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毫不夸张,这是今年最优秀的科幻电影


作者 ✎ 鲸鱼

编辑 ✎ 张主任

两天前,网飞上线了亚历克斯·加兰的新片《湮灭》。

这,很可能是今年最优秀的科幻惊悚片。

当然,所谓的「最优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力求严谨和现代感的观众会觉得《湮灭》神叨叨,错漏百出;喜欢软科幻的诗意青年,又往往受不了画面里血淋淋的生化恐怖。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走入《湮灭》的世界,面对它无逻辑的威胁?

湮 灭

Annihilation

2018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原著:杰夫·凡德米尔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詹妮弗·杰森·李

奥斯卡·伊萨克/吉娜·罗德里格兹/泰莎·汤普森

豆 瓣7.6/10

IMDb7.9/10

烂番茄87%新鲜度

《湮灭》目前在豆瓣上的得分是7.6,并不算高,却也在意料之中。

制作方派拉蒙电影公司甚至在影片上映前就做好了扑街的心理准备,因而把海外发行权提前交给网飞,绕开几无胜算的院线。

「它太知性了!」(intellectual 又名 装逼)

「太复杂了!」

「无法吸引主流观众!」(mainstream audiences)

曾有一度,派拉蒙提起《湮灭》就忍不住摇头,还要求加兰修改原定的结局。

然而后者是拒绝的,摆出一意孤行的架势。

上映前的《湮灭》,正像海报上的娜塔莉·波特曼,在一片丛林迷雾里,举枪独行。

不过,从美国上映几天的票房和口碑来看,《湮灭》还不算脱离主流太远。

这仿佛在意料之中的。毕竟,作为电影改编原型的系列小说《遗落的南境》,也不是一部好读的作品。

系列小说已出版中文版,第一部《湮灭》为电影提供了大致框架。原著获2015年星云奖,击败了那年的提名者,大刘的《三体》

即使在科幻文学领域,杰夫·凡德米尔的《遗落的南境》也是一朵奇葩。

研究者很难将其归入任何一个文学门类下,只能重新发明定义,谓之:

后现代-新怪谭-后启示录-艾柯小说

(取自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指那些注入了严肃哲学的神秘小说)

作为这一长串标签的代表作,无所不包的《湮灭》,无疑为加兰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自由沙盘。

那上面既有克苏鲁气质的怪象,也有超出人类知性的假想。

准备好接受湮灭吧

影片《湮灭》基本继承了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线。其中,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莉娜,就是原著里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我」。

莉娜是一名生物学家兼退伍军人。她和丈夫凯恩在美国南部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凯恩离家执行任务,失踪数月,归来时已经失神。

经过多方打听,莉娜了解到,凯恩的最后一次任务,是进入海岸边的X区域进行调查勘测。

那是一片禁区,潜藏着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危险。

人们猜测,禁区中一座散发闪光的雪白灯塔,是一切神秘现象的来源。

凯恩不仅疯了,还有多个器官衰竭

为了搞清X区的秘密,南境局曾向区内先后派遣11支调查小队。

他们要么死,要么疯,要么失踪。像凯恩这样「平安」回家的人,史无前例。

但莉娜知道,凯恩并没有「回家」。她从他空洞的眼神中看出,丈夫的灵魂还在X区的某处漂泊。

于是,莉娜选择加入南境局的第12支调查小队。她将和另外四位科学家并肩同行,用各自的专业知识破解X区的密码。

对莉娜来说,最差的结果,无非是个死。考虑到丈夫的现状,这实在算不上一种惩罚。

凯恩的性命岌岌可危

调查小队里,包括莉娜在内,所有成员都是女性,也都遭受过生活的重创:

医生安雅酗酒成瘾,正在戒断期;

物理学家乔茜前臂有疤,是反复自残的痕迹;

心理学家文崔斯没有朋友、家人、搭档或孩子,早就与世隔离;

地理学家凯西则经历了丧女之痛,一并掩埋了过去幸福的自己。

「我们都是受伤之人。」

凯西如此总结,温和地垂下眼帘。她仿佛已经接受了命运的悲剧,这让莉娜感觉,眼下的调查小队,与其说是主动步入X区域,不如说是被X区域选中,走向穷途末路的可能性。

创伤五人组

在步步靠近白色灯塔的道路上,五人组逐渐感觉到了自身的转变,同时也认识到了X区域的真相。

那道闪光,是一种折射光。

它折射图像、折射声音,甚至折射生物的DNA,让进入那里的植物、动物和人,都发生变异。

于是,藤蔓植物长出人形、鳄鱼替换出鲨鱼的牙齿,棕熊夺走凯西的生命,以此同化了她临死前的恐惧......

当凯西的声音从熊的口中传出,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只能尽早赶到灯塔,给那所剩不多的自我争取一个答案。

