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深入开展院地合作、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自2000年在宁波召开的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化会议以来,随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深入实施,中科院从产权清晰为切入点,对现有企业和部分直接面向市场的应用开发型研究所,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和转制;大力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中科院与地方和行业的科技合作;积极推动后勤服务体系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累了经验,也显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按照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21世纪必将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当今世界上的竞争,核心是知识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讲话以及为中科院三次题词的精神;明确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定位,即:产业化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归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知识创新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志,是中科院存在的社会价值的根本体现之一,同时,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知识创新全面推进阶段的总体部署,加大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力度,促进转变观念,全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多渠道、多模式地开展院与地方和行业的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直接贡献。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明晰产权,优化结构,事企分开,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孕育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后勤服务体系社会化改革步伐。

二、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科院党组决定部分直接面向市场的应用开发型研究所和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已有的院、所投资兴办的高技术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几年来,在中科院领导的直接组织和亲自参与下,院机关有关部门、各转制单位和研究所密切配合,大胆探索、克服困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到2001年末,首批13个单位按期完成转制,其中北京科仪中心等12家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新乡科仪中心根据发展需求整体进入地方国有企业。应改制的385家研究所投资的高技术企业中,有80%完成了公司制改造,14%将于2002年底前完成。中科院直接投资的7家企业,3家规范设立,2家完成改制,2家正在积极制定改制方案。中科院现有的31个国家和院级工程中心,有5个工程中心建在企业,14个已完成整体转制,与社会资源相结合,按《公司法》建立了规范的公司,其他中心正在积极酝酿转制,争取2002年完成。目前,纳入统计范围的全院438家企业中,中科院或研究所控股的企业161家,参股143家,全资63家,其他71家为后勤服务、已歇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02年4月18日正式成立。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研究所和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原有科技企业改制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措施,将为这些单位和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在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体制基础。然而,深层次改革必然会引起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必然涉及到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利益关系的调整、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必然关系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转制和改制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在中科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转制单位的领导和院机关各部门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和中科院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地把握与改革相关的政策、法规、经济等外部环境,充分考虑职工的思想观念、心态、经济承受能力和长远打算等内部因素,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认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转变观念,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改革。

转制和改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形成的固有文化传统的巨大挑战,具有突破性。中科院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转制单位的干部职工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国务院和院党组的决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改革就没有活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只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改革为动力,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产权清晰为基础,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变原有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管理关系为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管理关系,尽快转变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转制和改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必然遇到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改革中,必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必须根据我国国情、结合中科院和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好起关键作用的领导班子建设;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院机关各相关部门、转制单位领导班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沟通信息,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实事求是地制定改革方案,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在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以解决。按照'存量不变'的原则,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给予转制单位必要的支持;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对转制单位原有的不良资产按国家法规予以合规、合理剥离,使转制后的企业'轻装上阵';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职工的切身利益,落实国家对转制单位的有关优惠政策,减少改革成本和代价,保证转制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区别对待内、外部情况,明确相关政策,对改制后所投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及设置比例不做统一要求。尊重技术创新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价值,重视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使产权关系与分配关系符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规律,有效地推进科技企业产权激励制度试点工作。如对联想集团职工原享有的35%分红权,通过职工以几年来奖励的红利作为出资认购的方式落实为股权,实现了公司产权激励制度改革。

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要求对改制后的公司中原院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逐步脱离事业编制,按双向选择原则实行企业劳动合同聘用制,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及时化解矛盾,调整各方的利益关系,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有力地推进了改革的进程。

(三)改革创新,不断发展

通过整体转制和改制,明晰产权,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密切关联。12家转制单位注册资本为4.03亿元,其中职工出资约5800万元。中科院还将按照国家有关法规,通过期股、奖励分红权等激励手段,进一步鼓励企业经营管理骨干、技术创新者和吸引优秀人才合理持股。

通过整体转制和改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有效地转移和妥善安置了中科院一大批原事业单位职工。仅转制的13家单位,就涉及干部职工6400多人,其中4000余人进入转制后企业,妥善安置离退休人员2300名。

通过转制,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重研究、轻发明,重论文、轻技术,重成果、轻转化'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转制后的企业更加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注重面向社会寻求优势资源和合作伙伴;注重以市场机制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注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开展经营活动;注重以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为目标凝练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注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转换;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注重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良好企业文化。

