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的草书,连书圣王羲之都自叹不如!
userphoto

2022.05.29 浙江

关注
张芝经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袁昂《古今书评》
这段话说就是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的张芝,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
他的草书,连王羲之都自愧不如。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东汉末年。
而这一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便是“草圣”张芝与“楷书之祖”钟繇。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
张芝生年不详,约死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张惇曾担任过汉阳太守,父亲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声名显赫,屡立功勋。
母亲是大家闺秀,贤良淑德。张芝自幼勤学好古,不慕功名利禄。当时,当朝太尉认为他是有道之人、可用之才,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了,故而被时人尊称为“张有道”。
对仕途的淡泊,让张芝能够将更多的心血付诸书法。在民间,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事迹,已传为书法史上的佳话。
传说·周岁抓笔
张芝周岁生日,依据当时的习俗,张府宴请亲朋好友,看孩子抓岁。将玩具、糕点、文房四宝、金银、铜钱摆了一席。
小张芝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视而不顾,伸手直取毛笔,空中比划,大家一阵欢呼,认为这个孩子长大必是个读书之人。张芝经常与弟弟一同练习,他很是用功,起早书写,不觉终日。
父亲张奂见他俩如此热爱书法,便找工匠特意为他们量身打造石桌、石凳,安置在河边,并特意围起水池,以方便兄弟俩习文练字。
传说·池水尽墨
张芝兄弟池边习字不倦,以笔蘸水,以水研墨,以水洗砚,久而久之池水逐渐变黑,被人称为墨池。
晋卫恒《四体书势》曰:“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张芝善书善思,好学百家,弟弟张昶,亦有书法天赋,尤善章草(被后人称为亚圣)。
《冠军帖》局部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
这种一笔下去、气脉连贯、连绵不断的写法,让张芝的书法得到了“一笔书”的美称,也叫今草。
有人认为他写草字一定是很随便的写,可他自己却说,写草书比写真书(楷书、正书)更要謹慎,因为笔画稍有差错,就不成字了。
《冠军帖》局部他给人写信,多不用草书,他说:“因为太忙,来不及写的班草书。”可见,他写草书十分郑重。他给人写字,也不肯轻易用草书。即便是一小块纸的草书,他也不轻易写。
因此,后来人们得到张芝的草书,无不视为珍宝。三国时的书法家、制墨家韦诞就最爱张芝的草书,他尊称张芝为草圣。草书体的名称,就是从张芝开始的。
《冠军帖》局部
传说·卖字救父
张芝的父亲张奂虽屡立战功,由于梁冀事发,受到牵连,遭到宦官、权臣的陷害,锒铛入狱。
张芝来到京城洛阳,举目无亲,盘缠用尽,孤立无援,四处求告无门,只好立案当街,一边写字卖字,一边打听父亲的旧时好友,想办法搭救父亲。
张芝身高八尺,英俊潇洒,一表人材。书法气势磅礴,如同横空出世,名震京师。一时购者如云,京城的人们都认识了这位当街卖字的年轻人。张芝最初研习的是“章草”。
章草是由隶书向草书过渡的字体,因最初写于竹木简牍之上,简牍狭小,笔也精小,故所书草书的笔画难以连续,几乎是各为一体。
张芝在透彻研究“章草”的基础上,开始了草书创新的探索尝试。
也许是布帛的宽阔给予了张芝挥毫的空间,他在前人章草的基础上,创造了“今草”。 今草的书写速度很快,一气呵成,运笔轻巧洒脱,像舞蹈演员用自己的脚步和舞姿来释放生命的魅力。
进入学习更多书画教程!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其著作《书断》中称:“(今草)如其流速,拔茅其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
皇象(传)章草《急就章》
张芝的草书对中国书法艺术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章。
他的书法成就引起了后人的赞颂与推崇,其草书飘逸洒脱,满足了东汉士人超脱世俗的审美。
很多学者、名家对其也很推崇,王羲之曾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尤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可见就连被后人誉为“书圣”的王羲之,也认为自己的草书比不上张芝。
到了唐朝,张芝的书法依然备受书家的青睐,草书大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开篇便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他将钟繇、张芝、二王父子看作书法殿堂的四位圣贤,又说他自己“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
狂草大师怀素也潜心学习过张芝的草书,从其书法中获益很多。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张芝说:“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
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为今草,天纵尤异,率意超旷,无惜是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至于蛟龙骇兽奔腾拏攫之势,心随手变,窈冥而不知其所如,是谓达节也已。”
后世对张芝书法的推崇,可见一斑。
北宋人所编的《淳化阁帖》里收有他的书法五帖三十八行,像淋漓酣畅的《冠军帖》、清爽灵动的《二月八日帖》等,是历史幸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让我们可以约略仰瞻其风采。
张芝 《二月八日帖》局部
传说·春游白马寺
春暖花开,张芝夫妇至白马寺祈福许愿。此时桓帝刘志也来白马寺上香,君臣偶遇,侍臣忙对恒帝禀告,这便是张奂将军的长子张芝。
恒帝也早听说过张芝卖字救父的事,便道:“你父边关作战立功不少,朕也听说你书法名满京城,朕就赐你文房四宝一套吧。”
张芝忙叩头谢恩,再看那笔墨纸砚,就那笔亦是奢侈之极,笔管上描金绘银,雕龙刻凤,极尽工巧,笔尖色泽光润,美观挺拔,真乃世间难得珍品。
据说,张芝还是一位制笔专家。因为在布帛上写字,与纸上大不相同,不论笔头、笔管,都需要改良。
所以,练字用的笔,他都细加琢磨,经过多次的尝试,最终改良成功,使之能够在布帛之上连绵成书,而墨迹也不至于很快就干枯。
像张芝这样造诣全面的书法巨匠,在整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不愧“草圣”的崇高称号。
他的墨迹近两千年来为世人所宝,寸纸不遗,他的墨迹在《淳化阁帖》里收有五帖三十八行,为历代书家珍视并临习,故张芝的书法艺术精神至今仍鲜活在中国书法的血脉中。
张芝同时也是书法理论的开先河者,曾著《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传。
▼点击下方文字选购▼
狼毫兼毫
书法宣纸
芥子园书
清风流云
描红毛边纸
名家字帖
朋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传奇】我是张旭,我是“草圣”,不是“草''根''”
张芝《秋凉平善帖》
张芝作品集--书法欣赏/雄肆狂放一笔书-张芝【冠军帖】
草书的创始人——张芝
书法笔记 (朱幼棣)
中国书法五体第三课:草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