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湿痰饮——百病皆由痰作祟

经常听见中医大夫说“痰饮”,中医所说的“痰饮”到底是什么呢?水湿痰饮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也包括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继发性病因之一。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水湿痰饮虽然都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但四者同源异流,在性状、致病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又有所区别。

水湿痰饮的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水湿痰饮“本是同根生”,水湿痰饮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都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

但无论从性状、致病特点、临床表现与治疗,这都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认为,湿聚为水,水停成饮,饮凝成痰。

1、形质的区别

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清澈澄明者为水,而湿乃是水气弥散于人体组织中的一种状态,其形质不如痰、饮、水明显。

2、停留部位的区别

湿多呈弥散状态布散全身,易困阻脾土,一般无明显的异形异物;

水多溢于肌表,以头面、四肢或全身水肿为特点;

痰则外而皮肉筋骨,内而脏腑,无处不到,致病范围广泛;

饮多停留于肠胃、胸胁、胸膈、肌肤等脏腑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故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不同病名。

水湿痰饮的关系如下图。

3、痰又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别

有形之痰,系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有形质的痰液而言,如咳出可见之痰液,喉间可闻之痰鸣,体表可触之瘰疬、痰核等。

无形之痰,系指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直接视之不可见,但却有征可察,如梅核气、眩晕、癫狂、呕吐、肿块、腻苔等,临床上主要通过分析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运用辨证求因的方法加以确定。无形之痰饮的概念,拓展了痰饮作为继发性病因的致病范围,进一步丰富了痰饮学说的内容。

水湿痰饮皆为阴邪,异名而同类,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间或同时并存,或相互转化。因此许多情况下难以截然分开,在临床上“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常相提并论。

我们该怎样来判断“无形之痰”的存在呢?中医判断体内有“无形之痰”的依据有四个。

①肥胖。中医说的“肥人多痰湿”,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存在,因为脂肪具有“痰”的秽浊、黏滞、稠厚的特性,它是积聚在体内的水湿中的秽蚀部分凝聚而成。

②舌苔厚腻。厚腻的舌苔,是体内水湿秽浊过多最直观的表现。

③肿块。凡是肿块颜色不红,突起于皮肤表面,呈结节状,按之软或韧。内含水液、黏液或黏胨样物质的,在中医上都称为“痰块”。

④滑脉。中医对滑脉的描述是“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就是指我们摸到的脉象就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上滚动这么流利迅捷,滑脉的出现是体内有痰浊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痰”的主要依据之一。

水湿痰饮的形成

水湿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因此,凡对津液代谢有影响的致病因素及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功能失调,都可能会导致水湿痰饮的形成。如外感六淫以后,影响了肺,就会引起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导致水液代谢异常。由肺及脾及肾,也可以导致水湿停聚而形成痰饮。

比如肺不行水、脾不运化水湿,肝失疏泄、肾不主水、心阳不振、三焦水道失司、膀胱气化失司等,就是五脏调节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是引起痰饮的机制。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三个,肺脾肾。“肺为贮痰之器”, “脾为生痰之源”, “肾虚水泛为痰”,这三句话,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水湿痰饮的致病特点

1、 阻碍气血运行

痰饮作为一个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以后,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多损伤。第一个结果,就会阻碍经络气血,就是影响了气血在十二经脉当中的正常运行。换句话说,痰停留在体内以后,会影响人体的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气血运行时,气在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说痰随气而行,无处不到,必然要阻遏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人体会出现麻木、半身不遂等全身症状。中风患者,卒然昏倒,半身不遂,中医认为就有痰的原因。痰饮停留在局部,会形成痰核、瘰疠。

2、阻滞气机

痰饮停留在体内以后,最容易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停留在不同的部位,就表现出不同的特殊症状。临床上中医就根据这些特殊的症状考察哪一脏哪一腑的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得出有五脏、六腑有痰饮存在。比如,咳嗽、咳痰,我们说它是肺气不宣的结果,肺气不宣是肺升降失常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咳嗽、咳痰,定肺有痰饮。比如胃肠不好,表现恶心、呕吐,那个呕吐物,特别是那个胃内物,呕吐出来含水多,我们说有痰浊、有水饮,根据这些症状,我们判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什么呢?胃中有痰饮。

3、影响水液代谢

痰饮,是水液代谢形成的病理产物——果,这个果形成以后,又停留在体内,阻遏了三焦的水道,影响了调节水液代谢脏腑的功能,就会加重水液代谢失调,导致机体内外水液代谢不能平衡。

4、易于蒙蔽神明

在前面讲心主神明时提到一个概念叫痰迷心窍。痰饮停留在体内以后,不能够及时排出,它的致病特点之一就是容易侵犯神明。为什么叫蒙蔽神明?痰饮侵袭于心,使心神发生异常,表现出的神志的特征,神志的特征为昏,似明似暗,又清醒又不清醒,总体上来说,它具有神志的改变,是这样的一个改变。蒙蔽神明,还表现为神志失常,谵语发狂,神志失常。

5、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痰饮作为一个病理产物作用于机体以后,使脏腑功能紊乱而表现出非常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格说来,这个规律性很难把它抽象出来,痰饮停留在不同的脏腑,不同的经络,不同的部位就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从中找出概括出抽象出来一个非常有规律性的东西,很难很难。所以我们给它用一个变化多端来概括它的特性和致病的特点,说表现各种各样。

尽管如此,我们根据中医历代文献对它进行归纳分析,透过这些非常复杂的症状,看一看它们大致的规律,抽象出来几个字,八个字。咳,咳嗽;喘,喘促;悸,是心悸;眩,是眩晕;呕,是恶心呕吐;满,是身体的部位饱满、痞满。肿,不仅仅是理解为水肿、红肿;痛,疼痛。

我们在临床的时候,碰到这八个字当中之一,再结合患者的其他表现和病史就能够判断出他有痰饮的存在,这样就可以从痰饮立论来进行治疗。所以重在掌握临床表现的特征,对于判定是否有痰饮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当然,痰饮在不同的脏腑的症状也各有不同。在肺我们强调咳、喘、痰。在心,心悸、神昏、失眠、癫狂。在胃,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呕吐。在咽喉,表现为喉中梗阻,中医也把它叫梅核气。咱们现代语言叫喉中梗阻。状如一个核桃,核桃卡在这个食道上,咽喉的部位,吞之不入,所以叫做状如炙脔,就是烧肉,红烧肉,烧肉。所以吞之不入,吐之不出,就卡在这个地方,实际什么也没有,患者自觉的感觉。这是七情病里面最常见的一个症状,以女性为多见。

6、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水湿痰饮皆由体内津液积聚而成,均有重浊黏滞之性,且作为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又会影响脏腑气机,加重水液代谢障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水湿痰饮致病均表现为病势缠绵,病程较长,难于速愈。如由痰饮所致的胸痹、眩晕、咳喘、癫痫、瘰疬、痰核、瘿瘤、流注、阴疽等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困难,尤其是一些顽痰伏饮,病程更长,故有“久病多痰”之说。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记得关注。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湿体质原因
论痰浊与带下病
国医周水金讲《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十二讲(文字讲稿)
痰饮
中医基础/痰饮
曲丽芳谈食饮运化与痰饮生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