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家上学 |经济|产业|发展

  刘金松

  9月3日,当大多数学龄孩子都已经步入校园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时,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森林小剧场的草坪上正在举行一场独特的开学典礼。参加仪式的多是小学1-3年级阶段的学龄孩子,也有少部分学龄前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前来围观。

  在靠近剧场一边的长条石上,孩子们自由地坐成三排,家长们围站在四周。在一个家长代表简单的开场白后,到场的孩子们就成了这场开学仪式的主角,他们需要逐一进行自我介绍,尤其是特长、爱好,以便在这些难得一见的同学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这些孩子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家上学”,这也是北京奉行在家上学教育理念家庭的第一次聚会。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目前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如果算上近几年兴起的迥异于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私塾、非主流学校,这个传统教育“叛逃”者的群体会更大。

  逃离传统

  简短的开学仪式后,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又将分散到北京的各个角落,在广大的同龄人中,他们属于极为个性的少数群体。北京昌平回龙观的一幢居民楼里,张乔峰和他的儿子张洪午已有了一年多的“在家上学”经历。

  张乔峰一开始并没想过要自己教孩子。2011年夏天,他为儿子选了一所私立学校,但三周之后,他发觉苗头不对。

  “原本挺机灵活泼的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开始无精打采,往木讷的方向发展。”张乔峰说。

  他仔细打问孩子在学校的日程安排,发现孩子白天上完7节课,从下午六点就被圈在宿舍,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让出来。

  “虽然宿舍下面就是操场,但学校担心把孩子放出去,会出现磕磕碰碰,干脆把他们圈在宿舍里。”张乔峰说。

  宿舍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和几本课外读物。张洪午告诉他,除了在宿舍来回晃悠打发时间外,几乎无事可做。

  张乔峰向学校建议说,能否让这些寄宿孩子的家长轮流到学校做义工,协助学校的管理员照看孩子,好让孩子在下午放学后能到操场上有更多的娱乐活动。他的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回复。

  下转 03版

  上接 01版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受到了影响,这是张乔峰不能容忍的。“学校触到了我底线。”他说。

  希望改变现状的张乔峰,有了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的想法。在参加了一个朋友圈的聚会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在圈子里,好多孩子都不上学,都是家长自己在家教,孩子的状态都挺好。”

  在私立学校读了一个多月后,张洪午被接回了家,成了“在家上学”群体中的一员。

  在森林公园举行的开学典礼现场,记者随机走访的几个“在家上学”的学生,也多是像张洪午一样,家长感觉到他们在学校上学不开心,便把他们领了回来。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62.01%在家上学的孩子曾经在传统学校学习,后来从传统学校中转了出来;37.99%的孩子则一直在家上学。选择“在家上学”的群体中,排在首位的原因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

  与张乔峰一样,郭燕同样排斥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不过她没有让6岁的儿子“在家上学”,而是为他选了一所采用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小众化学校。

  郭燕说,她之所以选择这一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教育模式,源自正在读高三的女儿的求学经历。郭燕的女儿从幼儿园到高中念的都是很多家长挤破头都想进的重点学校。

  但女儿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喜欢创造性的活动,不喜欢死记硬背等重复性的学习,传统学校的教学方式让她不快乐。女儿读初一时曾有过厌学情绪,郭燕找到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对孩子要求宽松些,不要那么整齐划一。女儿最终获得了更多自由,但却在班里遭到了孤立,郭燕说,班里的老师曾告诫其他孩子不要和她女儿一起玩。

  郭燕对老师的做法表示理解,在学校里考核老师的就是成绩,但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有了女儿的求学经历,在儿子的上学问题上,郭燕希望能有不同的尝试,她先把儿子送进一所华德福理念的混龄幼儿园,今年从幼儿园毕业后,打算进入华德福理念的小学。

  个性化教育

  把孩子接回家后的张乔峰,开始了“在家上学”的筹备。黑板、图书、器材必不可少,客厅的一角还被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既有传统课程的辅导书,也有《哈佛家训》、英语名著等书籍。

  张乔峰1983年因数学竞赛成绩优秀被保送进北大物理系,中间休学两年后改学社会系,自认是文理复合型人才,一个人可承担语数外全部课程,对于他并不擅长的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则通过报课外兴趣班来解决。

