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学春秋 追溯从天文到人文的易学发展之路(36)


三十六、承前启后——六爻纳甲

 

“黄老之学”作为西汉早中期的主流思想的地位,到了汉武帝时代被终结;随之而来的是儒学的独领风骚、即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流治国思想变崇尚“无为而治”为提倡“积极有为”。并且在汉武帝时代,一大批原本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被启用、得到高官厚禄,如卫青、霍去病、公孙弘、金日碑、朱买臣等人都是从社会底层一跃而起执掌大权。


在社会上,由于汉武帝的大力开边拓土,一大批原本在内陆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到边疆戍边屯田后也富裕了起来。这些财富效应刺激着时人不再安于“无为而治”坐等机会,更愿意通过主动出击来寻觅改变人生的机会——所以为了紧跟时代潮流,以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为宗旨的奇门遁甲已经难以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需要更积极进取的占卜方式才能满足日益亢奋的社会大众需求。于是在此历史大背景下,“六爻纳甲”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般认为六爻纳甲是西汉易学大师京房所做,其占卜方式被留存于《火珠林》中。对于京房所用占卜的易术的来历,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是个谜团了,《汉书·儒林传》中就记载道:“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扬叔元、丁将军,大义略同,唯京氏为异,党(倘)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房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自有传。房授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皆为郎、博士。繇(由)是《易》有京氏之学。”刘向是西汉晚期汇编整理古籍的大家,他对古籍和古文化的鉴别能力毋庸置疑;因此,他对京房易学的质疑不可能是空穴来风的无中生有,必有所指!

京房易学不同之处在哪里?首先,相对简洁易懂的先天64卦排序(其原理与先天八卦一样是二进制的累进),如下图所示:



京房易学所排64卦序就显得与众不同、看似迥异于其他易家,如下图所示:



前一图通常被称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其排序原理也显而易见,与先天八卦一样遵循二进制累进的原理。但后一图京房六十四卦虽然也被相应称为“后天六十四卦”,但去排序所依据的数学原理却没人说得清——如每一卦宫各卦的上爻不变被认为是“祖庙不可迁”,但事实上在秦汉以前迁都迁祖庙的王朝和诸侯非常多;“游魂”和“鬼魂”的称谓来由也以一些神鬼之言来解释,其可信度也不高;乾卦和震卦的纳甲为何都从“子”起卦的原因被解释为长子如父,但作为长女的巽卦却和坤卦不用同一地支纳甲起卦——凡此种种解释,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那么京房排后天六十卦和做六爻纳甲的原理究竟为何呢?

在揭开后天六十四卦的原理前,先回到八卦的原点——圭表法纪日。在第三章“立竿测影”中已讲道,八卦的“三字纹”格式源于立竿测影中最重要的三个时间节点——冬至、春分秋分、夏至。但随着对计时精细度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四立”、即立冬立春立夏立秋。这样一来,原先“三字纹”格式的八卦已经无法满足易学的新需求,需要进行变革扩充。如下图圭表法所示:“八节”反映在圭表上是5道刻线,分别为冬至、立春立冬、春分秋分、立夏立秋、夏至。



考虑到八卦为3道线、而加入“四立”后变为5道线,从数学上看两者间不成倍数关系、且都为质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新卦与既有的八卦间只能建立复杂的数学关系,这并不利于易学的发展。所以为了在数学上简化八卦与“八节”的关系,于是将表杆也作为一道刻线放入新的卦中——如此这般,新的卦就变为6道线、恰为原先3道线八卦的两倍,两者间的数学联系顿时简化了不少、并为在此基础上的易术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关于后天六十四卦中为何每卦的“上爻不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上爻代表圭表法的表杆,表杆是固且不可移动的,所以每卦宫中的上爻都不可变、变上爻即变卦宫,每卦宫的八卦世爻也因此被定在代表表杆的上爻;其他5爻代表八节所在的刻线,因为全年中杆影是一直在圭表的5道刻线中移动,所以这5爻的变化也是本身具有的属性、其变动也不会引发卦宫的变动,除卦宫首卦外的其他7卦的世爻也因此被定为每卦相对前卦的所变之爻。并且由此进一步衍生,每卦宫中8个卦的变化也正反应了日影从冬至到夏至、再回到冬至的一个周年运动过程。



