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防中风,中医有妙招!

黄海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赖新生教授,在深圳行医近二十年,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育等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之余还一直不断学习、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获得了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被聘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按摩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

执业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黄海涛中医针灸诊所

预防中风,中医有妙招!

作者:黄海涛

最近诊所里来了一个中风后遗症的患者,70岁,已经中风7-8年了。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靠她的丈夫照顾,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就此别过。作为一名医者,对此非常痛心,为患者的处境痛心,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痛心。回想十五年前在深圳某医院康复科工作的时候,中风的患者中年轻人占有很高的比例,当时的很多情形还历历在目,很多情况可以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一个丧失了健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据统计,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中风病又名脑卒中,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风病属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的范畴。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一直被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大疾病。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传统医学认识到中风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气候骤变或烦劳过度、忧思或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用药不当、跌仆等。而导致体内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风内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中风。中风病的病机较复杂,容易有复中风发生,中风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大部分中风病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提倡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预防思想。并提出中风病预防从调节情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起居有常(起居得宜,顺应四时)、食饮有节(谨和五味,节制和节律)、不妄作劳、避免外邪等多种措施。

情志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长期性格暴躁,精神紧张,“怒则气上”,可使血压波动升高,诱发中风。

《黄帝内经》曰“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养神之道贵在“静”。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

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四季气候变化对中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推动作用。冬季寒冷,寒邪袭人使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中风病;春季多风,肝属木盛易生风邪,且春有余寒,也易发病。起居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避风寒,使邪不能入袭。

合理饮食,要戒烟限酒。饮食习惯不佳,喜好烟、酒,喜食荤腥、饥饱无度,可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肝风挟痰,横窜经络,诱发中风。饮食上应当谨和五味,平衡饮食,辨证施食。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药不对证会适得其反,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少吃油腻,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饮暴食。

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生活不规律、长期疲劳、工作紧张都容易导致中风,注意劳逸结合非常必要。从发病时间来看,中风发病与人体的阴气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半夜、凌晨阴气偏盛为发病的高峰期。提醒我们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如不要熬夜、睡前适当饮水、冬天夜间注意保暖等。适宜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其血脉,以畅郁积”。可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而通畅。传统功法中“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有益身心,可以选择练习。

人的体质差异的形成原因跟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有关,不同体质的养生方法也有所区别,应根据体质的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而选择不同的养生方案。

临床研究表明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中医药预防中风病历史悠久,有体质干预、中风先兆治疗等。体质干预早期改变中风病易感体质,中风发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表现多为头目眩晕,手指麻木,或肌肉不自主地跳动等, 如发现面瘫、肌无力、语言困难,要尽快就诊,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寿世保元》:“一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症。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经曰。肌肉蠕动。名曰微风。故手大指次指手太阴阳明经。风多着此经也。当预防之。宜朝服六味地黄丸。或八味丸。暮服竹沥枳术丸。与搜风顺气丸。二药间服。久而久之。诸病可除。何中风之有。是以圣人治未病而不治已病。”但对于其中的药物,还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服用。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惟风宜防耳,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认为通过针刺“耳前动脉”和“风府”穴可以防治中风。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也提出用艾灸预防中风的方法,先艾灸百会、次灸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等穴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特别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人稍觉心神不快,就灸此诸穴各三壮,不可以轻视。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也提出预防中风用风池、百会、曲池、合谷、肩髃、风市、足三里、绝骨、环跳。

如果不幸发生了中风,争取中医、针灸早期介入,有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针刺救急,古人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明代杨继洲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明确地写到:“初中风急救针法: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乃起死回生妙诀。”十二井穴,是在手足指甲末端的穴位,急救时也可以用十个手指尖的十宣穴来代替,效果也是很好。

健康是一种责任,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亲人的负责,更是对所有爱你的人的负责,愿天下无疾!

预知更多内容,请关注下期精彩!

中医事业,值得一生探索!

如果您是中医、中医爱好者、中医从业者,

如果您热爱传统文化,痴迷中医事业,

渴望为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播

与复兴贡献一己之力!

欢迎大家来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防脑中风,中医两方代茶饮,改善中风体质
张晨雨老师讲脑中风
中风前的小中风
三阴中风之共性
春季过敏原“十面埋伏”,容易出现鼻炎、咳嗽、瘙痒,中医自有妙招
【老中医给大家说几种养生小妙招:8种体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