  张乔峰根据自己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设置了课程表,每天早晨七点钟起床,吃饭晨练,然后八点半开始上课。上午一般是语数外三门主课的学习,下午则有阅读、国学经典及兴趣班的学习。

  不同于学校里的严肃,父子间的教学要轻松很多。他在黑板前讲课时,孩子可以用最放松的姿势来学习,一会儿坐在椅子上、一会儿又到了地板上,他的讲课还可能被“要上厕所”、“肚子饿”等意外打断。

  张乔峰会鼓励孩子通过实证寻求答案,有一次他出了一道数学题,“小明在灯下作业。家里停电后,他按下开关五次,来电后,灯亮着还是暗着?”结果儿子立马到一个开关前,开开关关,很快搞清楚了答案。

  这里的教育也不再以传统的教材框框为限制,而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引导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当孩子玩游戏的弹珠从上面滑下不能冲开下面的障碍物时,他会给孩子讲高度、重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尽管这部分内容并不在学习计划内。英语的教学主要以阅读为主,目前选用的是台湾版的Easy to Read 以及美国苏斯博士双语经典故事。家里的书架上也放有国内出版的英语教材,但张乔峰觉得内容太死板。

  对于孩子们的一些想法,他会给予引导和鼓励。去年的一次严重雾霾天气,儿子和两个一起学习的孩子说要写一首诗,张乔峰表示鼓励。前三句都还不错,“雾漫万千里,一望无边际,不见桃花红,”最后一句有点过于直白,“鸟都不见了”。最后他给这首名为《屋里观景》的诗做了两处修改,“不见桃花面,飞鸟绝踪迹”。

  郭燕所选择的华德福理念的小学,教育方式也别具一格。孩子们学习汉字不像传统的学校从拼音开始,而是从形象化、图片化的象形文字开始,逐渐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直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更为抽象的拼音。传统学校的教材也不再是必须品,学生所拥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被填满的练习簿,在学期结束时,这本练习簿将成为学生自己创造的“教科书”。除了语文、数学等主课外,还开设英文、德文两门外语课,此外,还开设湿水彩、手工制作、烘焙、园艺等课程。

  回归者

  “在家上学”也有不好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缺乏同龄伙伴。张乔峰尽管想方设法带孩子出去和社会接触,但还是满足不了孩子对小伙伴的需求。正因如此,从去年开始,张乔峰通过博客征集有意“在家上学”的孩子,和儿子一起学习,并为他的家庭教育起了一个大气的名字——龙学园。最后,他找到三名孩子,来他家与儿子一起学习。

  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坚持下来。这三名孩子中,今年只有一个留下。离开的那两个孩子,是因为家长对教学效果不满意,把孩子又送回传统学校。

  郭燕儿子的幼儿园里,今年有四个孩子毕业,其中三个进入了华德福理念的小学,另外一个回归到了传统小学。

  孩子的妈妈这个选择实属无奈,因为丈夫态度坚定,想儿子回归主流教育。在丈夫看来,华德福这种小众教育模式在中国还不成熟,这种教育理念,从德国引进,在中国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北京大概有四五所华德福理念的小学,最高的才办到三年级。成都的华德福学校起步稍微早一点,目前已有了初中部。而在台湾,这种教育实践有十几年的历史。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有十年经验的学校,我就送他去。”孩子的爸爸说。

  她权衡过,如果自己一意孤行,会影响夫妻感情,对孩子来说,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况且,未来确实存在丈夫所说的不确定性,就妥协了。夫妻俩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先回传统学校试试,一旦发现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再回来。“我比较担心,孩子本来很好的个性,到了传统学校会变成另外的样子,比如变得言不由衷,变得不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这是我不能接受的。”这位妈妈说。

  郭燕是坚持者,她的三女儿还未满一岁,但她和丈夫都很确定女儿未来的教育道路,依然是“不回主流”。张乔峰则打算一直把儿子教到17岁,让他以社会人士身份参加国内高考,或者是申请国外的大学。

  除了北京,目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另外两个省份是广东、浙江,这可能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更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万元以下和5万元以上,其中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最多,占56.7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送孩子读华德福学校的N种选择(澳洲考察游記之三十一)
如何在家实践华德福2本好书推荐
教育随笔:好品行,好人生┃何光燕
让孩子与数学真实相遇 (这题目真好) - 日志 - qtyang - 1 1教育网
教育是一种信仰
朝着理想教育奋进的穆培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