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高等教育很难转型成为持久教育
译者: Malorne

发表时间:2014-02-19

传统高等教育为何学费如此昂贵?高等教育怎样改革?可持续性的长期教育能否实现?新兴的大型网络开放式课程(MOOC)能否造福社会?

随着备受瞩目的首批大型网络开放式课程(MOOC)试验逐渐落下帷幕(其中有一些很成功),关于此类课程能否造福社会的讨论仍在进行。随之而来的往往包括针对高等教育费用的讨论。事实上,在当今社会谈高等教育不可能不提到其昂贵的学费。我本人离开大学时,已经在里面待了17年,其中最后6年是校长身份,在我看来,学费的持续增长趋势显然至少十年内不会改变。一个2014年出生的孩子,如果将来进入顶尖私立大学学习4年取得学位,可能会面临超过50万美金的学费。

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上大学那么贵,我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的发展才造就了现在的昂贵学费。70年前,根据退伍军人法案,奖励所有复员军人上大学。一个强有力的中产及上中产阶级成型。30年前,移民者如Yoji和Elinor Maeda可以将他们的儿女送去读大学,使他们脱离家族的豆腐生意,在异常努力之下实现更大的美国梦。

那样的美国已然不复存在。虽然作为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的校长我可以做一些改变——比如通过冻结我自己的薪酬收入,将RISD从全美最贵变成第二贵的艺术院校,然而诸如此类的行为在现行大环境下有些负隅顽抗的意味。

我曾表达过,现在我们活的时间已比过去长数十年,20多岁时消化的4年高等教育盛筵不再足以指导整个人生。在当今社会,我认为人们不再那么需要”高等教育“,反而需要更多的”持久教育“——一种多模式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系统。不过,现行的教育体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接受这种彻底性的革新。原因如下:

1竞争激烈。为吸引生源产生的竞争压力持续激烈,比如,大手笔地花钱建设便利设施就是一种实践中很好用的吸引生源的方式。

2法规增多。在高校开销方面的审查日益增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上报要求及合规标准。讽刺的是,这些规定本身就提高了高校运营成本。

3商品化文化。一个成功的学习社区需要能建立自豪感的文化。这种文化被大学视为珍贵的商品以便大规模吸引学生。在传统的企业中,企业文化随着业务的展开而形成,而在大学,文化本身成为了”商品“被兜售给学生。所以,尽管高校被公认为是一个先进的革新的环境,它们并不欢迎威胁到自身群体的革新。

4资源集中占用。最优秀的教授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改造高等教育,因为他们已经将全部时间投入高等教育进程之中。我想起了我在麻省理工的前同事Hiroshi Ishii教授,他全年不休地在讲课,指导和启发学生。只有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极少数大学有足够的资金能抽调出教学资源来认真研究高等教育改革问题,而且即便如此,这些资金预算依然要与用于旧教舍维护,人员加薪,以及急需的基础设施升级的预算进行竞争。

讽刺的是,大学拥有很多思想杰出的教职员,本有足够的能力靠自身力量自我改造,但由于上述一些因素迟迟未能实现。对于能负担传统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新的大型网络公开课程免费提供了长期教育,他们能在自己20,30,50,甚至70岁时获得近似于坐在顶尖大学礼堂听课的体验。但问题依旧是,如何建立起一个长期可持续性的质量模型,以便提供给本来就上不起大学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上得起大学的那些人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资讯】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创造一所怎样的大学?
德国高等教育十年改革重要举措
MOOCs研究报告
大学怎样应对“慕课”(面对面)
香港有哪些大学向内地招生?
生命如花 教育美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