然而X区域甚至不愿意让进入者留有自由意识。

在思维逐渐走向紊乱的最后几天,乔茜失踪,文崔斯脱队,莉娜则开始不受控制地流连于回忆的泥潭。

和小说一致,莉娜的回忆不断穿插在调查X区域的主线剧情里,互文的深意需仔细体会

回忆里,莉娜和凯恩的点点滴滴,不只有美好。

沙发上的相视一笑,床上的打打闹闹,以及最后一次告别时凯恩的目光,像细胞增殖一样填满了莉娜的大脑。她这才发现丈夫的深埋的爱与痛苦,对比出自己的麻木与疏远。

原著中「我」对感情的心不在焉,在电影里,被加强为莉娜的出轨。

「我爱他,但不需要他。幽灵鸟在此处是一只鹰,换一处却成为乌鸦,一切取决于环境。」

——莉娜的「随遇而安」,无意之中,呼应了X区域万物生长并交融的逻辑。

依循这一逻辑,她发现自己最大心愿竟是「和潮汐一同起落,随季节一起轮替,与周围万物的节奏保持一致」。

但她同样无法确定,这个想法,是X区域强加的,还是她「自己」的本性。

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中,莉娜终于到达塔底。

倒数第二幕,灯塔,是整部影片的高潮

进入灯塔,莉娜的选择不是上升,而是钻进地面的大洞,一路向下。

在拾阶而下的过程中,她感觉自己钻入了一个有机生命体内部——「这座塔,在呼吸」,它的墙壁,如心脏内壁般搏动。

到达塔顶,文崔斯早已坐在那里。她抱着肚子,面露痛苦,说「那东西在我体内」。

「它和我们不一样。它不想要,但它在生长,直到包围一切。湮灭。」

湮灭。

可「它」到底是何物,文崔斯却无法回答。

洪水般的光芒从她口中骤然喷出,孢子一样覆盖周围。

强光之下,她的身体快速消蚀,手臂垂落就像一只折翼的鸟。

惊了,然而这还不是最震撼的

莉娜怔怔地看着。

看那团光,看自己的血,看血被吸进光球,看血细胞增值分裂,渐渐组合成一个人形。莫名的景象,恐怖至极。

于是莉娜飞跑,那人狂追;莉娜向左,那人向右;莉娜挥拳打过去,那人反手还回来;

莉娜只得倒下,不想那人也趴倒,模仿着她的动作。

一丝不苟,完全对称。

有一种噩梦,是梦见自己

这一段对手戏,是小说里没有的情节,也是加兰在改编中自创的神来之笔。

一直内心有愧的莉娜,在与自身镜像的周旋中,既惩罚了自己,也原谅了自己。

而当最后的结局揭晓,观众才恍然大悟……

并不只是拥抱那么简单

最后三分之一的《湮灭》足以证明:这部电影即便算不上科幻的影史经典,也绝对有资格成为幻想文学的改编范本。

加兰的处理,超预期还原了小说诡异无助的氛围。

他并没有照本宣科(忠于原著?),却用自己的方式到位地转译了原著的最后一句——

「我不会回家。」

至此,《湮灭》前半段逻辑不清、人物混乱的瑕疵,都输给了它后半程的发力。

首先是包袱抛下,世界观展开。摄影师罗伯·哈迪与加兰默契合作,让每一个镜头有效传达了或恐惧或悲悯的情绪。

然后是Ben Salisbury和Geoff Barrow暗流涌动的配乐。高潮部分的电音和弦乐自不必说,微妙的还有一切散尽后,莉娜与凯恩最后一次对话时搭配的白噪音。

那一刻,空洞的眼神对应空洞的回声,让我想起小时候用贝壳听海涛的经历。

那所谓的海涛,实际是血液流经耳朵时血管产生的回音。

科学与幻想的交界,在此泾渭分明。

即使正片结束也舍不得离开,配乐和片尾的色彩变幻同样迷人

加兰无疑是一只潜力股。他总能赢在出其不意。

从《别让我走》《特警判官》(担当编剧),到《机械姬》《湮灭》,加兰讨论了克隆、核战、人工智能、未知恐惧......

他说自己每参与一部新片,都想来点不一样。比如《湮灭》,就必须和辉煌的前作《机械姬》「截然相反(anti-Ex Machina)

「《机械姬》非常具体,演职员很少,而且基本上发生在一个场景里(注:进行图灵测试对话的玻璃房间)。《湮灭》则需要更大的格局。」

加兰此番一改往日的小成本作风,将所有事物都在《湮灭》中扩展加倍。

于是,从卡司,到视效。一个类似于「区」(《潜行者》)的X区域聚沙成塔。

加兰成功建起的这个世界,能够容下观众,让他们不仅是看,而是参与进去,得到某种和世界观同频的「扩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能看到最后都讲不清楚X区域里的逻辑,却分明在心里承认了它的存在,甚至有可能做出乔茜式的「选择」,消失在自己无法理解的美景里。

乔茜的选择

当然,不管加兰如何否认,《湮灭》和《机械姬》还是有不可否认的相似性。这包括形式上一致的惊悚感,和二者对「大问题」同样的刺入深度。

只不过,《湮灭》这次提出的问题甚至没有给人讨论的余地。

观众从电影里获得的,只是一种感觉/一道闪光。

至于这感觉/闪光为何出现?又为何消失?原因很难说清,甚至无从说起。

出自罪孽者之手的扼杀之果既已在此我将孕育出死亡的种籽与蠕虫分享且在黑暗中聚集以其生命之力包围世界而其余昏黄大厅中不可思议的黑影挣扎扭动因少数不可见且不可被见者缺乏耐心

看完电影,在心潮涌动之际,我又翻出原著中这段由真菌组成的塔内文字,发现它就像电影里那个通向地底的黑洞,有种邪恶的吸引力。

你搞不懂它,又移不开目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是谁?谁是你?我是谁?谁是我?《湮灭》(2018)
科幻电影《湮灭》都快被捧上天了,原著曾击败《三体》
可能是今年最恶心电影,但好好看啊
《湮灭》神级烧脑科幻片,跪着看一点都不夸张
看完电影,我感觉我已经不是我了
这部年度科幻神作, 到底“神”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