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拍富人、普通、穷人家庭的孩子,6年后惊人差距:那些不参加高考的孩子,怎么样了?

转自丨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前几天,有位朋友跟我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叫《出·路》,微信上跟我说:

“你应该会喜欢看,片子拍得很好。”

这部片子其实我挺早之前就看过,但比“喜欢”更贴切的形容,应该是“感慨”。

这部片子跟拍了3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整整6年。每个孩子,都在父母的引导下,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山村女孩马百娟,10岁才有机会上小学,11岁上2年级,15岁辍学。

父母给她找的出路,就是早点找个人家嫁了。马百娟也是16岁,就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小镇男孩徐佳,高中整整复读了3年。

父母给他找的出路,就是读书、工作。甚至父亲意外离世,遗言也是让他好好读书。

北京姑娘袁晗含,16岁从美院附中辍学。

父母给她找的出路不止一条。开酒吧、去国外留学、开公司……

从这3个孩子身上能很清晰的看见“命运”两个字的强悍和“奋斗”两个字的可贵。

3个孩子的身上,也能看到很多孩子,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

2009年,甘肃白银市会宁县,一个叫野鹊沟的地方,有个12岁的小姑娘,正在很吃力的读书。

她就读的学校很难算正规,全校一位校长和一位老师。

全校只有两个年级,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

全校也只有5个学生,马百娟是年龄最大的。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父亲60多岁了,母亲又有智力障碍,马百娟到10岁还呆在家里干各种农活。

是校长反复劝说,父亲才肯让她读书上学。

马百娟也很珍惜上学的机会,每天早上独自起床,自己倒一碗开水,掰点馍馍泡进去,就算是早餐。

然后她就一边背着课文,一边走漫长的山路去上学。

她很乐意上学,并在作文中写到:

“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这是她,一个12岁的农村姑娘,所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未来。

那一年,她全家4口人的全年支出也只有50元。

可是带着以后一个月赚1000元的梦想,她每天都欢快的,踏上崎岖的山路去上学。

2009年,湖北咸宁,有个19岁的小镇少年徐佳在拼命苦读,准备自己的第三次高考。

徐佳的父亲是位农民工,在外打工的各种心酸,让他觉得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后来父亲事故离世,离世前对儿子最大的叮嘱就是“爬都要爬上大学”

可是考大学对徐佳来说并不容易。

2007年,他第一次高考的成绩是497分。复读了一年之后,他第二次高考成绩还是497分。

第三次复读,让徐佳倍感压力。甚至时常会失眠、手里握不住笔、最严重的的时候还想过轻生。

他想过不念书出去打工,但是又觉得必须再试一次,他想把录取通知书,给离去的父亲看看。

所以即使面临巨大的心里压力,他也咬着牙坚持,每天为了能考个大学而奋斗。

2009年,北京,有个叫袁晗含的16岁女孩正在让父母头疼不已。

袁晗含就读于央美附中,这是著名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亲自倡导建立的美术专业学校。

这所学校,也是全国学美术孩子们心中的圣地。

但是袁晗含对这一切却并不珍惜也并不在乎。

好几门功课不及格的她,面临着留级。

她荡着秋千,带着笑容跟纪录片的导演吐槽自己的老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并且模仿自己的老师教育自己的口吻:

“袁晗含,你有几个十六岁,告诉我,你有几个十六岁。”

17岁的时候,父母想办法给袁晗含办了休学。

休学后的袁晗含,最大的敌人就是“无聊”

