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城乡:从设限准入到双向流动

中国城乡:从设限准入到双向流动

2014-01-06 | 作者:李华芳 | 编辑:弓三丸 |

对未知的恐惧常常使得人们高估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对大城市人口限度的担忧,也属于其中的一类。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城市的人口限度,因此总担心城市人口过剩的问题。


但城市人口只有在“设限准入”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发生过剩的问题。如果采用另一种“双向流动”模式,就能有效调节城市人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所依据的依旧是“设限准入”模式。这一政策设想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城市资源有限,因此无法容纳超过一定程度的人口,因此必须要对进入城市的人口作出一定的限制。


通常政策最后会落到地方政府通过各种细则来决定谁是人才,谁可以落户。而这往往又与用工单位的需求发生偏差。因为政府的标准不可避免会倾向于可以衡量的高标准,而忽视城市作为一个自发秩序的扩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


尽管这些人并不一定符合政府的人才标准,但却是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上海陆家嘴既需要懂金融知识的专业人士,也需要卖大饼油条的“人才”,但往往卖大饼油条就达不到政府的人才标准。


设限准入模式下,如果城市人口还继续增长,那最终还是要靠空间的扩展。高楼,地下活动空间,或者向周边扩散,例如香港曾一度填海来扩展空间,而新加坡最近则在考虑地下宜居的可行性。


由于直接调整行政区划来扩大城市规模的做法,成本很高,且容易引起毗邻政府之间的冲突,因此除非中央政府介入协调来减少政治成本,否则就很难行得通。目前实际上也非常困难,除了类似珠海租借一部分土地给澳门,或者在上海和浙江之间达成关于洋山港的协议之类,一个城市从毗邻行政区划内租借土地来扩大的行为也是困难重重的。


不过由于大城市的辐射效应,这的确会催生不少跨行政区域工作的人,并且也有助于周边城市的发展。


但“设限准入”模式忽略了另一种可能也可行的模式,那就是“双向流动”。目前的城市管理者假设人口只能流入到大城市,并且大城市的规模可以通过计算土地和资源承载力来确定。所以很自然就导向了“设限准入”。但这种假设政府可以获得所有信息并且能调整到位的说法,还是计划经济荼毒所致。


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决策者没有看到只要改变现行制度,就能通过市场来更有效地决定城市的限度。只要将城市福利与户籍制度脱钩,变成户籍可进可出而不是只进不出,就可以实现双向流动。


简单来说,像纽约、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人口的限度是高度竞争的劳动力流动而决定的。不适应城市里竞争的人,自然要流出到其他地方去。而中国目前的设限准入制度,反而是保护了不适应城市竞争的人,并且通过城市福利变相补贴了一部分原本会被竞争淘汰出城市的人,最终会扭曲城市的运行机制。中国亟待从设限准入转到双向流动上来。

 编者按: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向流动”比“城镇化”更好 - 邱海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农民户口升值 多数农村大学生不愿迁户口
大城市们,现在还不是告别外地人的时候
“春运潮”之痛,痛彻心扉!
深圳户改,大城市人才争夺战开始|时事话题
中国3000个县人口流动格局。1)地区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