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仨》:家
2014-03-31 21:43 

杨绛的《我们仨》真是一本悲情却又温情的爱恋之书。

全书分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部分以梦的形式虚写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钟书最后的日子,最后一部分实写几十年来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我最喜欢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虽然它实在沉重,直叫人读得心伤。

在这个长长的梦里,杨绛把钱钟书的病写成了被“上面”接走,在水路古驿道上的小船里养病、生活。为了看他,女儿钱瑗陪着自己不辞辛苦踏上古驿道,一程山水一路离情,纵使阖家团聚,也总还是有太多的前路未明,不叫人彻底放心。这段万里长梦有很多不合常理的梦幻意象,杨绛把比喻当作实景来写,既神秘,又可把情感的强度表达得明明白白,比如她写梦中化身听到女儿在病痛中只惦着爹妈,是“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双饱含热泪的眼睛”,到后面噩耗连连,心上血泡绽放一个又一个,直到阿圆离世,“我心上盖满了一双一双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我读到这些描述,心里难过得书都拿不住了,只能放下歇歇,擦干眼泪平复情绪,才能继续再读。后面再到钱钟书辞世,杨绛写自己站在乱山崖头千里望夫,目光追踪那艘从瀑布中冲入茫茫云海的小舟,直到变作一片落叶,被风吹下山崖,吹过古驿道,不断拍打着路面,复又被卷入半空,终于孤寂醒来,则充满了无限的忧伤惆怅。生老病死本乃常事,可人的感情并不随着生死就此割断。梦里家山万重,亲情永远都是连贯的。

在我的印象中,这本书里他们一家三口似乎总是以相互搀扶的形象作为整体出现,钱瑗小时候总被妈妈杨绛抱着牵着,长大了则要搀着怕走夜路怕鬼的妈妈,妈妈握着病榻上爸爸钱钟书的手,而日渐虚弱不爱说话的爸爸每每听到女儿的消息都强打精神振作,哪怕在最后弥留之际因为说到女儿病中变了双眼皮,跟自己一样,也还“得意地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后在英国牛津留学,照片里两人虽然没有手拉手那么暧昧,但他们站得那么近,那么亲密,到后面二老相互理发,1981年搬入三里河寓所,终于有个家后的由衷欣喜,那笑容竟一如1938年巴黎卢森堡公园的甜蜜。

在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中杨绛写了很多他们生活家长里短的细节,吃什么啊,喝什么啊,没有房子怎么凑合啊,笔调很淡,不像前面那么稠厚,我记不得很多;但每个片段读完了,感受却都一如如杨绛所写,他们仨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出去吃个饭是在小馆子里“看戏”,饭后出门散步是“探险”,钱钟书哮喘病复发成了 “呼啸山庄”,抗战时因为有学生送西瓜吃就让小小的阿圆对能干的爸爸大大自豪,等等。这一部分还涉及了很多他们家在多次历史动荡中的个人政治选择,比如建国前选择留在国内,比如在各种政治运动中如何自保逃过厄运之类,但因我对这些学术圈子里的人际关系并不甚感兴趣,也没有八卦的心思,便不是很上心。尤其钱钟书因遵从父命,阴错阳差拒绝了清华的工作邀约,被不少校友师长病诟性格傲居怠慢一节,前因后果我还是读了个稀里糊涂,但仍能看得出他们夫妇心里的委屈,起码杨绛是为钱钟书喊冤的,详细记述,又在文章后附上了“钱钟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可见是非要讲个明白的。

在杨绛的描述中,钱钟书是个一心向学,生活能力极低的“书呆子”,左右不分,“拙手笨脚”,杨绛在医院生产,他一人在家则天天“做坏事”,什么打翻墨水瓶搞脏桌布啦,弄坏门轴啦,都得靠杨绛回家修葺打理。他还犟骨头,文革中都敢指出毛主席诗词的错误,没地方住,江青给的房子也不要,后来因《围城》出名,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要采访他也坚决拒绝。这可真是个只对书本动情的“文痴”!但他的性情并不古板,看看他在家跟女儿玩的游戏吧,简直就是个老小孩,淘气得过分,在女儿肚皮上画花脸,又二人联合搞恶作剧跟妈妈开玩笑,还用竹竿半夜帮他家的猫儿打架。这样的人才写得出八面玲珑的《围城》呀。而他那份旧式精英的清高,文人的傲慢疏离,处处化险为夷的政治敏感与幸运,再加上《围城》中对种种人性丑陋活龙活现的细致描画,也难怪会被人讥诮为“玩世不恭”,或“过分圆滑”,甚至“人格阴暗”。

我不了解钱钟书和杨绛的为人,只觉得像他们这样在高等旧式大家庭泡出来,享过福,留过洋,吃过苦,经过战乱,天性格物致和,没什么政治抱负,人际关系则较淡薄的纯学者,为人处世看得清晰,洁身自好,被称“圆滑”也许不错;但看看他们教出来的女儿钱瑗,则没法子让人不佩服这对夫妇的家教品格!钱瑗细心,观察力强,是个一等一的“读书种子”,优点全都“像爸爸”。她朋友众多,困难时期常来家里帮衬钱氏夫妇,重病之时也屡屡探望,她为了不弗探病者的美意,即使极为劳累也要接待。她性格坚强,能在揪斗“牛鬼蛇神”的时候搞“思想上划清界限”,实际上越过封锁处处体恤父母,大串联的时候自称“大海航行靠舵手”,“哪派有理就赞助哪派”,一人单干,出身不好也能成功夹缝求生,十年没犯错误。她当老师兢兢业业,长期加班,批作业、写教材,连病痛都不顾休息。有这样憨厚诚挚而又体贴的女儿,一家人永远保持这样亲密的关系,能形成这样清洁高贵的家庭教养,我想,父母两个的人格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阴暗到哪去。

书中最撼动我的一个细节是在附录I中,杨绛描述钱钟书的“痴气”,说他为了对女儿阿圆用情专一而喃喃地嘀咕不肯再生第二个孩子。我读到这儿心里不禁微微一动,暖意上涌,觉得他们是不是名人,是不是学问家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文字里这份家的恩情,千山万水,万水千山都牵着那一条穿过心底的细线,动一动,疼;疼也爱,手握在一起,目光缠在一处,脚步回响着同样的节奏。阳光雨露也好,风雨飘摇也罢,甚至生离死别都不怕,总之是心念爱恨全都攒在一处的一家人。还有什么比这是人生更大的幸福呢!(《我们仨》书评/艾小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围城》,钱钟书还是钱钟书,没有杨绛呢?——《我们仨》
生命无价,真情相惜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大概就是杨绛和钱钟书
杨绛晚年和朋友笑说:嫁大钱生小钱,我这辈子很富有
走好,杨绛先生。
钱钟书、杨绛不为人知的婚姻真相:结婚63年,分开只用了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