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盐城红色文化保护开发的几点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文化交流的频繁, 城市形象也逐步走向趋同, 但盐城红色文化完全可以彰显城市个性与特色。城市建设可以促进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也可以助推城市发展, 提高城市文化品味, 提升城市竞争力。

作者简介:王登佐 (1971-) , 男, 江苏盐城人, 馆员, 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收稿日期:2013-06-27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青年精品课题 (13SQC-174);

Some Thinking Based on Red Cultur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of Yancheng

WANG Dengzuo

Yandu Museum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ization and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the urban images also gradually become homogeneous.However, the red cultur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of Yancheng could reveal the urban individ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Urban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red cultural heritage.At the meantime, the protection of red cultural heritage could boos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enhance urban image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Received: 2013-06-27

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给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挑战和机遇, 城市建设可以促进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也可以助推城市发展。

一、盐城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价值高

1.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由来

“陕北有个延安, 苏北有个盐城”。盐城作为革命老区,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 就建立起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1928年1月, 成立中共盐城县委, 下辖3个支部和若干党小组, 积极开展党的活动。40年代, 东进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抗日的八路军在大丰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后, 在海安成立华中总指挥部;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 中共中央力挽狂澜, 针锋相对, 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此后, 又相继在盐城成立了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军委新四军分会、华中党校、抗大五分校、鲁艺华中分院、江淮银行等, 刘少奇、陈毅、黄克诚、栗裕、叶飞、张爱萍、洪学智、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盐阜大地到处都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盐城迅速成为华中敌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彪炳千秋的光辉篇章[1]。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根据地文化, 共同融合而成盐城所独有的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 它不仅包括一大批标志性纪念设施, 更积淀了深厚的老区精神。

2.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内涵

( 1) 盐城革命遗址、纪念地等

盐城作为革命老区, 新四军的足迹遍布全区, 既有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江淮银行、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家港战斗指挥所旧址等红色遗址; 还有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殉难烈士纪念碑、芦蒲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粟裕纪念堂等后建的影响较大的红色纪念建筑, 以及分布在盐阜大地上纪念碑、纪念塔等250余处红色革命遗址。

( 2) 盐城红色新文化革命运动

由于新四军军部设在盐城, 苏北盐城成为了华中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 国内外知识分子、进步青年来到盐城的有数千人, 有“敌后文化城”美称。1941年以后, 根据地在盐城相继建立华中党校、华中抗大五分校、华中文化事业委员会、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校、文化村、湖海艺文社等。先后创办的报刊达100多种, 这些报刊杂志, 积极围绕抗日斗争, 加强文艺宣传和思想教育, 不仅为新四军文艺活动 ( 小说、戏剧、诗歌、报告文学等) 提供了阵地, 也为及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为对敌斗争和根据地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盐阜区新四军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 以其巨大声势、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世人瞩目[2]。抗战时期盐阜根据地红色文化运动的实践和经验, 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促进三个文明建设,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3) 新四军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中形成的“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成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主要特征。坚定铁的信念, 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核心灵魂; 执行铁的纪律, 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可靠保证; 坚持铁的团结, 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力量源泉; 磨砺铁的意志, 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重要表现; 树立铁的作风, 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优良传统。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五个方面, 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 但基本的就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坚持我军的革命精神。铁军精神是为民族解放, 为革命不怕牺牲, 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 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绝对服从党指挥的自觉精神; 是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有我无敌、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是无限忠于人民、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是独立自主, 大胆放手,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是坚强的革命信念, 热爱真理, 崇尚科学, 自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3]。伟大的铁军精神在盐阜老区薪火相传, 这一精神给盐城人民无穷奋斗动力。

二、充分认识盐城红色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

1. 盐城红色文化可以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江苏沿海大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中, 盐城市的定位是建成实力较强的江苏沿海特大中心城市、现代化的海滨城市。这一定位, 侧重于表现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的规模, 凸显了盐城市在地理上的优越位置。那么, 盐城未来城市的特色是什么? 一个有个性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 而一个有魅力的城市的本身就是永不衰竭的经济增长点[4]。随着时代的前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 城市的形象可能趋同, 红色文化遗产是盐城的宝贵财富, 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准确城市定位。把盐城红色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 把城市建设的个性特色定位于“红色”上, 才能提高城市品位, 提高城市竞争力。

2. 盐城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城市魅力

盐城红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精髓, 为盐城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在当今城市飞速发展期, 以经济为基础,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 让自然与人文和谐, 让历史与现代相融, 朝着国际化城市迈进, 彰显红色文化特色, 成为盐城城市发展的方向。世界上任何一个高水平发展的现代城市, 都具有非常强大的辐射能力, 对周边地区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成为区域、国家的先进代表[5]。从城市的辐射力来看, 盐城红色文化的发展能够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 逐步将盐城发展成为一个文明、开放、充满活力与文化内涵的城市, 成为引导地方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城市的整合力来看, 通过发挥盐城红色文化巨大影响力, 增强市民文化自信, 激发市民热情, 增强市民城市归属感与自豪感, 将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起来, 增加城市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为城市发展提供无形的力量, 让城市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魅力。