以产权清晰为基础的体制改革,使转制后的企业初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北京科仪中心于2000年底转制后,2001年销售收入达84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6.6%,利润1079万元,同比增长169.8%,上缴税金 413万元,同比增长33.7%,创汇63万美元,同比增长61.5%。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转制后,2001年销售收入7700万元, 比去年同比增长38%, 还联合四川、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的5家公司,设立了'中科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通过转制,总结出十个方面观念发生了转变,即单位体制由事业向企业转变;指导思想由技术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运作方式由项目为主向产品为主转变;组织结构由学科划分向成本利润中心转变;人才队伍由重视科技人才向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并重转变;文化由研究所文化向高技术企业文化转变;考核指标由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收益转变;管理模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职工位置由模糊的主人向实在的股东转变;经营理念由单一技术研发向技术、资本、资源同时运营转变。

目前,部分转制后企业根据市场发展态势和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第二阶段深化改革的方案,进一步与社会资源结合,将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并争取尽快上市,将高技术企业生产性经营与资本运作有机结合,寻求健康持续的规模化发展。

三、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与社会生产要素的结合,从组织结构上为加速中科院高技术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改革,中科院大部分高技术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所法人投资者与以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为主体的自然人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权关系;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在资产、人员等方面初步实现了事企分开;建立和完善了分配激励制度;建立了企业用人、社会保障、财务、物流等方面的制度;使中科院高技术企业连续几年快速增长。两年来,全院高技术企业的营业额累计达813.8亿元,利税额达79.52亿元,为国家上缴税金达38.8亿元,2001年所有者权益117.4亿元,比2000年增长24.38%。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超过4万人。

中科院近三年企业经营情况表 单位:亿元

年度 总资产 营业收入 利税总额 所有者权益 超亿元企业(个) 职工总数 (人) 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人)

1999 171 272.54 22.06 69.82 9 38952 27836

2000 253 368.39 36.72 94.37 13 40477 31900

2001 351 445.40 42.8 117.4 24 52354 43973

中科院高技术企业近九年经营状况



(一)深入调研研究,实施宏观管理

为了解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引导企业规模化发展,中科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深入京、沪、粤、兰州、西宁等地40多个研究所及其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注重宏观政策引导,坚持微观放开搞活。对企业的改革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二)确定发展领域、扶持重点企业

在加大体制改革力度的同时,对研究所和高技术企业产业化项目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结合国家'十五'规划中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筛选出'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化重要方向性项目,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扶持,促进中科院技术创新、规模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科院知识创新战略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中科院党组的部署,针对中科院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发展态势以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行分析、比较,推出'中科院技术创新规模产业化专项行动',力求瞄准国家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发挥科技优势,集中力量,结合社会资源,形成若干新的产业生长点和骨干企业,力争在'十五'末期实现局部领域的突破和跨越式规模发展,逐步形成和巩固群体优势, 发挥孵化高技术产业的示范作用,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直接和实际的贡献。

自2000年以来,中科院不断加强争取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立项的工作,2001年中科院各研究所或研究所与地方共同申请的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有20个参加答辩,其中'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等16项入选。2002年1至4月,中科院申报的8项参加答辩的项目中,已有4项入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承担'863计划'成果转化成绩突出的高技术企业,先后获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称号。

为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科院许多高技术企业都加大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中科院及其研究所投资的企业2001年的R&D投入为13.6亿元,比2000年增长21.43%;申请中小企业基金项目32项,比2000年增长191%。

继续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优化产权结构,逐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若干成长性较好的高技术公司规范上市,加速实现规模产业化。两年来,先后有北京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ENEMEDIX公司(上海生化所生龙达公司与英国BTOMEDIX公司合资成立,伦敦上市)和神州数码有限公司(香港上市)等4家中科院及其研究所投资的公司完成上市工作。另外,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已经完成股份公司设立,可望在两年内成为上市公司。

(三)加强队伍建设、适应发展需要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必须加大吸引、培养人才的力度,建立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高级管理队伍。通过组织有关所、公司负责人到广东、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和借鉴优秀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如大胆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施优化组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通过举办'国企改革报告会'等方式,加深研究所、企业领导对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举办资本运作研讨会、董事/监事、财会、'技术经纪人'培训、MBA课程培训、组织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研修班、香港蒋氏基金培训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知识结构,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意识和管理意识。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引入企业竞争机制,调整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企业的科学、规范管理水平。通过探索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和科技骨干持股等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规范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为加强中科院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解决中科院实际存在的、制约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资产混淆,权责不清;事企不分,产权不明;激励不当,人才流失;管理交叉,影响科研工作开展'等问题,中科院及时拟订了《中科院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准。将用2-3年的时间,建立起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对分离的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目前,中科院已按《公司法》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将代表中科院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权利,以资产为纽带,对持股企业行使股权管理职能,提高中科院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资本运作能力,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从而进一步促进中科院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弥补人才激励资金的不足和支持战略高技术创新研究。

四、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形势喜人

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两年来,中科院加强了与省市、企业的科技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明确工作定位,制定合作战略

