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象理论(二)
2015-06-02 10:02:39

2015-05-17 李玉宾老师 四圣心源从头学

我们知道煎药的时候,有先煎,有后下,有一些区别,实际上这种处理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药物的偏性。先煎的话,就是为了先煎之后取其味,味是偏阴的,有些比较俊猛的药,如麻黄附子细辛,久煎之后可缓其迅猛的药性。而后下的药,大部分是药物比较轻,取其轻清之气,像各种花呀,香味比较浓郁的、比较容易散发的,当然也有个别后下或者是煎得时间比较短,是为了取其锐利之气,像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用开水泡一下就可也喝了,就是要取其迅猛之气。

不同的药物组成不同方剂,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疗效。感冒喝上一剂麻黄汤,发发汗就可以解决;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来上一付承气汤,通腑泄浊,把大便通下去病就好了;中焦健运比较弱的病人,来上几付理中汤健运中焦,病也就好了;这是常见的一些方药。那么,这些药物组成的方剂,只要我们用药合适,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对那些不了解中医药的人,特别是西方人,在他们眼里,西方人看来就是一包草和树叶熬成了一碗茶,居然可以治病,在外国当做一碗很苦的中国茶,这对就是中医完全不理解。我们自己必须了解搞清楚,药物在身体里面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神农本草经》只有药物的功性,四气五味,还有这个药物主什么症,并没有归经,药物归经理论是后人加上去的。药物归经理论,到底对不对,有没有参考价值呢?咱们来慢慢分析一下。

我们知道中医对药物的认识,是从气的层次。人身的一气周流就是一股土气,生命的运行就是如环无端,这样来维持生命的运转。药物本身呢,具有不同的偏性,也是一股药气。所以药物本身这股气,他就从气的层次影响人的气的运转。药物的这股气呢,不同的药有不同的象。那么象,在临证上咱们的课叫临证辨象,在药物上我讲的课叫讲药象体会,主要是从象的角度上讲,那么象是什么东西呢?

大家在大城市的人经常碰到外国人,他们在中国旅游或者生活,我们不懂外语,我们要交流起来,就要打手势,比手画脚,搞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咱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还是靠语言,打个比方,中国人讲喝水叫喝水,外国人就不叫水了,英语叫water,这是名相,但是指的是同一个东西。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事物的气,或者是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在事物的本质层面进行交流的话,可能就不需要翻译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道理,我们喝药的话,药物对我们本身的作用,和我们人与人的交流有类似之处的。

《黄帝内经》里面,有《五脏六腑十二官篇》,其中就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一个人的心神、灵魂还是正常的,则五脏六腑各就各位,工作有条不紊,整个身体一气周流和谐如一。一旦心神出问题麻烦可能就大了。我们对外界的一些反应和心神关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心神,或者叫元神,决定了人体一气周流的态势。在《三国演义》有一个叫张飞的,他在战场上大喝一声能把人吓死,有这么一个典故。他大喝一声也是一股气,一种象,影响了对方心神的状态,这是影响比较深、比较厉害的程度了。讲这个呢,就是要强调心神对人体的重要性。药物这股气的偏性其实也是通过心神这个层次起作用,进而影响身体的一气周流。所以药物这种象呢,或者药物背后这股气是通用的语言,是可以跨越物质的,不光是人和人,人和动物、人和植物都是可以相互对话的。靠谁来做翻译?靠象和气,其实这时候也不用谁来做翻译了,药物这股气,这种象,和人体这股气、这种象,在一定层次上是可以直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像是有些双胞胎,不用说话,一个想要干什么,另个马上就知道了,是这种层次的交流。

药物对人身的作用,并不是西医讲的药物的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药物的代谢,半衰期多少呀,中毒量多少呀,不应该是这么简单的,而是药物本身这股药气,直接和人的心神相互作用。拿麻黄来说,麻黄就会劝你,赶紧振作起来,积极一点,跑起来,所以他就有发汗呀,加快心率,解表等这些作用,这些作用不是麻黄直接代替人体实现的功能,发汗解表是人体自己的作用,并不是麻黄的。人体之所以生病,病之所以好,完全是人自己一气的作用。医生也好,药物也好,他不过是从人体气的层次,在元神的层次,影响人的一气周流气的状态,进而起到化解疾病的作用。

