。在展览楼层上方可以找到办公空间,在这些空间上方漂浮着白色的活动空间。活动盒内的钢结构为博物馆提供了60英尺的跨度,落地窗在建筑周围呈180度的跨度排列。



Images: Nic Lehoux

07

纽约世贸中心3号大厦

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事务所在纽约建成的第一个项目

纽约世贸中心3号大厦设计讲解


纽约世贸中心3号大厦位于格林威治街17号,纽约复兴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心位置,是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事务所在纽约建成的第一个项目。





3号大厦的战略位置将置于纪念公园内两个水池之间的中轴线上。这种强烈的轴向关系,加上通过东西方向延伸并垂直向上拔高,成为建筑物整体的强大驱动力。


大楼的外立面由亚麻面漆不锈钢和玻璃幕墙组成,幕墙采用了含有夹层涂料的安全玻璃。高层由K形支撑负载分配系统钢结构构建,强调了建筑的中心体量,并创造了具有纤外观的主要立面。K形支撑暴露在建筑外部,使表皮具有一种质感和纹理的尺度感。

08

BBVA银行大楼

墨西哥新城市地标


这座50层高的建筑是墨西哥城天际线上的一个新城市地标,由国际建筑事务所 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与墨西哥设计公司 Legorreta Legorreta 共同合作完成。为BBVA Bancomer提供约78800平方米的主要办公空间,可容纳约4500名员工。 

墨西哥城建在一个古老的干涸湖泊上,容易发生严重地震,因此需要一种创新的工程方法来降低地震的风险。每个外部表达的结构梁中都包含一个“保险丝”。它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吸收地震的冲击来保护结构,这种结构解决方案使该大楼具有安全性。

该建筑基于对传统办公空间组织的重新诠释,为所有用户提供各种新的灵活工作环境。所有区域都将有充足的日光、开阔的视野和通往外部三层挑高花园的通道。每九层处设立了一个空中花园,提供会议和休息区。人们可以在那里欣赏到壮观的360度全景,这促进了社区意识和员工之间的互动。


09

威尔斯国民议会 

加的夫,英国,2005

罗杰斯将开放和透明的理念作为加的夫威尔士国家议会设计的驱动因素。这座建筑被设想成不是一座孤立的封闭式大厦,而是一个透明的外壳。向外看向加的夫湾及更远的地方,使人们能够看到议会的内部运作,并鼓励公众参与民主进程。

建筑的组织结构体现了开放的理念。公共空间被提升到一个石板铺盖的基座上,仿佛从水中走出来。自然光穿透下面的行政空间,从而使选民和被选举人之间形成视觉联系。一个轻量级的、轻微起伏的屋顶遮蔽了内部和外部空间,向下延伸成钟形。屋顶被一个风帽穿透,风帽高出建筑物中心的辩论室。

议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详细设计对城市的公共生活有积极的贡献。主厅和辩论厅分别构成选民和被选举人的内部,空间代表,是设计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主厅分两层布置,下入口为公众接待和信息设施。

辩论厅是建筑中心的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屋顶平面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钟形图案。钟的内部用同心的、缎面处理的铝环装饰。房间的标志是屋顶线上方突出的戏剧性钟形结构,灵感来自于罗杰斯与艺术家Anish Kapoor在波尔多法院的合作。

新建筑与加的夫湾之间建立了联系,创造了一个完全整合的公共场所,吸引过路人,让他们享受海滨,参与民主进程。

10

悉尼国际大厦 

澳大利亚,悉尼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将CBD延伸至海滨,
打造拥有50%开发空间的全新工作和休闲区。”
——理查德·罗杰斯

三座海港摩天大楼坐落在Barangaroo海港南区,为该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金融服务中心。

每栋建筑通过架空层被分隔成三个体块,三栋建筑被定位在与现有城市网络规划的径向筋脉上,旨在获得最大化采光和港湾景观。红色和黄色的丝状翅片从正面伸出,以保护玻璃免受过多的阳光直射。

每座建筑底部的玻璃大堂都是为了让建筑在街道上更具人性化,落地窗确保入口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该项目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获得6星绿星评级。


罗杰斯应用于建筑中的高科技不仅让公众浅显易懂,而且达到的效果令人吃惊。他对建筑“现代运动”诠释独特,让建筑的透明化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功能性,符合用户需求。

他心中的建筑蓝图,与其说是建造出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或是一座城市,不如说是追求创造出一处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并将人类生活的需求透过城市规划一一改善与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缅怀Richard Rogers:“惊世骇俗”的蓬皮杜中心
理查德·罗杰斯
“高技派”建筑的领军人物——理查德·罗杰斯逝世
他11岁才学会阅读,却在42岁设计了巴黎“最丑”建筑一战成名!
“不明白为什么人们畏惧新生事物,我害怕陈旧的” | 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逝世
一起感受国际顶级建筑大师的奇思妙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