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醴陵名称之由来

 彭雪开

醴陵城区,历有醴陵、醴泉、城关之称。后析为阳三石、仙岳山、来龙门、国瓷4个街道。

秦置湘县(今长沙),醴陵乡为其所辖。《醴陵地名源流考释》认为:以取山陵下漉水(今渌水)善酿甜酒,奉祀祖宗、山川神灵而得名。汉高后四年(前184),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侯,食邑600户。侯城在原转步乡(今板杉镇)。东汉建武元年(25),分临湘县(今长沙)东南境,置醴陵县,属长沙郡。县治与侯国同治一地。约在东汉延平元年(106),至东汉延光三年(124)间,因经济发展,人口大增,贸易日繁,再加上地势局促,遂将县治迁于今治。

宋代以前,醴陵县治处称名无考。宋代至清末,现醴陵城区,皆有辖境,习称醴泉镇。

醴,为战囯时扬越人取漉水酿糯酒嫁女习俗有关。泉,多指地表渗涌的水。唐元丰《九域志》始载“醴泉”地名。《名胜志》释为“治北有陵,陵下有井,涌泉如醴,因以名县。”这是明人臆断无据之言。然而,醴泉自唐代得名后,也历为醴陵名胜。民国设醴泉镇,即以此为名。

醴陵境内有古城、五里牌、碧山岭等20余个古地名。其中渌江桥、状元洲、文庙、先农坛等尤为著名。

先农坛,又名神农殿,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位于城区东正街,昔为祭祀神农氏祠宇,故名。清光绪三十六年,县女子中学设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醴陵县委和县农民协会设此。1927年1月,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曾在此召开农民运动骨干会议。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红墙碧瓦,占地960平方米。正殿高17米,重檐歇山顶,殿内可容百余人。今辟为醴陵34位烈士事迹展览室。1976年,修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纪念馆”于西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醴陵市博物馆设于馆内。

共和国《醴陵市志·古建筑》及《醴陵八景》等载城区:有靖兴寺、梯云阁、起元塔、财源塔、文笔峰、三刀石等古迹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骑行107第一季,第九天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概况
安仁地名源流考
说说陵县的来历
玉潭旧话(上)
醴陵城区俯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