开展院与省市、企业合作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中科院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以高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中科院存在的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

根据国家东部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中部重点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实施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中科院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以江、浙、沪、京、辽、滇、粤为重点,东、西部合作并举,抓重点和重大项目,多层次展开,针对地方、行业发展影响大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攻关,为地方和企业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院与地方和行业合作的战略。

开展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组织全院的力量促进高技术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做好顶层设计。中科院着力建设好五个'平台',即以12个分院为依托组成协调、组织、管理、服务系统;以近300名科技副职(院与省市、企业双向)组成的桥梁纽带工作系统;网上成果信息传播系统;与省市、企业合作的社会经济效益统计系统;中介服务机构系统等五个平台,形成良性循环的基础。

(二)发挥科技优势,开展多种合作

在巩固与重点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区域,并探索与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到目前为止,中科院已经与23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并有效地组织各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到各地开展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等工作。上海浦东、宁波、乐山、攀枝花、重庆等地还专门设立了'种子资金',用于支持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孵化高技术企业。两年来,通过'种子资金'共支持成果转化项目共77个,支持经费达1596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项目已孵化出高技术企业,产生了经济效益。如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的'可环境降解聚酯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项目经浦东种子资金的支持,已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化。

中科院在与地方企业合作的同时,十分注重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积极与国民经济有关行业开展技术合作,组织科技力量对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中科院在烟草、纺织、石化、机电等行业开展技术合作,先后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大庆油田、上海机电集团、上海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各研究所也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走进市场,与社会优势资源结合,开展多渠道、多模式的成果转移和产业化工作。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2家分院在院与省市、企业合作中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组织和协调作用。由各分院牵头,围绕重点联系省市搭建大区合作平台,加强与各分院以及有关研究所的沟通和协作,组织协调全院各研究所按照新的机制推进重大合作项目,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发展做贡献。

(三)互派科技副职,发挥桥梁作用

与地方和行业互派科技副职、加大信息沟通是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重要举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科院与各地加大了科技副职的派出力度,并强化了对科技副职的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传递、项目组织方面的作用。两年来,中科院共向全国29省市、170个地县派出科技副职237名;7个省和2个企业分别向院机关、分院、研究所派出挂职干部47名。这些科技副职和挂职干部在院与省市、企业合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较好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受到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中科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好评。

(四)创建合作环境,参与园区建设

创造各种合作契机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推进中科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必要举措。中科院与各地政府非常注重为企业和研究所的合作提供较好的政策、成果交易等能够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契机和环境。 加大院士参与与地方活动的力度是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组织院士参加形式多样的院与省市、企业合作活动多达29次,从另一个层面有力地推动了院与省市、企业合作。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各种交易会、展示会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科院与各地政府密切合作,积极参与主办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原北京国际科技活动周)等四个国家级大型展会;各分院还积极组织各研究所参与地区性的展会。近几年,中科院每年参与交易洽谈的人数超过1000人次,并有一大批科技成果通过这种形式得到转化。如在2001年的上海工业博览会上,中科院与企业签订合同5项,合同额约480万元;在深圳高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签订215个项目,合同额8.5亿元;在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上,签订各类合作协议21项,总金额7.98亿元;北京国际科技活动周上,签订各类合同、合作协议11项,总金额5.3亿元。

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在模式和内容上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已从单一项目的合作向共建研究开发实体和产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发展,积极协助政府推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地方政府优惠条件的吸引下,一些研究所按照市场机制,积极稳妥地参与科技产业园的兴办和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地区的研究所以及沈阳、长春、武汉和成都分院在其负责的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分工区域内,在建和筹建的科技产业园共21个,其中北京1个、沈阳分院5个、长春分院9个、武汉分院4个、成都分院2个。

(五)加强信息统计,注重实际效果

信息沟通、合作成果的统计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各分院和研究所不断以创新的方式开展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重要依据。为此,中科院在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加强了院与省市、企业合作的统计工作,注重以业绩评价来引导和发挥分院和研究所的积极性。中科院还专门设立了'院地合作奖励基金',在业绩统计的基础上,每年评选出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予以奖励。为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随时开展,中科院还注重科技信息和需求信息的交流,专门建立'院地合作信息网络',将各地的需求和各研究所的成果及时公布,使其成为'永不落幕的成果交易会'。中科院还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产业化信息系统'。

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院与地方合作项目达1307个,地方企业实现年产值总额达131.2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72.09亿元,净利润总值9.98亿元,上缴税金4.86亿元,与此同时,各研究所通过技术服务和成果转移共获得研发经费和成果转让资金达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所的技术创新工作。

