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蛛网膜下腔出血辅助检查(有图示)

    1、头颅CT:临床疑诊SAH首选CT检查,可早期诊断。出血早期敏感性高,可检出90%以上的SAH,显示大脑外侧裂池、前纵裂池、鞍上池、脑桥小脑脚池、环池和后纵裂池高密度出血征象(图1),并可确定有无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出血以及是否伴脑积水或脑梗死,另外还可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CT增强可发现大多数动静脉畸形和大的动脉瘤,CT还可显示约15%的患者仅中脑环池少量出血,称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1 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2、头颅MRI:可检出脑干小动静脉畸形,但需注意SAH急性期MRI检查可能诱发再出血。MRA对直径3~15mm动脉瘤检出率达84%~100%,由于空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主要用于发病1~2周后,CT不能提供SAH证据时采用。

    3、腰椎穿刺:若CT扫描不能确定SAH临床诊断,可行CSF检查,最好在发病12小时后(CSF开始黄变)进行,以便与穿刺误伤鉴别。肉眼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可提供SAH诊断的重要证据。最初CSF红细胞与白细胞数比例与外周血相同(700:1),但几天后血液引起无菌性化学性脑膜炎导致CSF淋巴细胞增多,48小时内白细胞可达数千,出血后4~8日CSF糖降低。但须注意腰穿有诱发脑疝形成的风险。

    4、DSA:一旦SAH诊断明确后需行全脑DSA检查,以确定动脉瘤位置、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侧支循环情况及有无血管痉挛等,同时利于发现烟雾病、血管畸形等SAH病因,为SAH病因诊断提供可靠证据,也是制定合理外科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约5%首次DSA检查阴性的患者1~2周后再次DSA检查可检出动脉瘤。一般认为,中脑周围出血若首次DSA检查阴性,则可不必再行DSA检查,因其多为非动脉瘤性SAH。造影时机一般选择在SAH后3天内或3~4周后,以避开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高峰期。

    5、TCD:可作为非侵入性技术监测SAH后脑血管痉挛情况。

    6、其他: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寻找其他出血原因;心电图可显示T波高尖或明显倒置、PR间期缩短和出现高U波等异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例学习:四叠体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与临床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