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谷歌vs百度:本地化vs与国际化

谷歌与百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614日电/美通社/

赛迪顾问,中国领先的研究咨询、IT外包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咨询公司,最近发布了一篇关于Google和百度“本地化”与“国际化”策略的文章评论。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在外国企业蜂拥而入中国,进行“本土化”的过程当中,中国本土的企业也遥望着国际市场,开始跃跃欲试。从传统角度来看,已经成熟的传统行业、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资金、成本、设备、生产线、供销渠道以及他们进行本地化或国际化进程当中的各种专利许可等。然而互联网公司却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互联网的特性使然;技术、服务和人才是这些公司唯一需要考虑的东西。


但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

Google:暧昧的“本地化”

“本地化”简直成了所有进入中国互联网的外国网站的紧箍咒。追随雅虎、Google的脚步,eBay和亚马逊也相继入驻中国。但是,网络巨头们看上去并不像是在势气十足地征伐阵地,而像是黄毛小儿一般摸不着头脑的横冲直撞。雅虎中国许身阿里巴巴、eBayTOM收购,卓越几乎在大众视线中消失了,只剩下Google一个人继续着独角戏(现今Google也撤退了)。


尽管已经拥有大量高质量忠诚用户,Google还是小心翼翼的使用“谷歌”,这个为中文专设的名称。它继续积极创新以吸引中国用户的关注,尽管动作迟缓和备遭指责的“本地化”并没能让Google停下脚步,但曾傲视互联网天下的网络巨人,在中国也不得不谦卑地弓下自己的腰。

实际上,Google和这些常常用“本地化”来说事的人,让“本地化”看起来像是个名言警句。但到底“本地化”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谁又能说的清楚?


百度:不明确的“国际化”

与外国企业的热情积极不同,中国互联网企业对于国际化的态度依然小心翼翼。新浪、搜狐、网易和盛大这些公司,都已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以吸纳海外资本。这并不是真正的国际化。TOM对于eBay的收购,以及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兼并仅仅是在中国整合本土资源的一个阶段。盛大收购了Actoz以解决版权问题,于此同时,金山网络游戏已开始使用来自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的风投来输出自己的产品了。这些企业并没能走出中国。目前,只有百度,看着像能够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

声称“更懂中文”的百度,选择了日本,这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国度作为自己踏入国际市场的首战场。如今百度正在为此付出代价。继“域名话题”之后,它的日文网站是时不时会无法进入。数据显示百度(日本)主要的访问流量源自中国。外企巨头的“本地化”不容乐观,同样,人们对百度的“国际化”也疑问重重。

“本地化”vs.“国际化”——本为同根生

“本地化”与“国际化”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就像围城,有些人在城里,有些人在城外。那些进城的人,就说的是“本地化”(入乡随俗),而那些出城的人,就说“国际化”(与外部世界接轨)。

无论如何,Google的搜索引擎深深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它可以同时喊出这两个口号。同样从百度所处的位子上来思考,对于“本地化”这个概念,百度也有着自己深厚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们两个都在“本地化”的门槛前摔了个大跟头。

从本质上来说,“本地化”与“国际化”指的是本土企业离开他们自己原生肥沃土壤,去耕种一块新的土地。在启程之前,企业公司已经开始期许能够在那片新兴的土地收获金豆。然而,企业公司首先得投入大笔资金来顺利开发这片土地,有一些企业公司最终收获平平。

这个问题往往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况,很可能是他们投错了种子(投资错误);第二种情况,很可能是他们采用的方法错误。当企业选定自己的战略后,他们将面临两种选择:改变自身以适应市场;亦或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引导培育市场。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本地化”既不是一个概念,已不是一种能够过去成功当中获取的经验。无论企业有着多么辉煌的过去,他的产品依然可能在新兴市场中出现水土不服。

“本地化”是种思维模式。“本地化”并不意味着在当地成立一家公司,说当地的语言或者为当地本土市场提供已存在的服务、就像Google费劲力气钻研中国式道路却遭遇问题一样。

“本地化”确实是种思维模式,一方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市场的社会的需求,理解这个市场,甚至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产品,才能够获得成功。这就是为何许多跨国公司让中国人来当他们中国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一个管理团队无法理解它所处的市场之时,随之而来的只可能是失败而不再是机遇。

然而,即使做个“本地化”的姿态认命中国人为团队领导者,企业公司还是需要最终下定决心,扎扎实实去做本地化的事情。如果想要虚心学习“本地化”的思维方式,采纳一些土办法或许有效。比如扩展中国中小型企业市场业务,Google愿意放低自己外企的姿态,采用中国式思维方式来思考、开发市场吗?它会愿意同中小型企业一起前进吗?它能够放弃自身绚丽的技术优势,让中小型企业实实在在地获利吗?反过来看踏入日出之国的百度,尽管中国和日本互联网用户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巨大的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语言习惯,仍然摆在它的面前。CEO李彦宏如果认命日本人去管理百度日本,这样又是否合适呢。为了真正夺得市场的一席之地,企业公司必须得意识到用户群是否真正接受他们。不知李是否想过,想日本网民这样胸怀着强烈国家荣誉感的用户群,是否接受的了百度这外来念经的和尚。

Google和百度都需要拿起一面镜子,在“本地化”和“全球化”之间反省他们到底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到外乡人还是当地人的影子。在弄清楚这些以后,再继续勇往直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傲慢与偏见——防火墙与竞争力
Google中国变质了
谁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代英雄(三)
Google为什么输给了百度
本地化“天条”的制约中国公有云走向国际化
Google VS 百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