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亡命狂奔:奥斯曼帝国的杀人游戏

奥斯曼帝国以其辽阔的疆土和强盛著称于世,从“弑兄杀弟”的血泊中走向皇位的最高统治者中也不乏杀人如麻的暴君。在死刑犯与刽子手之间展开生死竞赛,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的消遣方式。


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被处死刑的大维齐尔与刽子手展开生与死的赛跑。

奥斯曼帝国的刽子手,从来都是以残忍著称;对此,少年苏丹(帝国最高统治者称号)奥斯曼二世最有发言权,据当代史家考证,他在1622年遭“压碎睾丸”的酷刑折磨而死,处死他的杀手是当时知名的“油脂摔跤”冠军。不过,这种残忍也是有理由的;在奥斯曼王朝的大部分时期(实际上也是最成功的部分),帝国疆域广阔,蓬勃发展,其统治区域覆盖当今的土耳其、巴尔干地区、北非大部和中东,成就如此伟业的部分原因在于皇室以毫不留情的暴力手段对付其治下炙手可热的权贵。

由此来看,认定奥斯曼王朝的衰微始于17世纪初期,也不无道理。准确地说,衰微进程的出发点便是王朝政策改弦更张的那一刻,即当前任苏丹死去之后,不再依例杀掉皇室重要成员,而是代之以由长子直接继承皇位。此前,奥斯曼王朝的皇位传承方式依照“弑兄杀弟法”进行,它由默罕默德二世于15世纪中叶颁行。根据这项异乎寻常的法令,老苏丹去世后,任何成功夺取皇位的家族成员,必须将其兄弟(以及可能会惹麻烦的叔伯和堂兄弟们)赶尽杀绝,从而降低随后发生反叛和内战的风险。尽管默罕默德颁行的这条法令并未贯彻始终,在150年间,它还是造成至少80名奥斯曼皇族成员死于非命,其中包括苏丹默罕默德三世的19个兄弟——有些甚至尚在襁褓之中,在默罕默德三世于1595年登基的同时,全部被人依照特定程式用丝帕勒死。

奥斯曼二世:死于压碎睾丸的酷刑。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尽管存在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弑兄杀弟法”还是确保了最残忍的王子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胜出,登上至尊宝座。个中滋味,自非其替代政策堪比;新政下,新王的所有兄弟均被关入“笼子”,即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中的后宫住处。自1600年起,一代代奥斯曼皇族被软禁在那里,等待重见天日的那一天,有些人一等便是几十年。他们有不能生育的嫔妃陪伴在侧,娱乐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寥寥无几,织做流苏是他们主要的消遣。正如帝国后来的历史反复示人的那样,统治一个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帝国之一面临诸多压力的挑战,而这种做法显然不是应对那些压力的理想方式。

年复一年,托普卡帕宫默默地见证了奥斯曼皇室残暴无度的一面。在进入皇宫之前,宾客们必须穿过“帝国之门”,在大门两侧,分别设置了壁龛,上面长年累月不断展示刚被处死的罪犯首级。进入大门后见到的是“第一庭院”,是宾客们进入皇宫深处的必经之地。这个庭院向所有的苏丹臣民开放,其中总是充斥着无以名状的人群。任何土耳其人都可在此鸣冤叫屈,经常有数百名焦躁不安的臣民团团围住几个亭台,渴盼着疲倦不堪的书记员记录下他们的冤屈。此外,庭院中还分布着众多枪械库和工具库、帝国铸币局以及可容纳3千匹马的马厩。不过,最显眼的是两个在进入“第二庭院”必经的“中门”前巍然耸立的“儆戒石”。它们其实是大理石柱,上面置放着不知何故得罪了苏丹的王公大臣们的首级,生前若是维齐儿,首级中便塞满棉花;地位低于维齐儿的,塞入稻草。喜怒无常的苏丹不时大开杀戒,并以首级示众,以儆效尤,更有甚者,还伴有“中门”边上警示:成堆被割下的鼻子、耳朵和舌头。

“冷酷者”塞利姆一世。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死刑在奥斯曼帝国如此盛行,以至于在第一庭院专设了“刽子手之泉”,首席刽子手及其助手在将死刑犯斩首之后在这里洗手。只有皇室成员及其最高等级的官员才能享受丝帕勒毙的待遇。这个喷泉“是苏丹们掌握着对臣民生杀予夺的可怕威权的象征,令人深恶痛绝有心生畏惧,”历史学家巴奈特?米勒写道。 在“冷酷者”塞利姆一世(1512-1520年)当政期间,刽子手们频繁光顾此地。塞利姆一世在位时间仅有短短的8年,但死于他手的大维齐儿(奥斯曼帝国首相的称号)就多达7个,他还下令处死过近3万人。腥风血雨之下,维齐儿之职令人胆战心寒,身居其位者每天早晨离家上朝前,都会记着随身携带自己的遗嘱;米勒指出,在此后的几百年,奥斯曼帝国境内最常用的诅咒便是,“愿你成为苏丹塞利姆的维齐儿!”