五、后勤社会化稳步推进

按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的总体目标,中科院将在2至3年内完成后勤服务体系社会化改革。随着我国进入WTO,服务业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此,必须加快中科院后勤服务体系的改革步伐,适应市场,迎接机遇与挑战。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中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将一部分后勤服务资源从院机关和研究所中剥离出来,以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重新配置,融入社会第三产业,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打破中科院后勤服务市场的封闭、分割状态,对社会服务企业开放,成为社会统一市场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中科院后勤服务体系社会化改革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组成部分,其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原有后勤服务单位整体转制、剥离,形成规范的后勤服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将园区及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的管理、服务与维修(如水、电、气、取暖、市政道路等)回归社会;三是开放物业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福利和服务货币化机制。

对成片园区改造的各研究所,后勤体系必须与研究所脱钩,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组建园区物业管理公司,坚定不移地加快步伐实现社会化。对院机关后勤服务体系、下属经营性支撑机构和院行管局进行转制,实行社会化改革。对其他研究所,鼓励将后勤服务交由社会服务企业承担或成立独立的后勤服务企业。用2到3年的时间,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

(二)采取措施,切实推进

中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存量不变、有利发展、积极稳妥、平稳过渡'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实质推进。

中科院绝大部分研究所和分院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大力推进后勤服务体系的改革,探索出了多种改革模式。按后勤服务社会化原则,或几所联合成立物业服务实体,或委托社会物业服务机构托管,或从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规范的物业服务公司等等。一部分研究所和分院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收到了明显效果,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按照中科院党组的决策,2001年初,启动了中科院机关服务中心、中科院人才交流中心、中科院国际交流中心、中科院基建工程服务中心和中关村改造建设办公室、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等6个直接面向市场的院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和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整体转制工作。各单位积极转变观念,制定转制方案,履行转制程序。截止到2001年底,已有2个单位完成了转制工作,办理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其余将在2002年6月前完成转制工作。与此同时,中科院还积极与北京市有关部门和有关区政府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正在研究制定将中科院有关社区的基础设施(道路、电、水、气、暖等)及管理服务纳入社会统筹建设管理的具体方案。

六、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遇到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形势,与时俱进,加快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一)落实办院方针,明确工作思路

面对新的形势,经过全院上下的反复讨论,中科院党组于今年初提出了新时期的办院方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根据新时期办院方针,结合高技术产业化工作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的定位,今后几年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工作思路是:按照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直接贡献。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

(二)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创新

在体制改革初步取得突破的基础上,按照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夯实改革成果。中科院高技术企业的改革都要有利于加快社会化进程,必须做到产权清晰。中科院将在政策上引导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按国家有关法规适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更广泛地引入其他社会法人参股、合理确定科技和经营骨干持股比例,实现股权多元化,使企业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孵化更多的高技术企业上市,将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有机结合,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继续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推动高技术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和激励约束制度。高技术企业与研究所必须在观念、人员、空间、管理和价值观上彻底分开,使研究所与企业从原有行政隶属的上下级管理关系转变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管理关系,从而使企业真正地走向市场,吸纳社会资源,成为独立法人经营实体,寻求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加快社会化进程

技术的集成创新将成为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将为高技术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我们必须在重视关键技术创新的同时,重视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在发展高端核心产品的同时,注意配套产品的开发;必须抓住关键技术创新的龙头作用,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继续实施'中科院'十五'期间技术创新规模产业化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化重要方向性项目的集成组织、跟踪,努力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集成、体制创新有机结合,加快企业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必须按照开放式、网络化的技术发展模式,集合社会其他技术与人力资源的优势,使中科院真正成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

随着加入WTO,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企业也必将处于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高技术创新及其产业的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我们必须努力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集成、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加快企业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凝炼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孵化一批中国的高技术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四)吸引培养优秀人才,建立良好企业文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改善高技术产业化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强经营、管理、法律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企业战略、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重视职业经理人的引进。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重视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能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队伍。

引导企业建立'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在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倡导院、所投资企业建立以诚信为基础、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为目标,向国家负责任,向社会负责任,向股东负责任,向企业负责任,向员工负责任的企业文化。

(五)继续重视院与省市、企业合作,有效促进成果转化

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继续加强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工作和重点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科院科技人才及技术优势,发挥院部、分院和研究所的积极性,加强与企业和社会交流与联系,建立多渠道、多样化合作模式;加大互派科技副职的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院与省市、企业合作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有效地参加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探索按市场规律以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模式;继续鼓励中科院的科技人员按'成果加人才',集成社会优势资源的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推进合作'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建设成果信息交流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业绩统计网,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和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工作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分院产业化与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工作机制的新途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过程中特有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肥技术创新院首批产业化项目签约
地方科学院: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打通创新价值链
饭碗:弃“铁”铸“金”[]
落实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转制科研院所应该怎么办?
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