假设从这个层次去讲,大夫把病人的病治好了,当大夫的有没有功劳呀?没有呀!用的药物没有功劳呀?也没有呀!功劳在哪里呀?都在病人自身那边,都是他自己好的,但是假如病人的一气不配合,那你用药跟用到石头上一样,不可能有效果的。你把一剂麻黄汤煎好了,倒在石头上,石头可能发汗吗?不可能呀!所以大夫给病人治好了病,可以替病人高兴,但是不要居功,有些可以治病但治不了命,为什么呀?病人本身就这么个条件了。命是有定数的,从中医的层次讲,并不是所有病都能医好的。当然了,一般的病只要辨证准确的话,还是都可以治好的。

关于人体一气周流,行者老师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我再讲就是啰嗦、重复了。但是在网上还是有很多人问我,我想今天再重复一下,希望以后没有人再问我这个问题。对于人体的一气周流,具体的过程或模型实际上就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模型,本来是想临证辩像完全讲完以后作为一个总结来讲的,因为今天主要给大家讲理论上的东西,这样提前一块讲一下。

内经里面讲:阴阳者,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数之可十,推之可百,就是说阴阳可以无穷无尽地分下去,一气周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一气周流左升右降,中土斡旋,我们把它分成五段,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复有五行,在水一段,仍然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在木这一段,仍然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也是可以无限制的分下去。如果我们把一气周流分成五段,也可以把它分成十段,一百段,叫做十行,一百行都可以,但是五行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分类,只是大家要知道这五行不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它也是浑然一体,浑然一气的。一气周流的这一身土气,作为中焦来讲,体现一个中焦之气,中焦的这一团土气,它升降斡旋,由内向外,就像一个漩涡一样,慢慢就转出来了,往上左升的这一段转出来就是木火,右下的这一段往下转就是金水,并不是说周围有一圈,中间还有一块这样的结构,这个结构类似太极的结构。它实际上是浑然一体的,大家如果见过银河系俯视图,两条斡旋臂,与那个结构有些类似,就是说人体一团土气,就好比有一个范围一样,这个范围规定为土,在这个范围内,最居中的这一部分定义为脾土或中焦土,偏于升发的这一部分叫做木火,偏于敛降的这一部分叫做金水,实际上都是土气。人身的这个土气,从脏腑的层面是脾升胃降,肝心主升,肺肾主降。如果把它具体在一个细胞的水平上,人体每一个细胞里面也有一气周流,也有五行的升降回环,这个模式,说模型不太准确,因为这不是一个模型,这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本身就是这样一种结构。中医讲天人相应,气感比较好的朋友,有时候自己本身就能感受到左升右降中土斡旋的这股气,天地是一样的,所以天人合一,为什么天人能合一呢?因为天地本身也是这样一种运转规律,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从气的层次上来讲,都是浑然一体的,那么五行的升降循环的这种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理解,去对照。

从佛的角度来讲,佛经讲“成住坏空”,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都有成住坏空的演变规律,这么一个过程,实际上也就对应了中医的升降,升发收藏这个过程,也是完全对应的。如果把目光稍微拉近一点,历史上的朝代兴衰,研究历史的朋友本身也会有这种感受,历史的兴衰交替,如环无端的这种规律在里面。从时间上来讲,一年又春夏秋冬的更替,一天有日夜的交替,这也都是有升有降,一气周流的一些或大或小的表现。从方位来说,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间属土,也具有这种周流变迁,这是从外界来看。从机体内部来看,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也是一气的。从药物的角度来看,有升发的药物,麻黄、附子、细辛,有敛降的药物,石膏、大黄、五味子,有中焦斡旋的药物,干姜、甘草,它也是组成一气回环的运行规律,所以我们从无形之气的层次,从这个广大的范围来理解一气周流,它也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系统,黄元御老师非常概括的描述了,就是四圣心源里面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彭子益先生在圆运动里面用一年四季阳气的升发潜降,结合季节之气的变化,也来描述这个规律,从不同层次上描述了同一个问题,这个层次,气的运行规律,无处不在,对五行之内所有的事物有相同影响。这个一气周流的体系,我个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中医的多维次五行象数体系”。