不断增多的死刑犯,令刽子手应接不暇。不可思议的是,土耳其人并没有雇用专业刽子手接踵而至的斩首之刑,而是由苏丹的侍卫首领帕夏(bostanc? basha,直译为“首席园丁”帕夏;“帕夏”是奥斯曼帝国时代授予的尊贵称号)代行其职,他领导的奥斯曼皇室卫队多达5千人。他们除了管理苏丹名下众多花园以外,还集海关稽查和捕快之职于一身。皇室园丁的职责之一是将被判死罪的女人缝入放置了沉块儿的麻布袋里,然后沉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另一位苏丹,即“疯子”易卜拉欣一世(1640-1648年)曾一次就将280个后宫嫔妃以这种方式处死,仅仅因为他想要处理掉故人,另寻新欢而已。头戴传统红色无檐帽、身着穆斯林马裤和尽显胸肌的低开衬衣的侍卫们列队踏步而来时,通常意味着他们所到之处,就会降临丝帕勒毙或斩首的厄运。在漫长的岁月里,成千上万的奥斯曼帝国臣民因此而命赴黄泉。

图示为一名侍卫,或奥斯曼园丁行刑者一员。这位欧洲画家依据旅游者的描述完成的画像,张冠李戴,用土耳其毡帽取代了传统无檐帽。

在位高权重的官员被处死刑后,由首席侍卫亲自动手执行,但是——至少在苏丹统治末期——他们最终未必真会赴死,而是由一种历史上罕见的独特习俗来决定:被判死罪者与首席侍卫帕夏进行一场奔跑速度的比拼,早已魂飞魄散的大维齐儿或太监总管能否活命,全看他们的脚力如何了。

这种习俗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不过,自18世纪末期开始,这种存在于苏丹宫殿中的古怪竞赛已经散见于各种记述中了。而这些记载在细节上的描述也大同小异,可资佐证。皇宫内颁布的死刑令通常会传交给“中门”的首席园丁; 戈弗雷?古德温对接下来要进行的这种仪式作了如下描述:

首席侍卫帕夏的职责是召见被判死罪的名流显贵……当命运不济的维齐儿或者其它待罪官宦来到后,即使他对被召之由心知肚明,他也要咬紧牙关熬过繁文缛节的折磨,直到最后接过递给他的一杯果子露。如果是白色的,他悬着的那颗心就会放下,但如果是红色的,他便陷入绝望之中,因为红色意味着死亡。

在大多数情况下,隶属于皇家精锐之师的禁卫军当即执行死刑,行刑队由5名彪悍的年轻士兵组成,负责让人犯喝下致命的果子露。然而,若是大维齐儿被判死罪,他仍有活命的机会:在宣布死刑之后,他被允许从皇宫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大约3百码,穿过花园,到达位于皇宫南侧的“鱼市之门”,在那里可以俯视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指定的刑场。 (见下图所示,“中门”的标号是109,“鱼市之门”的标号是115。)

建在伊斯坦布尔的庞大托普卡帕宫建筑群。取自米勒所著《高门之内》

如果被废黜的维齐儿先于首席园丁到达“鱼市之门”,就会免于死刑,改为流放。否则的话,他将被立即处死,抛尸海中。

奥斯曼帝国的记载表明,这种古怪的习俗一直流传至19世纪初叶。最后一位赢得生死比拼、侥幸生还的是大维齐儿哈吉?萨利赫帕夏,此事发生在1822年11月。他的前任走马上任之后,仅过了9天便被处死。哈吉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因赢得生死比拼备受推崇,后被派往大马士革任行省总督。

自此以后,随着帝国的衰微,这个习俗也逐渐消亡。奥斯曼王朝垂垂将死,几乎没熬过19世纪。到了1920年代,在凯末尔?阿塔蒂尔克领导下,土耳其共和国从帝国的废墟上崛起时,它抛弃了旧帝国所代表的一切。

资料来源:
(省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斯曼帝国的4个黑暗秘密
18世纪末,奥斯曼苏丹在伊斯坦布尔#画#历史#热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2(3&4)沙巴泰和爱维亚
“中东之王”与土耳其的“帝国梦”
苏莱曼大帝得宠,老苏丹就杀光其他儿子,为什么奥斯曼继承制度这么血腥?
【原创】细细解读多风格融合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