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周热点盘点:巨型玩家争入局,互联网金融现龙虎斗;O2O转型自救,不触五条禁忌不作死

一周热点盘点:巨型玩家争入局,互联网金融现龙虎斗;O2O转型自救,不触五条禁忌不作死

观点
小粒粒
2016.4.30 23:58
品途商业评论为您精选本周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要错过一周互联网商业大事件!

1、O2O该如何转型自救:把B2C误当C2C,创业有去无回

关于O2O该如何转型自救成为行业热议话题,除了深耕线下,做平台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声音。有人把B2C误当C2C,有人做着没办法标准化的平台,有人觉得打广告打一时就够了,有人只讨好用户不考虑商家,有人轻信羊毛出在猪身上狗却买单的生意经。到底先工具还是先平台,本文终于撕开假面开始探讨真相。近日,在2016年电子商务与o2o领袖峰会上,58同城&赶集网资深副总裁张川认为创业者需要闯过五大关口。

一、把B2C误当C2C,创业有去无回。创业者懂得要识别供给两端是否具备“动态不平衡性”,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服务无法标准化的平台,说翻就翻。这里讨论的是平台切入的服务是否可以做成标准化的体验。

三、不能长期打广告的低频平台不足以成品牌。做平台我们常讲到的是一个高频还是低频的问题。目前高频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少,现在大家创业的所有的生活服务我相信80%是低频的,在低频的行业里,其实大家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持续地让用户记住你的平台。

四、平台只能讨好用户却无法为商家赋能,本末倒置。大家如果想做生活服务类的平台,需要解决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给商家赋能,如何增加供给端的效率和增加供给端的数量,这两条才是最核心的准则。

五、羊毛出在猪身上狗却买单的生意经,慎听!大家都要钱,要钱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比喻,你做的生意到底是一个剃须刀的生意还是一个冰箱的生意,卖冰箱的生意就一定要在冰箱生意上赚到足够多的钱,不要指望卖完了冰箱还可以卖鸡蛋还可以卖一年的蔬菜。

要想活,先工具后平台。任何平台的起点都是工具,有了谷歌,谷歌是一个搜索工具,慢慢地变成了平台,Facebook是慢慢地从交友工具变成了平台,任何一个平台都是先从工具开始,如果先抱着平台去做的基本上会很难。

相关文章

美味七七破产只证明亚马逊的投资失败?不,B2C模式的生鲜电商或将均面临危险

从嘟嘟美甲的死掉看美业O2O的生死局

滴滴、58、新美大们到家的分享模式已死?O2O过不去的坎是“人”!

短租共享经济的B2C和C2C模式简单粗暴不会长远

出行|不是所有的B2C都能对标京东:比如神州专车

70%以上的教育O2O都在亏损,后端驱动的B2C模式是出路

2、创业小败局:如何从99.99%的失败中走向成功?

所有的成功都是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成功永远不可被复制! 而失败,则是可以被避免的!

“快乐的成功的公司总是不一样的,公司失败的原因都很相似。”本文作者许洪波是中国成功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天使投资人,全球移动JAVA标准的六个起草人之一。他从自己过去25年的创业经验出发,从他参与和见证了到全世界互联网行业几次大的浪潮中,总结了这些创业感悟。他认为,所有的成功都不可以复制。但是创业者能提前去预警和避免失败。

什么东西会失败?什么是创业路上显而易见的坑,不管你们现在是创业路上的小白,还是在一个大的公司里面做创新业务,还是在做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家。许洪波分享了哪些坑创业者应该去思考,应该去避免的!

创业失败最大的一个原因是: 没有需求;创业的第二个死亡原因:创始团队的分裂;第三个创业失败的原因:资金链断了;第四个创业失败原因:跟风;第五个创业失败的原因:商业模式不清晰;第六个创业失败的原因:不专注;第七个创业失败的原因:缺乏执行力;第八个创业失败的原因:竞争;最后第九个创业失败的原因:时机。在这其中前面三个,是最最重要的原因。

相关文章:

败记(一):找个懂技术的合伙人,否则你就危险了!