以乾宫八卦之间的变化为例,由乾到剥反映的是从冬至到夏至,杆影在圭表上不断缩短的过程:而剥、晋、大有反映的是从夏至到冬至杆影不断伸长的过程。其中作为晋卦和大有卦因其所在的时段为从夏至到冬至的阴半年,不同于乾、姤、遁、否、观、剥所在的从冬至到夏至的阳半年,所以这两卦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游魂和归魂。因为第6卦对应的时节夏至为由阳入阴的节点,所以第7卦为入阴卦、故称“游魂”,以示出阳入阴;而第8卦中后为回到原点的首卦、其对应的时节为由阴入阳的冬至,故称第8卦为“归魂”,以示由阴回阳。


其他各卦宫之间卦的变化也由此衍生而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游魂和归魂二卦的变化之所以没有象前6卦那样采用层层递变的模式,是考虑到各卦宫间的数学平衡;如果还是遵循之前的层层递变进行反向操作,那么势必造成有的卦会被分配到两个卦宫、而有的卦却一个都不沾边的情况——这也有违易理“大一统”的基本原则。

在六爻纳甲中,每卦中每一爻所对应的地支基本上是不同,但乾卦和震卦每爻的纳支却是相同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没得到合理的解释,以至于有人为了保持四阴卦与四阳卦数学对称,而将震从子改为寅、坎与艮也依次后移一位。难道先哲就真不知道数学对称,还是个中另有缘由?其实,这其中还是蕴含着深刻的天文原理,并非先哲的信手捏来:

首先,每一卦的纳支都是从初爻起、然后依次向上递进到上爻。采用此顺序的原因正在于:初爻代表冬至、上爻代表夏至,一年从冬至开始、冬至到夏至为阳半年,所以乾、震、坎、艮这4个阳卦纳支都是从初爻起排到上爻;而从夏至到冬至为阴半年、杆影在圭表上从夏至点反向移动到冬至点,所以坤、巽、离、兑这4个阴卦的纳支都是遵循“阳顺阴逆”的原则进行逆排。


《周易》中将最下的爻定为初爻、并在记录爻辞时采用“阳顺阴逆”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同理,“震为长子,坎为中子,艮为少子”也源于此:因为八卦中初爻为冬至、中爻为春分秋分、上爻为冬至,杆影在冬至时停留在初爻为震、在春分时移向中爻为坎、到夏至时缩至上爻为艮。反之,从夏至到冬至的阴半年中,杆影的的移动顺序为兑,离,巽;又因为考虑到“阳顺阴逆”的缘故,最终的秩序倒置后为巽,离,兑。而“长子”“少女”等之说,不过是为了传授方便而进行的形象化比拟,同时也掩盖了其天文真相,以便于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

其次,冬至在子月,所以乾卦初爻纳支从子开始;且因为乾为阳卦,故只取地支中的阳支、纳支的顺序也就依次为子、寅、辰、午、申、戌。然后在震、坎、艮3卦中,初爻纳支依次递延一位,分别为震初爻纳子(其原因另述)、坎初爻纳寅、艮初爻纳辰,其他各爻的纳支顺序依次类推。坤卦初爻本该对应夏至所在的午,但因为午是阳支、所以只能用之后的阴支未来替代;然后其余各爻根据“阳顺阴逆”的原则依次纳阴支巳、卯、丑、亥、酉。然后巽、离、兑也遵循“阳顺阴逆”的规则,从兑排到巽,依次为兑初爻纳巳、离初爻纳卯、巽初爻纳丑。

此处唯一的特例就是乾卦与震卦初爻纳支同为子,这并不是为了造成个“伏吟”的算法而已,而是为了遵循“洛书—后天八卦”的创始原则:在第27章后天八卦中已分析道,九宫中的洛书数1分别代表着先天八卦体系中的1乾冬至与河图体系中的1水立冬。为了在六爻纳甲中也反映出这一原则,才把乾与震的初爻纳支都定位子——因为立冬本在亥月,但亥为阴支、无法与阳卦乾震相匹配,所以用子代替亥、于是就出现了乾震二卦初爻纳支同为子的现象。

另外,既然讲道“六爻纳甲”,那么就必然就涉及到纳干的由来。八卦纳干的顺序依次为:乾纳甲(下三爻)壬(上三爻)、坤纳乙(下三爻)癸(上三爻)、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纳干原理其实蕴藏在《奇门遁甲》中:将奇门的三奇六仪从天一坎卦开始,在后天八卦中依次排布,可以得到如下顺序:



与后天八卦相对应后,就会发现艮纳丙、兑纳丁、震纳庚、巽纳辛之间的对应关系原来如此。然后可以发现壬在中宫、甲在坎宫戊之下,都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卦,为实空;而考虑到乾卦所在的立冬前后为“大火入伏”之时,也是一段实空——所以将甲与壬一同放入乾卦中,于是就可确认坎纳戊、乾纳甲壬。癸本身有相对应的卦、但因为甲壬的鸠占鹊巢而失去了卦位,故为虚空;而坤土本义为不含八节(参见第24章五行与河图)的天干,也是虚空——故将癸纳入坤下。


同时十天干的中分点在于戊己、而后天八卦的中分点在坎离,为了保持两者间的一致,须将离乙与坤己对换、这样形成的离己才能与坎戊相对应;如此一来,乙被放入坤中,乙也被迫脱离了原先的卦位、与癸一样同为虚空,于是形成了离纳己、坤纳乙癸。六爻纳甲中的纳干秩序如下图所示:



由于八卦对应64卦的一个卦宫,每个卦宫又对应一年,所以一个天干也相应对应一年(乾中甲壬与坤中乙癸各对应半年)——故若非所占卜事务涉及到夸年度变化,一般不必看天干的变化、注重地支就可以了。

既然涉及到奇门遁甲,那么就必须明晰两者间的联系所在。除了在天干纳甲源于奇门遁甲外,六爻纳甲的六神“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勾陈、腾蛇”也与奇门遁甲相似。从占法上看,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奇门遁甲的目标是找到“遁甲”所在之处,而遁甲本质上就是“大火入伏”的两个“空”月;而六爻纳甲的占法核心之一就是“寻空——破空”,是通过地支找到一旬后地支上无天干的两个空支(如甲子旬,空在戌亥),然后通过刑冲合化来破空。


粗一看似乎如此,但仔细分辨,其实两者间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奇门遁甲追求的是“空”而保“空”,但六爻纳甲的求“空”却是为了破“空”。造成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本人认为是不同的时代文化大背景所造成的:

上文已讲道,奇门遁甲的主导思想是汉初提倡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西汉中期出现了一次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化思想革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积极有为的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西汉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京房所处的时代已在“昭宣中兴”后,当时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本人认为,正是在提倡积极有为的儒学影响下,诞生了与时俱进的新易术“六爻纳甲”。


而这也迎合了当时社会活跃分子的需求:自汉武帝亲政执掌大权后,许多原本出身卑微之人都能凭借自己才华而扬名立万(如卫青本是平阳公主家奴、之后位居大将军,金日碑本是匈奴俘虏、但被汉武帝定为四大托孤重臣之一,其他还有公孙弘、朱买臣、霍去病、霍光等都出身平凡);在社会上,更有不少人或经商致富或从军建功或屯田边关,改变了原本不堪的命运。


正是在此氛围下,“清静无为”的保守思想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求变求发展的需求,“把握时机、积极进取”成为人心所向——此时受制于“无为”思想的奇门遁甲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新生的六爻纳甲满足了这个需求——“求空”就是找到既有的平衡,“破空”就是找到打破平衡的突破口、找到飞黄腾达的启动点!

或许有人会问:儒学早在战国时就已兴起、其历史并不晚于黄老之学,何以见得六爻纳甲晚于奇门遁甲、而非同时兴起或更早兴趣?确实仅凭各自主导思想是无法就定论谁比谁更早,但六爻纳甲“世应”之法向我们揭示了其天文线索:

前文已讲道,六爻纳甲每卦中的六爻分别代表圭表法的表杆与“二分二至四立”,整个六爻为一完整体系、而不分上下卦——这与目前考古发现的从殷墟到西周的出土甲骨占卜中,95%以上占卜在形式上由六位数字所组成的考古发现相呼应(《周易》各卦爻辞也为六爻一体、也遵循同样的原则,而非如宋儒朱熹等人所强解为上下卦二元对立那般),足以见得六爻纳甲所遵循的占卜原则有一部分源于易学初创时的商周。

但到了西汉,出现了对六爻的新认识:六爻不再被视为一个整体、而是被分为上下二卦。而此改变很有可能源于当时对天文观测技术的改变,这在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圭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是汝阴侯墓中出土圭表的复原模型,从此模型中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一根表杆配一根圭尺的圭表,此圭表将两套表杆与圭尺相对而立。从实用效果来看,此圭表除了便于携带存放外,对天文实测的精准度并无显著提升。但从圭表形式上看,这却形成了两套圭表对立的结构,再加上其底座上三个对应冬至、春分秋分、夏至的刻线——两者相结合,恰如形成了两套代表二分二至的“三字形”八卦相对而立;而这两套八卦合一起,又形成了六爻八卦上下卦对立的形式。


