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拯救大唐的两起“父慈子孝”事件

中国国家历史 

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8小时前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240字 | 阅读需11分钟

  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的反败为胜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八年平叛战争,导致大唐国力下滑,民生凋敝,更引发了令中晚唐始终头疼不已的藩镇割据。而发动叛乱的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不仅最终全都死于非命,而且一环扣一环:安禄山被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被史朝义所杀,史朝义兵败自杀。将“父慈子孝”发挥到了极致。

  同安史叛军作战的唐军

  安禄山:首举反旗,死有余辜

  安禄山早年因战功显赫被逐级提拔,后来因投唐玄宗所好为玄宗宠爱,被任命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炙手可热。随着大权在握,兵强马壮,外加安禄山本人在平步青云的过程中逐渐看透了唐朝统治阶级的外强中干,野心开始膨胀,逐步有了“彼可取而代之”的邪念。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755年末,安禄山决定“不装了,我摊牌了”,伙同史思明,打着“讨伐奸臣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初期叛军凭借实力碾压的战斗力,在中原大地降维打击,把唐军打的落花流水,直到在潼关栽了跟头。潼关守将封常清、高仙芝凭借易守难攻的要塞,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常言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唐玄宗统治集团听信了监军边令诚的一面之词,竟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死了封常清和高仙芝。随后派去镇守潼关的名将哥舒翰带领20万唐军继续依仗潼关天险死守,叛军继续一筹莫展。此时安禄山智商在线,没有下令强攻,而是隐匿了精锐部队,改派不到4000人的老弱病残坐镇前线。

  此举迷惑了唐军,宰相杨国忠认为“20万对4000,优势在我”,便鼓动唐玄宗命令哥舒翰同叛军决战。哥舒翰被迫听命,放弃险要正面迎敌,最终兵败身死,潼关陷落。

  不久,叛军逼近长安,唐玄宗带领亲信宠臣贵妃等仓皇出逃,繁华的长安城不久便被叛军的虎狼之师洗劫。

  安禄山

  长安的不攻自破,也导致安禄山进取心不再。先前在洛阳定都建国(“大燕”)称帝的他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本来就肥头大耳身患眼疾的他,也因此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以至双目完全失明。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重疾在身的安禄山脾气更加火爆易怒,稍有不如意便鞭打属下甚至直接处死,哪怕是常年为他出谋划策的重臣严庄和他最宠爱的宦官近侍李猪儿也不能幸免。更要命的是,安禄山越来越不中意“太子”安庆绪,想用自己更宠爱的安庆恩取代。这一系列作死行为迫使严庄、李褚儿和安庆绪这三个臭皮匠团结在了一起,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757年年初的某日,一个月黑风高夜,三人组开始了行动。他们来到安禄山的住所外,安庆绪和严庄站在住所外放风,李猪儿假装若无其事的进入,先是悄悄拿走安禄山床头用来防身的刀,确保万无一失后,拔出随身携带的佩刀刺入安禄山的腹部,结果了这个叛贼。安禄山临死前垂死挣扎,大喊有家贼有家贼!

  果然贼人看谁都像贼。

  安庆绪:权水过深,难以把握

  有一说一,虽然安庆绪继承了其父善于骑射的特质,但安禄山认为他性格懦弱,语无伦次。而安庆绪起初并无意弑父,但由于安禄山暴虐对待下属以及自身“太子”地位受到威胁才不得不背上“弑父弑君”的骂名以自保。

  在此前的中国历史上,杀父上位的君王也是大有人在。如楚穆王熊商臣、蔡灵侯姬般、刘宋太初皇帝刘劭以及最著名的隋炀帝杨广。这几位除了楚穆王得了善终并培养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之外,其他人的下场都很凄惨。蔡灵侯被楚灵王所杀,太初皇帝在位不到三个月便死在其弟刘骏之手,隋炀帝死于重臣宇文化及发动的政变。

  前人殷鉴不远,那么安庆绪能翻盘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且安庆绪也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眼见玄宗出逃前途未卜,外加长安大乱,为了及时稳住局势,同唐玄宗在马嵬坡分别的太子李亨在近臣的支持下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任用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名将逐渐稳住了局面。安禄山死后,唐军在回纥盟友的帮助下收复了先前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和洛阳,自此唐军终于不再被叛军压着打了。

