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尊重生活的多样性:读《人在纽约》

给这本书写评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里面画面之靓丽、故事之精彩很难用文字描述。我只能说,布兰德·斯坦顿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用几年的时间记录纽约街头那些平凡人,将美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让我们这种从来没去过纽约的人可以见到纽约的异彩纷呈。

这本摄影集里有纽约街头的各种奇葩造型,有装扮成粉色大猩猩的大提琴演奏者,有铆钉皮靴的年轻朋克,有装扮成老头子的年轻滑稽戏表演者,也有艳丽装扮的八十岁老太太... ...有位从头到脚全部绿色装扮的老太太,连花白的头发都挑染出绿色,笑着对镜头说,“我已经青葱了十五年!”

这些人的外表丰盛而隆重,内心也华立又充实。记得柴静在《看见》里说,做新闻,她最关注的是“人”。那么摄影师呢?布兰登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最初,布兰登拍照的主题是“砖与旗”,主要是街道、建筑。虽然听起来很酷,发到网上却反响平平。后来布兰登改变了主题,开始关注那些普通人的日常,用他自己的话说,把这些人的照片放到网络交互地图上,“点取纽约城的任何角落,那些住在那里的、亲切的面孔,就会在屏幕上翻滚出来”。当他开始关注人,关注他的人也多了起来。

多米尼克·洛罗在《简单的艺术》中说,真正的安全感是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布兰登镜头下的那些人淡定从容,似乎用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证明了这句话。为什么选择单身?为什么选择和这个人一起生活?为什么住在这个城市?为什么从事这份工作?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装扮?明明白白回答这些问题,就是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有了清晰的自我定位,便可在复杂多样的观念、理念中保持坚定。

有些画面还配合了人物故事。有一位南斯拉夫难民,逃亡到美国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清洁工,日常负责倒垃圾、清扫厕所。每天深夜11点,打理完所有劳务,他开始挑灯夜战,熬夜苦读。12年后,他摘取了哥伦比亚大学古典文学学士学位。还有一对恋人,分别来自韩国和美国,家庭的阻力让他们分别了数十载,可是最终他们牵手余生。零星的讲述,配上美好的画面,格外意味深长。有人说心灵鸡汤都是骗人的东西,我们不需要无谓的煽情。可是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惊叹明明灭灭的世态炎凉中竟然真的还有令人感动的坚持。

我一直相信,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尊重生活的多样性,一个成熟的社会便是由无数这样的人组成。不用统一的价值观衡量别人的生活,不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去说教别人。可事实上,总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舆论对个人选择进行评议,比如单身可耻,女孩子太强悍会嫁不出去,胖子注定不幸福,不努力挣钱就是不求上进,奇装异服就是非主流... ...生活原本就是多元化的,每个人也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布兰登的照片让人敬佩之处就在于,她充分尊重了这些人的权利,不对他们进行质疑或干涉,只是呈现出他们最愿意呈现的样子。

而布兰登自己,也恰恰是“不走寻常路”的典型。他放弃了光鲜亮丽的证券交易员的大好职业,不顾父母的反对,背起相机云游四方,在镜头中捕捉她想要的自由和幸福。也只有这样的摄影师,才会敏锐地捕捉到风灾之后一个拎着小桶期待糖果的小姑娘。如果说这几百张照片的意义所在,那就是告诉我们,像孩子那样乐观,像孩子那样充满期望,即使生活会赐给我们各种困难失望,也能迎难而上,打回一记漂亮的反击。(《人在纽约》书评/张躲躲)

相关阅读:我们都可耻地成熟了成熟是件残忍的事,但它绝不可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人,纽约人,所有人
《人在纽约》:因为一本书,爱上一座城
28张未经PS的照片,每一张都美得让人窒息!
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学员班 -如何运用景深拍出精彩照片(下)-
让儿子当模特,他给两个孩子拍的成长记录爆红INS,千万网友直呼太有爱!
“密不透风”手法让你的照片与众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