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论道》系列之·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7-9)
发布时间: 2019-04-10 |来源: 中国网道家文化 |作者: 周高德 |责任编辑: 君君

第七章

本章旨在教人效法天地的无私精神,做到先人后己,忘我无身。这是将“天道”的“无为”、“不争”的特性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长生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3?故能成其私。

[校释]

1不自生:指(天地)不有意为自己而求长久生存,意即(天地)无私也。“生”,这里指生存或存在。“不自生”,通俗地讲即(天地)不为自己而活着。

古棣《老子校诂》本中作“不自私”。他认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盖古人常语。《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老子正是从“天地无私”引出“圣人无私”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与“天地无私”相通,“天地不仁”正是从“天地无私”中派生出来的。从“天地无私”推论“圣人无私”,与从“天地不仁”推论“圣人不仁”是同一个逻辑。

2长生:长久生存。诸本多如河上公本作“长生”,想尔本、景龙本、吴澄本,明太祖御注本等皆作“长久”。

3邪:语气词。念yé,又作“耶”;“耶”是“邪”的后起字。用在反问句末,表示无疑而问的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今译]

天地是长久生存着的。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是因为它们无私(而不为自己活着),所以反而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把自身的位置摆在众人的后面,反而能赢得众人的拥戴而德高望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得到众人的保护而安然无恙。这难道不正是因为圣人“后其身”和“外其身”而不自私吗?所以圣人反而能够因众人的成全而得到无意而求的私利(即“身先”和“身存”)。

[札记]

天长地久不自生,圣人法之无私心。

莫问身先身存事,只管后身与外身。

第八章

本章老子以“水”喻“道”,认为“上善”者“若水”,旨在教人应该具有水一样的品格,即“利物”、“不争”、“处下”等。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1,故几2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3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校释]

1恶:这里读wù。憎恶;讨厌;不喜欢。

2几:这里读jī。接近;差不多。

3正:河上公本、王弼本及帛书本均作“正”。“正”通“政”,指政事。

[今译]

最善的人其品格好像大自然中的水一样。

水的好品格是善于默默无言地滋润万物而且不与万物相争,自自然然地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地方并且无怨无悔,所以像水那样的品格最接近于“道”。具有崇高美德的人,像水那样(避高趋下)而善于位居众人之后,不计地位卑低;心境像水那样而善于保持深沉宁静的状态;和人结交像水那样而善于友好、仁爱而不求报答;说话像水那样而善于守信用;执政像水那样而善于做到清正廉洁、公平不倚,并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处事像水那样而善于发挥能力并圆通;行动像水那样而善于随顺天时、把握时机、合乎时宜。

上善者正是因为像水那样而与物不争,所以便没有过错,也不会招人怨恨。

[札记]

上善若水品德优,利物不争处下柔。

如能若水致七善,几于大道永无尤。

第九章

本章老子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例——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的结果——器满则溢、不可长保、莫之能守、自遗其咎,旨在告诫世人:凡事都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并特别指出“功遂身退”才符合“天道”。即在“功遂”之后,不盈满、不显露锋芒、不自高自大,当适可而止、敛藏锋芒、谦虚谨慎。换言之,即在“功遂”之后,韬光养晦、淡泊名利。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1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2。

[校释]

1揣:这里读zhuī,捶击。

2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河上公本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王弼本为“功遂身退,天之道”;帛书甲本为“功遂身退,天□□□”;帛书乙本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楚简本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本书从楚简本和帛书本。

[今译]

手里拿着东西,不断地往容器里装,使其充满,不如适可而止;捶击金属器具使之锐利,不能长久保持。

黄金白玉堆满一大间房子,没有谁能够守藏得住;如果人因拥有财富和地位而自高自大、放肆傲慢,那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根。

事业完成后而谦让身退,这才符合自然的规律。

[札记]

金玉满堂莫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

凡事须知适可止,功成身退保无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北京白云观白云讲堂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二(第四章——第九章)
道德 789 10 笔记
【珍藏】帛书版《道德经》全文
简帛老子参校合注(续)(一)
《老子》帛书版——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德经》与《道经》
《元青小语》(《丹道薪传》校稿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