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郊区化将持续下个十年

2012年08月02日

我要评论(5次)

浏览:2688

将近一代人以来,专家、学者和记者们纷纷唱衰郊区,他们眼中的未来依赖于城市,他们认为将有更多美国人居住在更狭窄的空间中——纽约和旧金山正在考虑修改建筑法规,允许开发商兴建300平方英尺(约28平方米)甚至更小的微型公寓。就连传统上幅员广阔的城市,比如洛杉矶,也在制订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的计划,使一些以独栋式住宅为主的小区面临生存危机。

可是,希望某种趋势消亡的人士并不总能心想事成。事实上,美国的郊区化很可能将持续到下个十年。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这是目前所掌握的最新、最精确的统计数据),过去十年里各都市区的人口增长中,90%都出现在郊区。

有些中心城市人口增长不少,特别是纽约市,但其人口增长速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at Harvard)发现,只有五个都市区——马塞诸塞州波士顿、加州圣迭戈与圣何塞、佛罗里达州珊瑚角与棕榈湾——的居住在核心市区的人口比例(相对于郊区和远郊)有所提高。

当然,经济“大衰退”放缓了郊区的发展速度,因为许多美国人失去了实现购买独栋住宅的梦想的能力。因此美国人口普查局预估:过去一年里核心市区的人口增速略快于郊区,而那些鼓吹“重返城市”的人士抓住了这一机会大作宣传。

可是,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或许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精确,更谈不上有什么预测能力了。匹兹堡大学城市分析师克里斯·布瑞姆(Chris Briem)指出,2010年人口普查的实际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人口普查局的有些预估数据严重夸大。在芝加哥和纽约市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在市政官员的不断游说下,过于乐观的城市发展预期往往比实际数据多出了几十万人——归根到底,联邦政府的资金划拨是基于人口预估数字分配的。

更神奇的是,人口普查局基本上就是假定全美各都市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都一样,按照这种怪异的做法,该局预测洛杉矶等市的人口增长速度等同于圣塔克拉利塔等新兴城市,或者说阿勒格尼县郊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与匹兹堡市相当,这显然是不符事实的。

云集于曼哈顿和哥伦比亚特区的记者们并没有认真分析这些数字,他们重申了这样一种假说:这是人们从郊区大规模迁徙到市区的结果,而其中尤以年轻人为甚。

可在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佐证此种趋势。人口普查局的核心郡县预估数据(事实证明这比城市人口预估数据更为精确)显示,过去一年里从核心郡县迁到美国其他地区的人口比迁入的更多。不过,该估测数据反映的最重要事实是,由于经济衰退,人口流动性跌至历史最低水平。相比2006年的水平,郡县内的迁徙几乎下降了一半。简单来说,这场史上罕见的经济萧条提高了人口增长中城市所占的份额。

那未来又将是何种景象呢?有些城市仍会增长,但各都市区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仍将发生于由汽车统治着的郊区及类似区域。这只有在经济重新回到全速增长周期时才能实现。下面列出的是郊区不容小觑的几个基本原因。

区域内增长态势

过去十年里15个增长最快的都市区——以拉斯维加斯、罗利、凤凰城、休斯顿和达拉斯-沃斯堡等地为首——全都幅员广阔,核心市区人口密度低。而那些核心区人口密度大得多的都市区,比如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和旧金山,人口增长速度往往低于平均水平。

那些增长迅猛的城市形式上往往与郊区相似,单门独户的住宅、开车上下班的居民和分散的经济中心大行其道。凤凰城和休斯顿等增长中的中心城市看起来更像是长岛或圣克拉拉,而不是曼哈顿或芝加哥。

经济转型

许多市区拥趸援引圣菲研究所(SFI)的一份研究,声称人口密度高带来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可是,该研究报告的作者显然不愿参加这一争论,而是声称某个地区无论是像洛杉矶、亚特兰大和休斯顿,还是像纽约或波士顿,对其研究结果并无影响。作者指出,生产力提高的源头只是都市区人口增长而已。

总的来说,“市区经济比郊区经济表现得更好”是个值得怀疑的论断。事实上,过去十年里核心市区的人口增长中81%来自贫困居民,而郊区的这一比例仅为32%。不管出现在什么地方,贫困永远是一件坏事,可有些专家一再声称郊区贫困化的问题更加严重,可这只不过是另一个吹捧都市化的虚构故事罢了。实际上,市区居民中的总体贫困率达到四分之一,两倍于郊区。

能源成本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来,专家们一再预测郊区居民将被迫放弃汽车。可能原价格的高涨并未放缓郊区化趋势,随着在美国国内外发现的新能源不断增加,人们广为宣传的“石油峰值”仍显得遥不可及——与消灭联邦预算赤字一样,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出现。

有些城市规划学家对此深感惊恐,比如纽约大学布法罗学院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的总监布鲁斯·费舍尔(Bruce Fisher)担心新一波石油热意味着“郊区房地产开发将再次拥有相对于中心城市开发的优势。”尽管全美各地三十年来为新型交通体系投入巨资,但在可预见的将来,汽车仍将占据统治地位,在某些人眼中,这对地球环境和城市化都是个灾难。

人口统计学趋势

鼓吹稠密市区才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人士往往强调人口统计学。可是,曾风行一时的理论——婴儿潮一代退休后将成群结队地回到市区——被证明基本上是错误的。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年老婴儿潮一代仍然居住在郊区,甚至搬到更边远的地区。在婴儿潮一代人的迁徙趋势上,“回到乡村”远比“回到城市”更具有代表性。

另一代重要的美国人——千禧世代据说也更偏爱都市生活方式,可是对千禧世代的调查显示,他们相当偏好买房置业和居住在郊区,这一倾向往往比其父辈更加强烈。

由于大量目前居住于市区的千禧世代将在今后十年内进入三四十岁的年龄段,上述倾向非常重要。一旦他们结婚成家,用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的话说,他们将成为“今后二十年中新家庭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与其他重要影响因素一样,移民们似乎大多也会居住在郊区——只要他们有能力承担。

偏好因素

这并未抵消下列事实:很多年轻人在二十多岁和三十出头时选择居住于人口稠密的市区。以纽约、波士顿和旧金山为首的一些市区很可能继续增长,人口变得更加稠密。但大多数其他城市只会有温和且往往断断续续的增长,政府大规模投资也无法改变,比如说,根据房地产信息网站Zillow.com的统计,洛杉矶城区的住房止赎率几乎高于该都市区的其他任何区域。

人们的偏好是这里的关键,“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想要什么”尤其值得关注。由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和美国明智增长联盟共同进行的2011年社区偏好调查发现,偏爱人口稠密的市区的人少之又少——不到10%,而80%左右的受访者都表示更喜欢单门独户的住宅。

在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中,消费者的偏好将逐步发挥出巨大作用,其重要性远胜过专家、教授或者说房地产开发商的意见。能够阻碍未来郊区发展的因素只有:政府颁布法令强制人们搬到人口稠密的地带;或是经济持续不景气,迫使数百万人不得不居住于拥挤的市区。

 

双语阅读 :America's Future Is Taking Shape In The Suburbs

译   黄兴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菲尼克斯
美国人口结构的变迁
2018年北京人口 北京有多少人口数量变化
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35个主要城市人口变化:11城增量超百万
吴康:理解城市的增长与收缩——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分析与思考
最新现象:美国城市人口增长加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