至此,源于商周、象征“表杆—八节”形式的六爻八卦在西汉时,已经变为呈两个八卦上下对峙形态的新六爻八卦。此模式在西汉后成为六爻八卦的主流主要模式、原先的六爻八卦模式反而逐渐式微——正是受此影响,所以到了宋代以后,朱熹等后世大儒才会用上下卦模式的六爻八卦来解《周易》;到了明代以后开始流行的《梅花易数》则更进一步,将上下卦对立进一步演化出错综卦对立。而反观西汉以前用于注释《周易》的《彖》《象》等,采用的还是原先的六爻一体模式来注解《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其注释中也看不出有上下卦对立的形式存在。

由此可见,在“六爻纳甲”中同时体现了新旧两种六爻八卦模式——其64卦分配于8个卦宫的依据,源于“表杆—八节”的原始六爻八卦模式;而基于爻变的“世爻—应爻”模式,则是后来“上下卦对立”的后起六爻八卦模式——六爻纳甲正将两种六爻八卦模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有的承前启后占卜模式!

此外,由于儒学强调“亲亲尊尊”三纲五常,所以《京氏易传》中就提出了“六亲”的概念,即“八卦鬼为系爻,财为制爻,天地为义爻,福德为宝爻,同气为专爻”,后人将此通俗化为六爻纳甲中的“官鬼,妻财,父母,儿女,兄弟”。

最后须讲道的,也是六爻纳甲算法中最关键之处——变卦。目前常用的占法是:拿3个质量大小均一的硬币、选定正面为阳反面为阴后同时抛出,若出现一正(面)二反(面)为少阳爻、一反二正为少阴爻、三正为老阳爻、三反为老阴爻,连掷6次后,依次将所得各爻从初爻开始排列到上爻、得出一个卦,最后将老阳爻变为阴爻、老阴爻变为阳爻,得出一变卦——于是,将从原卦变为新卦的过程称为“某卦之某卦”,再依次装入天干地支。如下图所示:



为何“两正一反”为少阴、“两反一正”为少阳呢?因为作为阳卦的震、坎、艮都是两阴爻一阳爻,所以“两反一正”为少阳;反之,阴卦巽、离、兑都是两阳爻一阴爻,故“两正一反”为少阳。少阴少阳不变,是因为震坎艮和巽离兑都处于阳半年和阴半年的运行中、时间的前行并不改变既有运行轨道的阴阳属性,所以少阴少阳不用改变其阴阳属性。之所以称其为“少”,是考虑到阴阳在此过程中还能不断成长,如同少年成长般不断壮大;同时也能浅显易懂的与“物壮则老”、并面临变爻的老阴老阳进行区分,方便学者记忆辨识。

那又为何全正为老阳、全反为老阴,且老阳须变为少阴、老阴须变为少阳呢?前文已讲道,震、坎、艮三卦中的阳爻其实代表的是从冬至到夏至的阳半年中,表杆杆影在立春、春分、立夏时对应圭尺上的刻线——所以当时间走到夏至时,就位于到从阳半年到阴半年的拐点处,此时“阳”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阴”——而乾卦三阳爻就代表阳气处于盛极的夏至,再往前走就进入阴半年,故为“老阳变阴”;反之,坤为冬至,为阴盛极而将入阳,故“老阴变阳”。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六爻纳甲如同奇门遁甲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发展过程;其本身包含着易占从商周到秦汉各时期对易学的不同理解,并将这些不同见解融会贯通在一起。与奇门遁甲相比,六爻纳甲将占卜的重点从天干转移到地支,这说明六爻纳甲更重视回归月、而非八节。这说明:六爻纳甲与汉武帝时制定的中国首份兼顾日月运动周期的阴阳历“太初历”一样,都是以太阳黄道为基准、兼顾朔望月周期,尽可能的做到日月兼顾。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尤其是到了宋代后,六爻纳甲的占法中几乎不用天干、而只用地支。


(未完待续)

东方文化号

东方时事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卦符探秘
一首歌带你掌握奇门(三)
古法奇门遁甲讲座
玄学咒语丨奇门九星之谜-九宫八节太一日游规律
學習周易之前的基本認識(之二)_文山不泥
漫谈奇门遁甲的《烟波钓叟歌》(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