案例+分析:创业失败别怨没资金,这9种死法都能导致失败!

创业者一定不要错过!141家创业公司失败后总结的7大宝贵经验!

177亿的教训:192家公司融资失败背后的6大真相

一年失败创业总结:只有创业者才能告诉你的故事

徐小平深度分析:我投资的七个项目为何失败!?

3、蚂蚁金服B轮融资达45亿美元,苏宁金服首轮融资超66亿

有钱任性!这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大玩家的真实写照。

4月26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额超过45亿美元(约292亿元人民币),当前估值约为600亿美元(约3885亿元)。本轮融资新增战略投资者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建设银行下属子公司)分别领衔的投资团,而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中邮集团(邮储银行母公司)、国开金融以及春华资本等在内的A轮战略投资者也都继续进行了投资。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表示,B轮所融资金将重点用于提升安全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强化国际布局,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4月25日下午,井贤栋接受群访表示,投资已经完成交割。更有消息称,蚂蚁金服正走在国内上市路上,届时将可能成为2010年以来中国市场最大规模的IPO。

而在此前两天,苏宁金服被披露出,首轮融资66.67亿元,估值达到166.67亿元,成为互联网金融又一个独角兽。要知道,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大鳄中,除了蚂蚁金服日子过得红火(2015财年,蚂蚁金服实现了30亿以上的利润)之外,京东金融还是一副连年亏损的景象。数据显示,京东金融融资66.5亿元,众安保险融资58.8亿元,微众银行不到10亿美金。对此发现,苏宁金服的66.67亿元成为融资规模仅次于蚂蚁金服的一大融资案例。

在互联网金融龙争虎斗之中,不止是BAT和京东,还有搜房、链家、陆金所等玩家。动辄几十亿,巨头们在金融领域的布局相当不手软。

相关文章:

金融巨头纷纷融资,”新三极”寡头隐现变数颇多

苏宁金服首轮融资超66亿,蚂蚁金服该怎么看?

深度|巨头环伺的互联网金融,百度弯道超车或可选这三步

互联网金融卡位战: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之间的暗战

促消费升级,普惠金融已成刚需,百度金融、蚂蚁金服会“补位”成功吗?

京东金融反超蚂蚁金服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4、社区O2O是不是伪命题?倒掉的巨头都是死于这五“作”

社区o2o是伪命题吗?这个问题,很多行业的o2o创业者们都在问。虽然这些平台许多红极一时,其创造的理论甚至被很多创业者当作标准。但实际上,在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上,有些平台的想法完全是错的。

如果出发点错误,那么之后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烧钱,积累的客户也只能是浮云。这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出于对创业者的尊重,不直接点名,但业内人士应该都明白。

一、先有规模再想盈利模式,鬼扯!某全国社区O2O平台创始人曾说,先要靠烧钱把主要消费人群吸引进来并留住,积累了用户再去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这个明显来自“互联网思维”的说法,完全不靠谱!社区O2O一定是先有盈利模式,才能上规模。

二、全面标准化后走向全国,胡说!某些平台上,每个城市的任何一个社区,打开以后里面的菜单都一样,美其名曰标准化。有的平台给媒体介绍,自己如何找了一个社区(注意是1个),通过长时间深层次试验,找到了自己的O2O标准模式,于是就推向全国。这简直就是在胡说。不同的社区,需求岂能一样?价格10万1平的别墅区,和价格1万的刚需小区,如果对社区O2O的需求相同,那才奇怪呢。

三、只做线上平台?难!做社区O2O,城市乃至区域经理的个人素质很重要,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小区、不同的行业都需要不同的变化。因此,平台上每个城市的菜单、每个小区的菜单都应该可以变化,系统也应该更加灵活。许多社区O2O平台想只做线上平台,所有的产品、服务、仓储全部交给供应商。这个想法非常好,真正做起来后,也很“轻”。但是,这个模式想全面实现,特别难。

