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篆鼻祖李斯峄山刻石全本(附释文)
《峄山刻石》释文
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他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峄山刻石》的书法风格特点      《峄山刻石》的内容是歌功颂德,有着政令教谕性质,不论是内容的创作,还是文字的书写,都是极其理性的。
《峄山刻石》的文字是理性的产物。理性书写,要求字形、章法中规中矩,一切尽在法度之内,不容有个人情绪化的东西参杂其中。赵宦光评说:“秦斯为古今宗匠,一点矩度不苟,聿遒聿转,冠冕浑成。”又说:“乍密乍疏,或隐或显,负抱向背,俯仰承乘,任其所之,莫不中律。” 从书写时的心态来看,李斯是精心谋划,谨严安排,按着法度的要求,小心下笔的,一切尽在安排规定中进行,没有舛误,笔笔完整。
因此,《峄山刻石》的文字规整,有法度,摒弃了个人的情绪化色彩,具有对称之形、匀称之感、整齐之美;也因为不能任意所为,任笔成形,而缺乏神来之笔、奇崛之调、错综之美。
《峄山刻石》的结构是一种对称、匀整的美感。体势修长,便有向下徐徐垂落的空间。一字中有形和无形存在的中轴线,把左右两边不偏不倚地平分开来。这种结构法给了欣赏者一种“平安”的感觉,它的造型是很符合人在世俗生态中的审美需求的,符合最广大人群的审美口味——安稳牢靠,和谐平等。无论一个字的笔画是多是少,每个字的造型都是如一的,反映了对于规则的严格遵守。李斯在结构上的从容调节,笔画多者不嫌浅密,笔画少不见空虚,牢牢地掌握着结构的中正。这样的结构对于书写者而言是有相当难度的,进一分则紧则密,退一分则松则疏,要充分地把握结构的重心、中心,使之字字如山岳安稳,首尾一致,是对书写者持恒心态、功力的检验。
其空间构造中正、匀称、严整有序,封闭内向,体现静态审美的特征。书法纵横有序,整齐划一。结构内部既中轴对称,布白均匀,又上敛下纵,抬高重心,在统一中寓以变化。秦小篆书法以上特点,突出地表现了统一、严整、严肃的理性精神与宏毅的内在力量,这正折射出要求稳定的社会心理和严刑峻法、天下一统的时代精神。
其用笔是笔笔中锋,线条浑圆如“玉筋”,故也有“玉筋篆”之美誉。一方面是这样的笔画缺乏粗细快慢之变化;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种不易达到的功夫,是一种纯粹的功夫字。
李斯小篆的出现,使线条削弱了象形的写法和意味,重视字在于“写”而非“画”字。当然,有些圆弧的出现也过于人工化了,它们的装饰性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的,辅助着字形外在的美感。时至今日,我们也许要用今日的审美观念提出疑问:一件作品过于循规蹈矩,也就束缚住了变化的可能。但是,像《峄山刻石》这一类刻石的形成,是功利性质的,它作为一种文字统一的标准,一篇而为“天下式,昭示煌煌功绩而树立”。理性是人的本质力量之一部分,它将比较简单的结构模式凝固化,而忽略这种模式的中介环节、中间层次。这种唯理的书写的社会作用是易于摹仿、易于按部就班地把握。所谓的官告就是如此,它的尊严、崇高,说明了只有这种形式适合表达。而书写者的情绪却必须收敛起来,藏于幕后。
《峄山刻石》临习要点
关于临习碑帖,孙过庭在其《书谱》提出“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观察时务求精细,摹拟时贵在相似——笔者注)”的要求和标准,学习篆书也是如此。
第一步,在临写之前,观察要准确、要精细,把握好笔画和结构的特点。
第二步,要“得其形”。临写要像,像其形方能存其神,相貌不像,精神就会偏离。千万不要用“得意忘形”来欺骗自己。《峄山石刻》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因为《峄山刻石》线条粗细匀称,如果用排笔、秃笔或将笔尖剪掉书写,就会失去线条自然的粗细变化及书写时的节奏变化,缺乏书法的生动性,从而把灵动的篆书写成板滞僵硬的美术字。临习者需要学会“透过刀锋看笔锋”,看出墨迹的鲜活和跳动,发现在圆匀的笔致中凝结着敦厚的力量,滋润而不软沓、流畅而不浮滑的中和之美。临习时,要注意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
第三步,要“得其势”。处理好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切忌将每个字视为点画的机械组合,必须考虑到隐藏在“形”之中的“筋脉相连”,即“势”。当第一个点画书写完毕,应顺势使笔锋迅速地找到下一个“落点”。也就是说,上一笔的“收笔”就是下一笔的“逆锋起笔”,而下一笔的“收笔”又紧接再下一笔的“起笔”,这样承上启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自然意气连贯,顾盼生情,神气活现。
在临习之时,切不可自以为是,不上规矩,纵笔所如,盲目创新。有其形,得其势,再加上天长日久的功夫,自然就会得心应手,有意无意之间更把自己的性情灌注其中,就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活泼泼的篆书作品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峄山刻石》的临习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大字释文版
书法中,如何从《峄山碑》过渡到《袁安碑》?
李斯峄山刻石字帖
篆书《千字文》带释文,请收藏!
史上最美的篆书刻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