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46)——顺鼓篇第四十六(上)

一、

此段是议《春秋》中的“大水,鼓,用牲于社”之说。大水至,伤人毁屋,粮谷绝收,到处是凄惨荒凉、哀鸿遍野,故人们常是谈水色变。有人认为是上天在惩罚人间之过,即所谓的“谴告”,所以逐渐出现了祈求原谅的祭祀之礼,也就是《春秋》中所说的“鼓,用牲于社”。某些很是聪明的人,冥思苦想,终于设计出一套祭礼祀规,貌似庄严神奇,创社立台,向供奉人间佳物美食,以祈求天地鬼神消灾除祸。看似严肃,实则尽显对“天地鬼神”之大不敬。为何?天地鬼神本就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幻像,据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祭上人间所用的东西,岂是虔诚表现?人间有贪欲,便以人之贪性度“天地鬼神”之意,所献岂不成了行贿?若以为水灾因人的过失而发生,便应自改其过弥补其失。人不知自省改过,却大肆折腾祈求天地鬼神的原谅,即使真有天地鬼神,它们给予了原谅,莫非过即可以不改、失便可以不补?“攻社”,解为攻击土地神,当真有趣。遇水灾不思治水,却与土地神较劲,何其愚也!《春秋》为圣人孔子所书,其不知舜、禹时便治水?舜、禹被尊列五帝之中,亦为圣。圣者舜、禹治水,圣人孔子记“攻社”,原来圣人也是有差别的,由此或可言,圣人亦非完人,圣人之言也就未必是至理名言。

二、

《尚书》,于西晋永嘉年间便已全部散失,而后所传皆似伪作。《春秋》,孔子以鲁国史官所记为基础编撰而成。后世所传的《尚书》既然是伪作,其中所记之事则难辨虚实。那么《春秋》又如何?春秋之前,多为甲骨刻文、象形记事,内容既简且晦涩难辨,全凭后人揣测其意,那么便不乏杜撰出来的东西。孔子作《春秋》,收集的人物故事,很多便是源于那些传言、传“书”,虚实自然也是存疑。如此之议,不会被扣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吧?略有惶恐。不过,“两经”中的很多故事倒是挺有趣的,有些内容认真品读还是很有裨益的。

三、

古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和聪明的思索,总结出对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节气、时令,这是对自然规律的绝妙诠释。更有细致之人,昼夜观察天空日月星辰、精研山川地貌,从而获知风云雨霁之道、山脉河流走向,世人赞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称其为世间神人。不知者以为所谓“神人”能通天与鬼神为伍,于是传下无数玄幻故事。世间有一种高人,确实具备真才实学,当真下了功夫学习和钻研,从而获得了常人所无法想像的知识,创造出无数有价值的、实用的东西,为人类造福;还有一种“高人”,他们也是学得了一些天象地貌知识,但极善演绎、编撰离奇故事,或成为卜筮之家,或作为御用占者,或许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吧。水灾伤人毁屋,需治水;蝗灾粮尽草枯,当灭蝗。献牲“攻社”,除了安抚人心之外,于事毫无裨益,水不会退、蝗虫照样吞谷食粮。当今社会,亦常有人借天、神之尊谋自己之利,贪欲极盛者亦祈天拜神。天与神,岂是谁人凡事皆应?

四、

敬天畏神,世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心诚则灵,此言甚是高明。事无所成者皆可称之心不诚。《春秋》为孔圣所修,实不敢妄评。公羊高、董仲舒皆为儒家学说的重要传人。公羊高在其大作《公羊传》中重点强调的是强化中央集权专制,《公羊传》是为帝王统治服务传世之经;董仲舒则是为汉景帝讲授《公羊春秋》的博士,更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亦是为帝王统治服务的“鸿儒”。如此看来,依儒家学说,以天之名御天下臣民,非常合帝王之意,儒学能传承数千载,也就不足为奇了。儒学所倡“仁、义、礼、智、信”之道,确为人间正道。常生水灾不思治水却“攻社”,公羊高、董仲舒之类大儒不驳反倡,实在令人费解,或许正应了一句话:书生误国。并无贬天下书生之意,只疑那些不做治水实事却尽出愚民误国之策的所谓“大儒”。

五、

世人常以为鬼神如人一般,受用人间丝帛,喜食人间美味,故而设坛供物以为鬼神之用。遇水灾时,又以击鼓攻社之举,欲消“水湛”,如若真有土地神,难道是土地神驱水成灾?显然不是。既然有水患,便需经常疏浚河道,使水流畅顺,也就是治水。水患不能治,则是“人君”罔顾民生之大过,需改其政操。击鼓“攻社”并“朱丝萦之”,有故意带偏方向之嫌。由此而言,无论古今,所谓祭天敬神之举,实是既得利益者有意而为之,借天、神而谋一已私利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传文白话解(系辞上)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一个唯物无神论者吗?
皇极经世书  5  -宋-邵雍
论衡6
【转载】(原创)儒易的一体两面哲学观
论衡全译 71 ~ 8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