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35)——程材篇第三十五(上)

一、

儒生,若泛指读书人,则有学有所成和学业不精之分。文吏,文中所指为古时基层小吏。学有所成的读书人,自然是学识渊博,胸怀大志,若遇贤明君主则可一展宏图,建大成就;如若生不逢时,亦会如大海中的泛沫,随波逐流而已。学业不精的读书人,或投机,或逢迎,亦或委身“文吏”,有时却以“儒生”自居,终也是泛众一员。文吏,于古时而言,亦是读过书的,只是他们读书的目的性、应用性更强,就是为了谋生。朝廷的官吏职位如同垒塔,上少底众,基层的文吏最多,尽责于上,事民于下。若文吏皆无能或失德,朝廷之塔便如风雨飘摇,倾坠只在须臾间。“程材篇”中尽褒儒生却狂贬文吏,有失其实,似有不妥。胸有百万经书,若不能为国为民谋福,真的是“百无一用是儒生”!

二、

无论文吏与儒生,皆可能成为尸位素餐者。时势可以左右人的思维,也能造就人的作为。官场,既是角斗场,亦是大染缸。官场中,有才高兼具高尚德操者,有才高但德不配位者,有德高却才疏者,亦不乏无实才且失德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德高者其德无患。才低,误事却未必害人;失德,虽有才却终将误国害人。高官位者或许有才,但未必有利国利民之德操;基层就职者,其才更实用,其德或更为民众所信。无论高官与小吏,德操高尚者众,则为国之幸、民之福。再言惶论:儒生不是高德大才的代名词,文吏亦非尽是低才无德。若以儒家之礼言之,擅将文吏尽皆贬为无德且才低,当是对经书大道之不敬,何谈“大义”?

三、

文吏履其职,便是以已之所长为官之所用,并换得生计之资,如何便称“文吏无所抱”?儒生“抱道贸禄”,亦是离不开一个“换”字。儒生读了经书,便自恃“得道”,自诩堪为国用,遂不屑民事,只求高官厚禄,此非礼之本义,枉称儒生。古今长史,常有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高士”,高谈国事,阔论天下,此亦是所谓的儒生。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儒生与文吏,若以研读经书为标准,则可将儒生喻为尺,文吏喻为寸。为尺之儒生,惰于民事则为其短,此短常被儒生无视,更常以其口舌之能狡辩。为寸之文吏,勤于民事为其长,长到世间常知有文吏而不知有儒生。长尺、短寸各有所需,儒生、文吏各有所能。以儒生、文吏中的个例判定不同群体的优劣,有失偏颇。

四、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世间之物千差万别,凡物加工可成器。世上的人亦是千差万别,人若知学可成才。器物有大小贵贱,当取之各尽所用;人才分优劣强弱,需使其各尽所能。孙武、阖庐善用兵,需有将可用、有兵可驱。学者,尝学之人,学而有专,便是有了“核”,不再是“郁朴”之人。有“核”者为士,可喻其为能统千军万马的高士;“郁朴”者亦为士,可喻其为冲锋陷阵为将积功的兵士。亦有学者,只为心中有“核”,无意理会成为高士,此谓“隐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读书人,不明白这些道理很难在官场上自保
增广贤文
王充《论衡》卷34程材篇诗解5儒生擿经日夜讽咏得圣操矣文吏摇笔考迹民事习为违圣教巧法徇私
读书种子
王阳明心学带来的晚明动荡和党争
从“尹嘉铨案”入手,探析满清科举制度真正的弊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