3. 盐城红色文化成为城市名片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盐城红色文化不仅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 而且成为城市发展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7%, 日本达到20%, 我国仅占2%。差距意味着落后, 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文化产业的功能与作用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社会效益。通过盐城红色文化遗产开发, 可以为盐城整体经济发展开辟新的投资项目和市场空间, 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随着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提升工程, 先锋岛红色文化产业带的建设, 为盐城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以此为契机, 盐城大力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革命旧址、纪念碑、纪念塔等红色旅游和图书、影视、书法、摄影、美术、戏剧作品等开发, 以及雕塑、动漫、像章、纪念章、发绣等红色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这些文化产业项目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使得盐城红色文化的渗透力不断增强, 对盐城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为盐城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让红色文化成为盐城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4.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为建设美丽盐城添砖加瓦

当前, 喝污水, 吸不新鲜空气, 吃不安全食品, 是对现代化的极大讽刺。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 是尊重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环境,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为建设美丽盐城添砖加瓦。

三、盐城红色文化对城市个性的影响

1. 亮出盐城城市个性

城市个性是城市的灵魂,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准确合理的城市形象定位, 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盐城红色文化是盐城城市的灵魂, 是盐城城市的命脉, 盐城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 兼容海洋文化、海盐文化、滩涂湿地文化等, 对盐城城市形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在盐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领域, 应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个性内涵, 明确红色文化在盐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精神、市民行为规范、市徽、市歌、地名、标志色等中的主导地位。在城市景观设计———包括娱乐场所、学校、工厂、酒店、商店、雕塑、花坛、座椅、围墙、栏杆、书报亭、喷水池、广告牌、车站、码头、天桥、指示标牌及路灯等, 其设计要统一标志色, 以标志图案为特征[6]。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融入红色元素, 在“红都盐渎, 包容创新”的盐城精神引领下, 最终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 凸显盐城红色之都的魅力。

2. 盐城红色文化与城市个性关系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 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对盐城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前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城市, 一座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 不可能成为令人向往的魅力之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正逐渐演变成国家主要城市之间的竞争, 而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上, 同时体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驱动力上, 也就是城市个性上。盐城红色文化对盐城城市个性形成, 社会秩序稳定、凝聚民心、激发自信心、创造力、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意义重大, 是盐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的持久的推动力量。

3. 盐城红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文化是城市个性的基础, 一个城市的个性代表着城市的竞争力, 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盐城红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巨大的。从政治角度, 红色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历史资源, 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诠释, 盐城红色文化资源, 可以为市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优质素材; 从经济角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盐城建市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以红色文化为依托, 为盐城建设发展, 做出了特殊贡献。北京等地的新四军老战士更是以红色文化为依托, 把对盐阜老区的感情, 逐渐转移到盐城经济建设上。如盐城民航的通航, 铁路的通车, 通榆河的疏浚和射阳港电厂的成功送电等大型经济建设项目, 都是在红色文化的作用下实施的; 从文化角度, 盐城的红色文化以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重建军部纪念塔、以及新四军人物馆等纪念设施场地为依托, 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平台, 成为盐城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

1.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岁月流逝, 城市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推进,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在不停地毁损之中。由于保护意识淡薄, 有一些红色文化遗产无遮无挡任凭风吹雨打; 有些施工单位无视法律, 对列入文保单位的红色文化遗产也敢破坏。即使在建设中被文物部门勒令停工, 有的甚至被媒体一再曝光, 有一些建设单位仍偷偷施工, 红色文化遗产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遭到破坏, 有的是彻底损毁。

2.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经费难以保障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增长远远落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新农村建设对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严峻, 抢救任务更加繁重, 保护成本大大增加。其次是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底子薄, 历史欠账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县 ( 区) , 连最基本的人员和工作经费都难以保障,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更无从谈起[7]。再次盐城红色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越来越大, 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明显。不少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在自身保值增值的同时, 还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与其效益相比较, 投入还远远不够。从总体上说,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3.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健全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都要接受多个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 这种职能重叠, 纵向分离的红色文化遗产的管理体系, 很容易导致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文物部门与发改办、建设、规划、旅游、宗教部门关系难以协调。文物部门对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经费、人员、交通工具等条件的限制, 目前也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况。建立健全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迫在眉睫, 保护标准、目标管理、调查收集、整理建档、展示宣传、开发利用, 以及资金、编制、人才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五、探索盐城红色文化保护开发新路径