刚才给大家讲的一气周流这个结构体系,它是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的,如果懂高等数学的人知道有“分形”的概念,就是细节的里面有整体的信息,这种无限可分的图形,由于按照这个原则无限分下去,形成一个无限复杂的图案,中医的一气周流这个体系跟分形的这个体系是类似的,也就是说一气周流,五行这五块,也是无限可分,有无限个层次,并且虽无限可分,它所有的五行不同层次的一气周流,全部都是浑然一体、完全如一。打个比方说,木气郁滞了,那么肝脏从五脏的这个层次上来说是郁滞的,在经络的层次上,肝经是郁滞的,从细胞的层次上,细胞里面的木气这一部分也是郁滞的,在人所处的环境里,在房子里也有一股郁滞的木气,它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完全贯通的,这个体系我不知道能否给大家讲清楚,先这样吧。就是说世间万物,所有事物的一气周流,都在咱们讲的一气周流如环无端的体系之内,这个一气周流讲的是天地之间所有事物大的一气周流,不是咱们人身小的一气周流,这种一气周流,任何一个环节,一气的某一段出现郁滞,出现变化的时候,整个系统都要受到影响,这也就是五运六气对人有影响,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我对五运六气没有一个具体的研究,现在科学不是说西方一只蝴蝶拍拍翅膀,东方就可能下一场大雨(原话是南美洲的一支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逐级的反应放大导致美国干个月后的一场龙卷风),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搞绿化能改善生态环境,也能改善当地人的健康状况,这也是一样的,所以一气周流这种体系,它并不是简单的转了一圈,不是这么简单的。它是在不同的维次上同时存在的,有我们能看得见的,也有我们看不见的,有我们感觉到的,也有我们暂时感觉不到的。所以为什么多维次五行象数体系,用了维次这个概念?因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三维的,有些东西是在三维之外的,一般人可能感觉不到,这种规律是依然存在的,所以人作为世间的一员,摆脱不了这种体系,任何事物都在这种体系当中生长壮老已。当然对这层次体系的感应,是靠心神来感应的,不是靠手来摸出来的,有些是不能看见的,是靠心来感应,正因为我们有这种分别心,这是好的,这是不好的,这是高的,这是矮的,这是香的,这是臭的,正因为有这种分别心,所以才能感觉到这些东西,人一旦在这种体系当中,就想进入关系网一样,不管你是否愿意,就要不由自主的跟着一气周流转下去,过完自己一生。为什么人会有命运,这也是其中的原因。

那么这股一气周流,这就跟密密麻麻的一张网一样,什么东西都给网在里面,我们有没有可能摆脱这个体系,活得更自在一些,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大家注意最后这句话,“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寿命跟天地一样长久,没有终结的时候,我们知道人正常寿命是百岁,为什么真人达到无有终时这么长一个寿命,怎么达到的呢?它是“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是这样达到的,我们看独立守神这句话,独立守神就是守住自己的意识,不要想外面的这些东西,不去想外面的这些东西就不会有分别心,就不会感觉到好坏,这个时侯你与天地五行气息这张大网里面所有事物的关系就好比解除脱离了,就可以全身而退,就不用在循环里无有终时了,不用再循环里出不来了,就非常自在了,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如果用佛经的话来讲,这是不是就成佛了呢?所以你看,要想成佛,要想达到中医讲的真人的状态,要用心去解脱,孙悟空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只要还在五行中没有跳出三界外,就要接受一气周流的约束,改变不了这种运行规律。

所以中医说到这里,中医的理论确实是很广博、很完美的,真正用在治病的这一块,其实是中医理论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中医理论的全部,如果我们都能把一气周流这个体系,不是理论模型,是真实的体系,如果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我个人觉得让我们成为一代名医是绰绰有余的,因为它不只是指导我们看病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

当然对这个中医理论体系这块,相当于跟大家沟通了一下,这个也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不对,或者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一下。

当然在这里特别感谢两位老师,一位是凤凰观察员老师,一位是还原老师,这个都是黄元御学术小组里面的,这两位老师对我在理论上给了非常无私的帮助,包括我讲的东西,也有这两位老师的观点和认识,所以在此提出来,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更应该感谢古人,黄元御等这些前辈,使他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的框架,使我们由此而得到了进入中医的门径,希望今晚给大家讲的东西能够对大家以后的学习有切实的帮助,正式讲课内容就到这了,从下一节课开始讲具体的药物。

 

 
 
图片为升麻植株和饮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中生有老师讲药象体会01:药象理论
中医密码破密:一气周流画个圈!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心火肾水
中医理论的核心——《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概述
千万别以为方证相应就是“但见一证便是”,抓主证没那么简单
在中医现代化之外,还有另一条发展中医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