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BC: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2013-06-28

NEUROHACKS | 2013年1月14日

BBC: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汤姆·斯塔

(版权:思想库)

这是一个人类一再自问的问题,要找到答案,那就仔细看看婴幼儿的行为…并使用木偶。

从根本上说,人类是好还是坏呢?这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不断被提及的一个问题。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一直争论我们是否天生性本善,却被社会败坏,或天生性本恶却受到社会的约束。心理学发现了一些证据,或许会解开以往争论的结。

解答我们最基本特征的一种方法是看婴幼儿。婴幼儿的大脑可完美地展示人性。在婴幼儿期,人类受到的文化影响绝对最低——他们没有多少朋友,还没有上学,也没有读过任何书。他们甚至拉巴巴都不能自制,更不用说讲什么语言,所以他们的思维是人类心灵发展阶段中最接近于幼稚纯真的状态。

唯一的问题是,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难以揣测他们想法。通常我们请人参加实验,给他们指令或要求他们回答问题,这两者都需要用语言表达。婴幼儿一起玩时可能会非常可爱,但是他们却不是那么听话。好奇的心理学家要做什么?

幸运的是,你不一定非要讲话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婴幼儿总是伸手去拿他们想要或喜欢的东西,他们往往会长时间盯着令他们惊奇的东西看。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独创性实验就利用这些特点去探测婴幼儿的大脑活动。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这些最年幼的人类也有是非之心,进一步说,有喜善弃恶的天性。

实验是怎么说明这一点的?想象你就是一个婴幼儿。因为你的注意力很短,这个实验也将较短并比大多数心理学实验加入更多的趣味性。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木偶戏;舞台场景中是一座翠绿色的山,木偶都是剪切形状,贴着摇摆不定的大眼睛;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的,每个都涂有各自不同的明亮色彩。接下来进行的是一个短剧,某种眼形的木偶试图爬山,用力爬,又落下来。接着,其他两个眼形的木偶也参加进来,其中一个从后面推,帮助登山者上山,而另一个从上向下推,阻碍攀登者向上。

从心理上来说,这里发生的事已经令人惊异。对于我描述的故事,所有的人都能够解读剧中的事件。木偶只是不同形状的模型。他们不能发出人类声音或表达人类情感。他们只是走来走去,然而每个人都能读懂这些运动都有目的性,都显示出自己的性格。这种“读心术”,即使在婴幼儿中进行,也表明行随心动是我们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对此你或许有自己的意见。

伟大的期望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演出后,要求婴幼儿伸手选择帮助别人或妨碍别人的眼形木偶,结果他们大多更可能去拿帮助别人的木偶。这就可以解释他们是否读懂剧中事件的动机——不同眼形的木偶不只是随意移动,而是告诉婴幼儿,推动上山的木偶“想”帮助别人(所以好),而向山下推的木偶“想”制造麻烦(所以坏)。

研究人员重演了一次来印证这些结果。婴幼儿看见在第二个场景中登山者木偶需要选择是向助人木偶移动还是向捣乱者木偶移动。婴幼儿们在看这两种情况所用时间表明他们在想结果。如果登山者走向捣乱者,婴幼儿们看的时间明显长于登山者走向助人者。这就对了,当登山者靠近捣乱者时,婴幼儿们感到惊讶不解。向助人者移动是快乐的结局,显然也是婴幼儿们所预期的。如果登山者走向捣乱者,那就令人惊讶,就像我们看到有人拥抱一个人刚揍过他的人一样,我或你同样会感到费解。

理解这个结果的方法是看大脑天真无邪的婴幼儿们是否能预期人们应该怎样做。他们不仅解读木偶出于什么动机去运动,而且他们更喜欢助人为乐而非使坏添乱。

这并没有解决人性的争论。愤世嫉俗的人会说这只是表明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并期望别人也是同样如此。但至少这表明,出于动机感知世界的能力与我们日益发达的大脑本质紧密相连,是一种扬善抑恶的天生本能。成人道德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研究发现:婴儿也有道德观
BBC 评出:关于人脑的9个惊人事实
BBC纪录片《永葆年轻指南》:激活人类大脑
BBC纪录片揭真相:宝宝懵懂外表下掩藏大智慧,别小瞧了人类幼崽
BBC:"性 "人类强烈要求
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第二集:“融入社会”观影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