四、可以获取高利润?妄想!!对高利润的妄想有两种。第一种妄想是对社区O2O市场总规模的妄想。曾经有机构计算认为,社区O2O市场2017年将超过4000亿,到2020年将超过10000亿。许多平台以此为依据,开始想像自己如何能从10000亿中分一杯羹。第二种妄想是对单个订单利润的妄想,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有些平台会幻想单个订单的利润很高,幻想自己规模扩大以后,单个订单利润会进一步提高。做社区O2O,首先要冷静下来,除了资本运作,平台本身不可能短期获得高利润,而要想获取高利润,最大可能性是自己同时在线下做专业服务。

五、可以照搬国外模式?不可能!某平台称自己以做“社交”作为根本,学习美国的成功网站“Nextdoor”。这个平台当然会失败,因为中国的现实和美国完全不同。在国内做社区O2O,除了不能复制国外的平台, 还必须避开国内巨头的优势,即使巨头还没开始做。

相关文章:

干货社区O2O是伪命题?倒掉的巨头都是死于这五“作”

社区O2O不是伪命题,时机成熟前还需卧薪尝胆

再牛逼的社区O2O市场,也顶不住创业者这样胡闹

干货|社区O2O三条实战干货:杀手锏式入口、场景重构、抢市场

社区|哀鸿遍野、尸骨满地不至于:社区O2O浅层洗牌才刚结束

5、O2O寡头竞争硬碰硬,“到家”领域的竞争对手开始互相揭短高调呛声了

资本寒冬洗礼下,O2O多个赛道已从列王纷争进入寡头之战。然而,越到行业关键阶段的竞争,火药味越浓厚,甚至是企业间的正面攻击和口水仗。O2O平台58到家CEO陈小华近日在长达两小时的演讲中公布了各项业务的最新数据,并将所掌握的竞争对手的数据予以披露。不过,无论是家政还是美甲两大核心业务的竞争对手,似乎都不认同58到家的说法。最终孰是孰非,还是会由消费者和市场检验。

一、揭短。家政、速运和美甲是58到家三大自营业务,58到家还投资了上门按摩、洗车、化妆等领域。在资本寒冬的压力下,大量O2O企业因缺乏融资支撑而倒下,几条主要赛道仅有少数企业仍握着方向盘,进入寡头竞争阶段。58到家三大自营业务都存在竞争对手,尽管陈小华在演讲中以“竞品”代称,业内对“竞品”指代的品牌也心知肚明。不过,在记者的采访中,也有不愿具名的竞争对手表示,“已经不把58到家看成对手”。

二、交锋。收购嘟嘟美甲后,58到家在美甲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只剩下河狸家。河狸家也是一家人物导向型公司,创始人雕爷常对58到家进行点评。在58到家收购嘟嘟美甲后,曾发布《论嘟嘟美甲的倒下》质疑58到家模式,陈小华则称“垂直永远无法理解平台”。在58到家透露将加大对美业的投入后,两家公司在美业的竞争进一步升级。相比于家政行业的竞争态势,两大个性鲜明的创始人让美甲行业的火药味更浓。

三、战役。尽管O2O美甲和家政行业的纷争难辨真假,但陈小华表示,中国到家服务领域至今为止都不存在全国性品牌,却是行业共识,这也和目前北京等地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态势不匹配。目前,O2O行业进入了发展拐点,送餐、专车、美甲等行业都出现了寡头竞争态势。类似于殡葬、婚庆等更多只是博取眼球效应的业态,已经被O2O业态淘汰。未来,O2O行业势必也和电商殊途同归,最终出现一家独大的巨头。

相关文章:

O2O寡头竞争硬碰硬,58到家高调揭短竞争对手

上门服务“一家独大”成本高,58到家前途未卜?

河狸家想干掉58到家?别做梦了!

雕爷怒了:58到家想耗死所有O2O!

雕爷:细看嘟嘟美甲的“皮肉骨”,商业模式才是最大困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业者转型互联网不要忽略了这几个平台,个个让你赚到爆
未来,开发商转型的7种可能性
经纬创投:2015年的几大投资热点
借众筹的壳,走另一条路:国内众筹被逼转型
众筹市场再现迅猛势头 政策导向加之民间资金跟进
互联网金融进入后社群经济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