1. 利用一切力量, 构建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网络

一项工作成功与否与领导态度密切相关,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 把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纳入财政预算, 纳入体制改革, 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把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积极构建盐城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县 ( 区)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镇 ( 街道)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村 ( 居)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小队四级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网络, 切实把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激发社会组织、民众参与热情, 形成浓烈的保护氛围。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盐城红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统一规划, 科学规划, 步调一致。盐城的远景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沿海特大城市的定位为基础, 以尊重历史传承与历史创新相结合, 重点突出盐城红色文化, 兼顾海洋文化、海盐文化、滩涂湿地文化等。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盐城市城市文化建设的远景规划, 并经过专家评审按法定程序审批后予以施行制定的。要重点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结合、本土与外来的结合、形象与标识的结合、文化与产业的结合, 本着统一性、科学性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 综合考虑城市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融历史性、现实性与前瞻性于一体, 做到规划高起点, 建设高标准, 管理高效能, 继承传统历史文脉, 复原历史记忆, 又兼顾当下的现实需要, 与时俱进, 还应着眼于文化发展的前沿和未来趋势, 具有超前意识, 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建设源于历史而又高于历史的发展理念, 规避文化建设中的短期效应。同时根据城市文化建设的远景规划制定年度计划, 落实相关部门实施。使城市文化建设与经营文化理念密切统一。

3. 加大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力度

要紧紧围绕盐城红色文化建设的需求, 出台引进人才的激励政策, 落实培训人才队伍、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的战略。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 创新培训机制为重点, 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大力培养盐城红色文化建设的管理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 为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根据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定岗定编, 大力引进懂文化经营与文化管理, 具有战略思维和资源整合的复合型人才, 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 可以从事国际交流的外向型人才。形成一支较为稳定多学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使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向纵深推进, 让红色文化成为盐城一张靓丽的名片。

4.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财政预算, 根据当地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保障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经费投入。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探索建立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及管理制度, 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此外, 开征遗产税和赠与促进慈善捐赠等法律也正在积极酝酿, 这些法规和措施提高了社会力量保护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积极性。

5. 加强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研究力度

盐城红色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提供充足的资金与研究力量, 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等。深挖盐城红色文化内涵, 延伸研究领域, 丰富研究内容, 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学术界造成一定的影响; 研究盐城革命遗址、纪念馆、纪念地等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以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存的革命文章、诗篇、歌曲、戏剧等作品。成立盐城红色文化研究会, 充实本地研究力量。加强盐城考古队伍的建设, 通过对盐城红色文化物质遗产进一步普查, 发现新的盐城红色文化遗产。创办高水平的学术期刊, 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创办盐城红色文化网站。定期召开盐城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高层学术论坛, 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民间爱好者参与热情, 促进学术交流, 汲取同行新成果、新技术, 突破学术研究瓶颈, 争取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使盐城红色文化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

6. 促进盐城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土壤, 产业是果实”, 再加上创意的种子, 可以有效地把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各种商品, 把文化价值转变成经济价值,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提升地区产业的整体实力。一是发展盐城红色旅游, 以新四军纪念馆为核心, 整合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盐城中学正北楼等红色旅游资源, 串联盐城所有的与新四军有关的纪念场所, 合理调整优化红色旅游线路, 打造不同阶层、不同时间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度挖掘红色文化, 开辟新四军在盐战斗、生活体验项目, 开发新四军在盐地方菜, 建设新四军军营式旅馆, 努力让游客来盐城参观纪念场馆, 住新四军“军营”, 吃当年新四军常吃的盐阜土菜, 体验相关战斗和生产生活场景, 感受新四军战斗、生活, 接受铁军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开发与新四军活动有关、带有地方特色的各种产品。如纪念章、人物像、画册、木刻画、回忆录、新四军歌曲集、戏剧作品集等; 组织专人专题文学创作, 并与有关影视单位合作, 可通过影视剧、动漫等形式, 打造文学精品和影视、动漫精品。把有地方特色的淮剧、杂技、民间工艺品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 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和文化艺术精品。三是建设一座新四军主题公园。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 结合影视基地建设, 微缩新四军在盐城战斗、生活的重大事件、重要场所, 综合运用声光电, 实景展示新四军在盐战斗、生活的历史场景。这个主题公园既可以作为城市的一个特色公园, 又可以作为新四军题材影视作品拍摄基地。四是举办盐城红色文化节、新四军文艺作品汇演等活动, 开发红色文化, 让红色文化成为盐城一张靓丽名片。

7. 加大盐城红色文化遗产执法力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要进一步加大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执法不力造成盐城红色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 将依法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 造成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 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加大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 不仅查处违法行为的具体实施人, 更要查清违法案件背后的原因, 让失职渎职者承担责任。对案件查办的情况要及时宣传, 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敬畏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人人保护盐城红色文化遗产的氛围。只有这样, 法律的威严才能树立, 政府的形象才能体现,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才有和谐健康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8. 齐抓共管, 共同做好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涉及面广,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 齐心协力做好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正形成保护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变文物部门的孤军作战为全民参战, 彻底改变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5]

盐城红色文化保护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是一项长期工作, 要稳步推进。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 齐心协力做好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提高城市品位, 提升城市竞争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盐城红色地名故事我来讲”活动成功举办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应避免城市记忆消失
宁波将努力打造“文化高地、旅游名城”
小陈列室能有大作为
绵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十四五”时期,广西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