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学会脚踏实地,再追求飞檐走壁:读《年轻可以一无所有》

互联网、社交媒体,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众多成长的机会。但是,没有副作用的技术进步是非常罕见的,网络也不例外。

在我看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年轻一代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在网络崛起以前完成了成长期的人,往往还能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来识破这种虚拟世界的幻觉成分。但是,跟着互联网和移动式通讯技术一起长大的一代,则容易失去这样的参照,误把虚拟当现实。如果对这种虚拟世界全无抵抗力,就会造成心灵的残缺,最终丧失了成长的能力。

简而言之,这种虚拟世界有两个重要面向:一是创造出一系列的大V作为生活的样板。在过去,对名流或成功人士,大家只能仰视,他们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因为那些人物全是媒体报道的。而传统媒体总是单向传播,它说你听,选择很少。如今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不仅增加了传媒的丰富性,而且是互动的,你可以发出声音,甚至可以和一些过去高不可及的大人物互动。这使得大V们似乎离你很近,甚至像你身边的朋友,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许多年轻人在潜意识中,便以这些大V作为自己生活的样板。另外,虚拟世界创造了虚拟的时间,生活中的一切似乎发生得都非常快,非常戏剧性,仿佛整个生命过程能用一条微博来概括。如果陷入这种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在生活中就会碰壁。

我自己在微博上和年轻网友互动时,就频频有这种经历。比如,当我回答某些网友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时,突然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跳出来:“你混到50多岁,不过是在美国一个野鸡大学当助理,有什么脸在这里误人子弟?”当然,网上愤青多得是,不应该拿这么一两条微博大做文章。不过,这并非一两条,而是形成一种话语模式,在年轻人中有市场才可能重复。另外,确实有海外的“高级经济学家”,在中国报纸上撰写财经评论的人,也加入了这些愤青的行列:“我认识的经济学或商学的教授比你工资高两三倍,有种晒晒你的工资单!”总之,你不“大”到一定程度,就没有资格在这里误人子弟。这就是大V们塑造的生活样板。

记得我上中学时,还是在“文革”后期,到处在批判“白专道路”。可是,在“学工”时,我们这些孩子偶尔也能听到师傅们谈论厂里的某某上海老八级工。八级工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工人了。1949年后许多上海技工被派往全国各地,传播工业化所必需的技术,其中许多人被派到北京,其手艺之精湛被越传越神。到“文革”时,这种手艺成了政治包袱,“白专”的典型。不过,许多红卫兵年龄的小年轻,一听这种八级工,心里还是暗暗叹服,有机会愿意偷偷地向他们学习些人生智慧和谋生技能。不管政治气氛如何,一个能凭自己手艺干活的人,还算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是许多年轻人的典范。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虚拟世界中,一个技工怎么有资格教训人?只有乔布斯才配当大家的导师呀!而且,这种乔布斯,是被虚拟世界不停地添油加醋、不停地虚拟神化后的乔布斯。大家都在想象这样的生活,而且也都希望能以发短信式的速度达到这样的戏剧高潮。也怪不得,当今被网络炒红的词汇,除了“屌丝”外,还有一个“意淫”。

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碰不到一个乔布斯,倒是更可能碰到一位八级工。我们小时候,在北京碰到一位上海老师傅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有这么一个人给你些教导就很幸运了。以这样的人当榜样来生活,目标更实际些,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网上总是充斥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之类的忽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八级工那样的成就,否则这种人就不那么珍贵了。

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速度比虚拟世界中的速度慢得多。我从小听着“十年寒窗”、“十年磨一剑”、“十年冷板凳”之类的教训,于是总看着10年以后的图景,惦记着生活何时开始:28岁学英文,是为新生活做准备;34岁在异国他乡起步读研究生,也是为新生活做准备;43岁拿到教职,觉得生活刚刚开始;如今年过半百,觉得一生大部分的事情尚未启动。我相信,20年后我大概会效法许多美国人,以退休迎接人生的另一个开端,一个充满了创造和快乐的开端。这并不是觉得自己能干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觉得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准备,就会有所得,就会有东西贡献出来。

以这种眼光看网上虚拟世界中的年轻人,觉得他们一天到晚在等待着人生的完结:某某某都发财了、成功了,我老大不小还在干什么?!他们在嘲笑长者的年纪时,不留神透露出自己的焦虑:不能早早成功,这一生的机会就永远错过了。三四十岁还一事无成,对我来说并不那么令人恐慌:我还没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熬十年嘛,等等再看!但在这种虚拟世界的时间中,简直就是笑话:比比人家扎克伯格,您老也好意思说!

这心比天高、急急忙忙的一代,自然会对生活有许多不着边际的期求。在2013年毕业找工作的季节里,不少用人单位抱怨:一些应届毕业生应聘时,声称直接想当总经理助理。当招聘者解释总经理助理需要一定经验,并劝他们从基层做起时,不少大学生称等不及。

二十几岁有什么等不及呢?是不是看着扎克伯格二十几岁已经成了CEO?至于“怕累,嫌待遇低,与所学专业不符”等,更成了不少90后大学生求职中的特点。他们似乎觉得: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东西早该在那里等着自己。就像在网络上那样,自己只需点击一个“喜欢”或“不喜欢”。他们似乎没有想明白:生活中本没有这么简单的点击键。当他们找不到这样的点击键时,似乎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

这就是我对当下一些年轻人的看法:你们老得太快,因为你们对自己成长的期待太急切,因为你们沉溺于虚拟世界,忘了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也许,我这个年过半百还一事无成的人做事太拖沓。但是,我不会因为年过半百而一无所成就放弃。我倒是更相信“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哲学,会一直前行,并从这一奋斗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满足。

如果你们总是以扎克伯格、乔布斯为样板树立自己生活的目标,觉得一个技艺高超可靠的老技工不足道也,如果你们期待着以网络般的速度和戏剧感达到这样的目标,那么,更可能发生的是:你们很年轻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错过了人生,早早就觉得自己成为无足轻重的屌丝。(摘自《年轻可以一无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侣元宇宙社交新赛点,作为普通人如何操作应对?
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90后眼中目睹的社交网络
VR改变生活:虚拟房代替样板间 手机或被身上\“纽扣\”取代
人生一晃,就年过半百了!
懂得选择却不懂得放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