  临危受命的唐肃宗李亨

  反观叛军这边,安庆绪上位之后很快便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确实没有当皇帝的天赋。由于安庆绪不善言辞外加性格懦弱,导致严庄独揽大权,尽力避免安庆绪同外人见面。由于资历和能力都无法同其老子相提并论,伪政权内部的向心力出现了松动。安禄山得力的左膀右臂史思明仗着自己兵多钱多枪多开始不听安庆绪的调度而割据一方。安庆绪为了镇住场子,秘密派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去除掉史思明,结果二人被史思明抓捕,此举导致二者的矛盾进一步加大。

  唐军这边看准了叛军的内讧,抓住机遇,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为首的唐朝名将们分别把安庆绪和史思明打得落花流水,安庆绪手下的诸将也开始疏远回避安庆绪。在重重的危机之下,安庆绪居然也做到了“不逼自己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无能”。

  在危急时刻,他带着身边仅有的人马,效法项羽当年破釜沉舟,居然还真就打退了李光弼的进攻。一度镇住了场子,但这也是他军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高光时刻。

  不久唐军重整旗鼓,758年9月,郭子仪率大军攻打安庆绪盘踞的相州,将相州城团团围住。安庆绪无奈只能向史思明求援,并许诺让出皇位。合着这小子学项羽学上了瘾,学了破釜沉舟侥幸成功之后还学“先入关中者为王”。史思明得知后直呼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但还是将计就计答应了下来。

  随着围城的进行,相州城内也和之前被叛军攻破的睢阳那样,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然而唐朝的顶层设计也很不尽如人意,由于唐肃宗对手握重兵将领的猜忌外加指挥失当,唐军错过了这个绝佳的擒贼擒王的良机。反倒是史思明抓住机会打退了唐军的进攻才使得安庆绪转危为安。捡回来一条命的安庆绪顾不得“君臣礼节”,在心腹的劝说下亲率三百骑赴史思明处,叩头致谢。

  此时史思明的内心已经想清楚了:“庆绪啊,皇位这水太深,你把握不住,你交给叔,你看叔是怎么把握的。”痛斥了一番安庆绪之后将其处决。群龙无首的安庆绪余党便归顺了史思明,史思明随即称帝,“大燕”伪帝改姓了史。

  史思明:反复无常,重蹈覆辙

  史思明比安禄山早生一天,跟安禄山是发小,原名史崒干。同样因为军功显赫被层层提拔。四十岁时有幸面见天子。唐玄宗初看史思明的感觉跟初看安禄山差不多,拍着他的后背说:“好好干,前途无量!”并赐名“思明”,提拔他担任平卢兵马使,成为安禄山的得力助手。

  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史思明同样恩将仇报,坚定站在了安禄山的一边。在叛军势如破竹之时,史思明奉安禄山之命镇守经略老巢河北,免去了安禄山的后顾之忧。然而史思明的处境并不怎么样,数次被唐军名将李光弼打败,患上了“恐李症”。此时安禄山父子反目,安庆绪弑父继位,随后连失长安和洛阳。在同行的衬托之下,史思明倒也不是那么惨,势力反倒超过了安庆绪,外加安庆绪干掉了他的发小安禄山,史思明便开始看安庆绪不顺眼。

  安庆绪担心史思明势力过大,打算除掉他。阴谋败露之后,史思明内心已经明确了对安庆绪的态度:我这匹胡马不识归途,但你这个小人我必须铲除!此时史思明身边的谋士也建议他降唐以洗白,为了打压安庆绪,史思明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首先他按照谋士的建议归顺了唐朝。唐肃宗大喜过望,封了他很多官衔,史思明摇身一变成为了河北节度使。可对待唐肃宗要求他讨伐安庆绪的命令,史思明出工不出力,并时不时同叛军暗送秋波,招兵买马。此举自然不能令朝廷放心,不久唐肃宗采纳了李光弼的建议,派史思明的老部下乌承恩为内应除掉史思明。由于乌承恩先前用私财招兵游说士卒的行为让史思明起了疑心,史思明多了个心眼,暗中派人埋伏在乌承恩的住处,当乌承恩对儿子说出真实想法后立刻被间谍得知,乌承恩父子火速被捕。史思明大怒,下令将二人乱棍打死。而唐肃宗得知后不但没有理直气壮的质问史思明,反倒把责任全都推给了死去的乌承恩。唐肃宗绥靖的行为助长了史思明的野心:我本不想复叛,但陛下对我不仁我也只能对陛下不义了!随即复叛。

