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人不宜搞哲学?
2013-02-20 

周国平曾在世界哲学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女性”主题会场发表了题为“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的演讲,其中提到比之女人长于感性,男人则长于知性,酷爱逻辑,所以适合搞哲学,还说女性“逻辑思维混乱,常常把感性和理性、生活琐事和根本道理搅成一锅粥”,并且称自己反对女人搞哲学“实出于一种怜香惜玉之心”。这位自称哲学大师的周先生大言不惭地用本质论把两性差异归结为生理原因,已属可笑至极,而可悲的是,在国外早已有人创建网站介绍千百位女性哲学家之时,在21世纪以“哲学与女性”为主题的世界哲学节上,中国的男性哲学家不挖掘历史上的女性哲学家,不探讨她们对哲学乃至整个世界的深远影响,却首先用这一番言论为此主题定性:女人不宜搞哲学。女性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在缓慢却持续地争取着权利与权力,而在哲学领域却仍任重道远。
本期古登堡计划精选四位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女性哲学家的代表作品,为中国读者介绍她们的思想及对社会与历史的影响。这里有14岁女孩在文学蒙昧期创作的超前作品,有思考与阐释婚姻关系的小说,有论述宗教、社会与道德的社会学作品,更有无政府主义者的精彩观点,这些都打破了“女人不宜搞哲学”的迷思。 

凯瑟琳?特罗特?科伯恩《欧琳达历险记》

凯瑟琳?特罗特?科伯恩(Catharine Trotter Cockburn,1679-1749),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哲学家。14岁即创作了处女作《一个年轻女子的奇遇》(The Adventures of a Young Lady),后来更名为《欧琳达历险记》(Olinda’s Adventures)。五年之后,另一部作品问世,即是至今仍被女权主义学者探究不休的《致命的友谊》(Fatal Friendship)。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科伯恩开始涉足哲学领域。1702年,年仅23岁的她出版了第一本哲学专著《对洛克的辩护》(A Defence of Mr. Lock's [sic.]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欧琳达的历险》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成书于1693年。依据传统文学史的划分,“小说”(novel)这一文学形式,出现在1700年以后,之前的言辞,不过是“支离破碎的散文”和“捕风捉影的猎奇传说”。这样的分隔,也许宏观,却免不了例外:比如笛福,比如理查森,比如这本《欧琳达历险记》。 超前的头脑,创作超前的作品,成书于文学蒙昧期的这本书,无论文笔还是结构,都有着惊人的成熟,而它的作者,竟然是个14岁的小姑娘——这是一个关于才智与时代的双重比喻,上帝偶尔会创造出这样的天才,令数百年之后我们,深深汗颜。科伯恩的作品还是身世,为女权主义者提供了丰富的评议素材,而她出色的辩驳能力和苏世独立的胆识,却被无意或者刻意的忘却,知识殿堂中的偏颇和歧见,与种族主义一样不幸,却固执地无视不幸的起源。科伯恩显露出的过人才智,却成了她命运的谶语:她的出众吸引了男性的学界,却使它不会真正地与她联系在一起,而她本人,则成了一段褪去的映像,一个应该铭记却早已被人淡忘的孤独遗失。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玛丽亚:女人的受罪》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在她短暂的写作生涯中,她写就了多篇小说和论文,其中包括名篇《女权辩护》,她被视作女权主义哲学家的鼻祖。《玛丽亚:女人的受罪》(1798)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未完成的遗作,并通常被认为是她最彻底的女权主义作品,整部小说围绕着一位被其丈夫关在精神病院的女性展开;与前作的《玛丽》一样,玛丽亚也在婚姻之外寻求满足,与一位同室的伙伴展开了一段爱情,还同一位照顾她的人建立了友谊。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小说都没有描写美满的婚姻,但她在《女权辩护》中提到了这种婚姻关系。女性之间的友谊是沃斯通克拉夫特小说的中心。在《玛丽亚》中,玛丽亚与在精神病院照顾她起居的女仆Jemima建立了友情,这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段上下阶层女性结成的友谊是女权主义文学史上的第一次。


哈丽雅特?马蒂诺《道德与习俗之观察》

哈丽雅特?马蒂诺(Harriet Martineau,1802-1876),英国社会学家,常被认为是首位女性社会学家。她深入观察美国的风俗与社会习惯,其著作《美国社会》检验了北美新大陆的宗教、政治、儿童养育和移民等议题。马蒂诺的著作强调经济、法律、贸易以及人口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影响。她强调女权,主张消灭奴隶制度,并且主张宗教包容。《道德与习俗之观察》是她对宗教、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社会学著作,阐述了她的社会学观点与哲学思考,这本著作与《美国社会》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之作。





埃玛?戈尔德曼《无政府主义及其它》

埃玛?戈尔德曼(Emma Goldman,1869-1940),美国无政府主义者,以其政治激进主义、著作与演说著称。她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北美与欧洲的无政府政治哲学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干草市场暴乱后,戈尔德曼成了无政府哲学、女权与社会议题等领域的作家及著名演说家,吸引了上千名听众。她与她的爱人——也是她的终身挚友——无政府主义作家亚历山大?贝克曼谋划暗杀亨利?克雷?弗里克,藉以鼓吹无政府主义。刺杀行动终告失败,贝克曼被判处二十二年徒刑。戈尔德曼亦在随后数年间,因“煽动暴乱”及非法散布节育相关资讯而多次入狱。1906年,戈尔德曼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大地》。一部关于她的美国纪录片称其为“一个极端危险的女人”。戈尔德曼的这部论文集包含了对无政府主义、政治暴力、妇女贩卖、婚姻与爱情等多方面的哲学思考


如果您对上面的书籍感兴趣,欢迎报名译者和负责人:http://g.yeeyan.org/tags/%E5%A5%B3%E6%80%A7%E5%93%B2%E5%AD%A6%E5%AE%B6

如果您有更多喜欢的女性哲学家作品,欢迎推荐给我们。

注:本期选题由实习生@StephanieSays,译者@青葙 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国平 | 一个哲学老师的困惑
开放式关系、拒绝结婚、最会穿衣的女作家,她是上世纪最飒的女性
反对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
我们是谁:三个女权主义艺术家的追问与答案
世界哲学日 | 被各种“主义”绕晕了?15张简图一点就通
埃德蒙·伯克,爱尔兰哲学家、政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