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海泉:一个长治藏书者的文化情怀

李海泉有多种身份:企业家、作家、当地文化名人、藏书,而他更看重藏书这一身份。他认为从藏书者到藏书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穷尽余生做好藏书这项事业,为振兴长治地方文化尽一份力。

走进晶海藏书馆,一排排胡桃色柜体、米白色柜门的书柜整齐有序地排列,与倚墙而建的整体书柜、外围的低矮玻璃展柜共同构成了书馆的主体图书陈列区;宽大的长方形书案、可用于文化讲座和沙龙的讲台、捧书阅读的雕塑造型、吧台,以及点缀其中随处可见的绿植组成了阅读休闲区。

4月12日,坐在这个书香弥漫又充满时尚感的书馆,李海泉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藏书故事。

开馆仪式上,赵树理孙女赵飞燕(右一)为书馆捐赠赵树理手稿复印件和珍贵书籍。

李海泉收藏图书始于2011年。

那年的一天,我市一位知名作家送给他两本书,有签名,有手章“。我觉得很珍贵,就思忖着放在哪里好。”身为市晶海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海泉说,自己是个生意人,对文化特别崇敬,觉得必须把书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想了半天,决定放在家里,因为家里有一排书架。

之后,李海泉陆续认识了一些文人朋友,朋友赠送的书也越来越多。他就想,既然都是长治作者的作品,不如集中在一起,做成一个长治作品专柜,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长治作家或作者的作品。

为了尽可能收集得多一些,他用了各种办法——逛书店、上网买、找朋友要、托熟人找、到城隍庙的书摊淘……总之,只要有一点线索,他就想方设法找到。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海泉在当时的《惊蛰》杂志上读到市文化局原副局长、评论家刘潞生先生著的《长治当代文学记忆》。该书把1949年~2009年的长治作家和作品进行梳理评论,留存长治的文学记忆“。对我来讲,这就是很好的线索,原来长治有这么多作家作品!”李海泉非常兴奋,借助这本书,他按图索骥,把书中提到的书能找到的差不多都找了。

有朋友建议,收藏的图书不必限于文学作品,可以范围更广阔些。李海泉从善如流,把收藏范围又扩展到各种志书及各类文献,再后来又增加了关于晋城的书籍,地域范围扩展到晋东南。

藏书日久,家里的书柜早已放不下,李海泉就在办公室做了一个专柜,专门摆放这些四处收集来的图书。四五年前,办公室也放不下了,况且也是租来的地方,他觉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那么多的书,安放在何处呢?

经过多番思索,四处考察,李海泉决定建一个私人藏书馆,专门用来安放这些藏书。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妻子有些不解——自己收藏些书也就罢了,干嘛还要专门花钱买房建个书馆呢?况且就算建了书馆,将来也不赚钱啊!李海泉耐心地做妻子的工作:“这确实是件不赚钱的事,将来也不会有收益,因为这根本就是公益事业。但我们现在生意还行,生活也能过得去,建了书馆就是保存住了长治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多有意义的事啊!”他的真诚打动了通情达理的妻子,建书馆的事于是提上日程。

2018年,李海泉在位于捉马西大街的沁芳汇生活广场10楼买下一处4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为了建成一个特别的书馆,他先是找设计师设计,结果都不满意,最后干脆自己动手。倚墙而建的书架木质结构,采用上翻式玻璃门,就是他去印度参观甘地故居时,看到靠墙的一排书柜受到的启发。为了更好地解决承重问题,馆内书柜的横板全部采用3.6厘米厚的木板,是他能找到的最厚的木板。

2019年10月17日,经过精心筹备的晶海藏书馆正式开馆。

这是长治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全市文化界的名家汇集,广大文学爱好者共聚一堂畅谈创作;书画名家和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送上祝福;赵树理孙女赵飞燕也专程赶来,为书馆捐赠赵树理手稿复印件和珍贵书籍……

这一切令李海泉兴奋欣喜,激动不已。他的新书《闲坐咖啡馆》也在这一天首发,作为自己送给书馆的一份特别礼物。他还特意把妻子请到现场,以此感谢她的理解和支持。

坐在亲手打造的书馆,看着书友流连其中,阅读交流泼墨挥毫,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充溢李海泉心中,他知道,未来日子,自己将与书馆相扶相携,共同成长。

李海泉在整理图书。

李海泉是个做事极其专注的人,他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比如,他从1999年开始做型材生意,中间多少人来来往往,但他始终守在这里,甚至只专营各种型钢。再比如,他的员工流动性很小,大部分都是跟着他工作10年以上的,经理、会计都已在公司17年了。

所以当他决定收藏本土书籍的时候,就倾注全部心力来认真对待。他千方百计,甚至是不计代价地收书,当获悉太原的一个书友手头有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114个县首轮修志的全部志书后,立刻找上门,毫不犹豫地花8万元买下这套珍贵的图书。为了让书馆的书柜既结实又美观,仅书柜一项就花费十几万元。“我是个生意人,从来不算小账。”他总是说。

胡适的一篇演讲稿《中国书的收集法》对李海泉启发很大。“胡先生认为,要用历史家的眼光来收书,我的理解就是:收集资料不能带偏见,不以个人喜好取舍,不用市场价值来衡量。”李海泉认为,今天的存在就是明天的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年代的久远和数量的稀少,书亦如此。“一切书籍,都是历史的材料。”他说,这是他收藏图书的宗旨,也是价值和意义所在。

李海泉认为,藏书不仅仅是收藏,还得读懂。清代著名藏书家张金吾曾说:“藏书而不知读书,犹弗藏也。”研究书,藏书,读书,写书,才能真正体现出藏书家的水平。“我不能只做一个藏书者。”他说,要成为收藏家,这中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学无止境,收集也永无止境。

在南街土木巷出生的李海泉可谓土生土长的长治人。

父母去世早,家中兄妹多,生于1960年的李海泉从小就体味到生活的艰难。他15岁时就离开学校当临时工,早早开始自力更生,之后参加工作,历经辗转,直到2000年正式成立自己的公司。

不管命运如何变迁,李海泉一直喜欢读书,书籍既带给他快乐,也让他在困境中获得奋进的力量。这些年来,从阅读到写作,他把自己游历各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相继出版了《去文人家串门》《闲坐咖啡馆》两本书。

随着对长治相关书籍和文献了解渐多,他对于家乡故土的情感也日渐加深,他希望尽己所能为本地文化事业做些事情。“长治文坛群星璀璨,这些本土作家通过作品展现长治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发展成果,然而,他们的作品在书店却鲜有出售。”李海泉觉得,建书馆不仅搭建了一个展示长治本土作者作品的平台,留存长治历史记忆,更能以书会友,大家共同努力振兴上党地方文化。

目前晶海藏书馆已藏图书包括党政史料,省、市、县、村四级史志及家谱,碑文石刻,工矿企业,农林水利,财金商贸,城建交通,旅游文化,民俗风情,戏剧艺术,教育卫生,抗战系列,统计资料,各类文学作品,人物传记,地名记事,文史资料,各种画册等等共十八大类、近万册,书籍作者达800余人。

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馆以来,已吸引了数千名读书爱好者慕名而来,这里真正成为了解晋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等的一扇窗口。

“接下来书馆将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沙龙,活跃地方文化氛围。”李海泉说,能为地方文化略尽绵薄,是一份情怀,更是一份责任。(赵彦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家专栏】甘茂华|长治有个李海泉
读书之悟(84)
家里一半藏书出自古吴轩
读书系列:读书与藏书--gmz88的blog
古人的书房文化
家有古籍善本,怎么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