  此时安庆绪正被郭子仪率军包围,岌岌可危,不得不向史思明求助,并许以皇位。史思明凭借在线的军事能力,外加对方宦官监军的“助攻”,打退了唐军的包围,解了安庆绪的围。安庆绪随即带着随从亲赴史思明的大帐,叩头谢之。史思明大骂安庆绪:“你丫把长安和洛阳都丢了不说,居然杀了亲爹篡位,天理不容,我要替太上皇报仇!”于是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伪帝。

  当上皇帝的史思明,再次被天敌李光弼打的满地找牙。好在他的心理素质尚可,没有闻风丧胆,而是抓住了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的矛盾进行得力的部署,结束了逢李必败的尴尬纪录,甚至再度占领了洛阳。

  然而,这场胜利不过是他本人和他发小建立的伪政权的回光返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时的史思明居然跟安禄山一样,梅开二度,犯了“废长立幼”的致命错误。他并不待见长子史朝义,更偏爱幼子史朝清。人家安禄山好歹是停留在想法上,而史思明在某次训斥史朝义后竟然发话“等攻克了陕州,就把这不成器的家伙杀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自保,史朝义不得不联合近臣杀掉了生父,“致敬”安庆绪。

  史思明的天敌李光弼(想象图仅供参考)

  史朝义:穷途末路,自裁伏法

  就这样,“大燕末代皇帝”史朝义登场了。

  同安庆绪一样,史朝义并非经略之才(《新唐书》曰),登上皇位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现在要面对的,是每况愈下的战事,是乱成一锅粥的政局,是如何尽快用实际行动洗刷弑父的恶名。其中最不利的,便是史朝义弑父这个铁的事实。

  前面说过,弑父上位的帝王下场大多很凄惨。而“大燕伪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发生不止一次弑父上位事件的朝代。

  所以,虽然史朝义为人宽厚、体恤士卒,但都无法洗刷弑父的恶名。更糟糕的是,叛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全都是安禄山、史思明的旧部,自然不服军功寥寥且杀掉他们老上司的史朝义,对史朝义保留吕布对董卓般的忠诚就算是给面子了。就这样,镇不住场子的史朝义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内部局势的一步步恶化。

  762年十月,唐肃宗李亨在唐军即将胜利的前夕辞世,唐代宗李豫继位,任用雍王李适和名将仆固怀恩,在回纥援军的配合下二度收复洛阳。自此叛军兵败如山倒,多位将领投降了唐朝,史朝义节节败退,直到次年正月被追到了契丹处,为了避免被追兵围剿,史朝义只得自尽。史朝义之死也标志着唐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大燕皇室”两度上演“父慈子孝”的事件,算是拯救了大唐于不倒。然而这场安史之乱也导致唐朝元气大伤。

  自此以后,唐朝的皇帝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把唐朝带回到安史之乱前的盛世。安史降将们依旧保留着强大的兵力,埋下了藩镇割据的种子。自从安禄山起兵后,唐军的将领,特别是少数民族将领一直遭到皇帝的猜忌,朝廷常常启用忠于自己的宦官担任监军,而宦官为了自己的私利则时常掣肘将领的军事行动,导致唐军长时间同叛军相持。安史之乱平息后,宦官们仗着自己的功劳独断专行,皇权逐渐式微。

  平心而论,要不是叛军作死,“大燕皇室”两度上演“父慈子孝”,真的很难说鹿死谁手。唐朝的胜利,与其说唐军更牛,不如说叛军更菜。记得某次国奥队1:0艰难战胜马来西亚队,体坛周报的一篇报道一针见血:不是我们比对手更职业,是对手比我们更业余!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为何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
叛军内讧不断,朝廷兵多将广,大唐为何花了八年才平定安史之乱?
郭子仪的爱情故事
安史之乱为什么只重点提了安禄山,史思明呢?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多安禄山已死,为何此乱6年多后才彻底平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