为了打发掉这大把大把的时间,她寻找各种电影、歌曲来填充自己的生活。还想着开个小酒吧尝试一下。

之后袁晗含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店面,2万一年的租金让她觉得“可以承受”。

袁晗含的父亲是个地产商人,母亲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半边天》节目的导演。

父母的凭借阅历,早就知道这个小酒吧开不长。可还是给女儿拿了钱。

母亲的想法是,上学也要交学费,这笔钱,也就当交学费了吧。

就这样,小酒吧说开就开了,袁晗含暂时找到了让自己不“无聊”的事儿。

3年时间很快过去,这3个孩子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转折。

马百娟的家庭环境,有了很大的好转。

靠着攒下来的政府的低保金和哥哥打工的收入,全家人终于搬离了老家的土窑。

他们全家终于过上了不缺水喝,不缺饭吃的生活。

可是那个眼睛亮亮的,喜欢蹦跳着上学的马百娟,却没有了3年前的笑容。

她转学到了水车小学,依然是班里最大的孩子。

但是“最大”带给她的并不是自信,而是自卑。

基础很差的她,即使再努力,也很难成绩拔尖。

哥哥带着她,到学校去跟老师说,她脑子太慢了,不再念书了。

那个想去北京上大学的女孩儿,甚至没能熬到小学毕业。因为父亲觉得女孩念书没用,最终还是要靠男人的。

15岁的马百娟不念书之后,试着找过一些工作。

她去酒店试着找工作,说自己可以扫地。但经理告诉她现在都用地毯,不用清扫。即使做前台招待,也要懂电脑。

她也去了德克士,但是也没有任何结果。

四处碰壁的她,坐在马路上低着头,默默无语。

一年之后,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徐佳的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他考上了一个“二本”,湖北工业大学。

在大学里,徐佳的生活也跟很多普通大学生差不多。每天上课、读书、还谈了一场恋爱。

大学毕业之前也曾为工作很发愁,实习工作没什么前途,也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未来感到迷茫。

好在最终,一家叫做中电技术的公司跟他签了合同。

转正后一个月工资3000,这个小镇男孩,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在这个城市落脚的机会。

3000元的工资虽然不多,但足够他租个小房子,也足够让妈妈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

如今的他,依然在这家公司工作。

不同的是,他已经在这个城市买了房子,安家落户,跟自己大学时候的女友结了婚。

虽然算不上“中产”,但也有车有房,过上了和和美美的小日子。

高考,曾让他感到压抑和恐惧。但高考,也真的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他的生活。

相比之下,袁晗含则过得要更加的潇洒。

小酒吧不出意外的很快无法持续经营。

在母亲的支持和活动下,袁晗含去了德国留学,就读艺术方向的硕士。

不过对她来说,学习同样没有太过上心。

她坦言自己不愿意呆在画室,进入画室就头疼。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她养了一只巨大的兔子做宠物。

经常跟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儿。

钱包丢了也只是在视频中跟妈妈调侃“我的钱包嗝屁了”,妈妈还在视频中说了句“恭喜”。

母女俩的话题很快转移到了别处,似乎丢钱包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之后放暑假,她回国到上海一家美术馆实习。

面对未来,她依然茫然。只是不想呆在德国,因为觉得德国是个养老的国家。想回来看看有什么机会。

后来,她自己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

前段时间看导演的采访,袁晗含在北京注册了工作室,在教别人画画。

导演还提到,她把袁晗含这部分纪录片内容给徐佳看的时候,徐佳说: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很多东西都是不公平的,但是这是你没有办法去改变的。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是我会努力去该改变这个现状。”

我想徐佳说的一定是真心的。他是这3个孩子中,唯一一个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现状的人。

命运虽然强悍,但命运的手里,也一定会有漏网之鱼,那些拼了命努力奋斗的人,会在命运的荆棘中,给自己找出一条新的出路。

其实我们很少有人有袁晗含这样的家庭环境,但也很少有人是马百娟。

我们多数人甚至多数人的孩子,可能都像徐佳一样,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可以提供太多资源的家庭,但是却也不必为这些感到悲哀。

因为最好的出路,其实就是让自己和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生活并不容易,但面对生活的态度可以自己选择。

努力达到自己的上限,努力提升孩子的眼界,努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本身就是奋斗的一生,就已经成为了强者。

愿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是否是唯一出路?中国阶级壁垒最残酷的一面
一部纪录片告诉你:你越不努力,就越没出路
​“她16岁,嫁给了自己的表哥”:这部纪录片,揭露了穷人最大的悲哀
深圳三一学院|出路,究竟在哪里?6年跟拍3个家庭,揪心真相!
一部纪录片揭露残酷社会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9年纪录3个年轻人:一个16岁嫁人妇,一个CEO,一个读书改变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