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
2016-07-09 04:01 | 豆瓣:果麦文化


20世纪初,战争席卷欧洲。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开战之初便投身法国战区,和海明威、多斯·帕索斯等作家一起组成“文学家救护车司机队”。战火纷飞中,他完成了小说《人性的枷锁》,并结识了他的同性伴侣——杰拉德·哈克斯顿,此后的几十年两人始终相伴。


【年轻时代的毛姆】

两年后毛姆从战场返回,转而为英国情报局工作,对精力充沛的毛姆而言,大英帝国并未显现衰落的迹象,甚至疆域仍在扩张。自1916年起,毛姆几次远赴南太平洋,完成了《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冬,46岁的毛姆启程前往中国,同哈克斯顿一道游历了北京、上海、成都和香港等地。中国之行让毛姆收获了一出剧作、一本杂文集,以及一部精致的小说——《面纱》。


“那描画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毛姆创作《面纱》时正值盛年,尽管它并非作家最著名的作品,但精美而复杂的结构、跌宕有致的情节设定以及个性强烈、字斟句酌的行文风格让它成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佳作,也被后世许多作家视为小说写作的完美样本,并于1934、1957和2006年三度被改编成电影。


【《面纱》约翰·卡兰执导,2006年】

《面纱》的故事从少妇凯蒂的偷情场景开始:门把手转动了一下。两人战战兢兢打开门,发现外面走廊空无一人。自此以后,凯蒂总是怀疑丈夫沃尔特已经发现自己的偷情行为,常常提心吊胆,痛苦不堪。

凯蒂出生于英国上流社会的一个家庭中,她母亲唯一的工作,就是把女儿培养成社交明星,将来嫁个好人家。在凯蒂刚进入社交圈的头几年,果然风光无限,求婚者不计其数,然而凯蒂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直到第四年还独身一人,此时已经没有多少追求者,母亲也对她失望透顶。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内敛沉默的细菌学家沃尔特,对方向她表达了隐藏很久的爱。凯蒂被这种奇特的示爱所打动,答应和他结婚。


【电影《面纱》中的凯蒂和沃尔特,图为凯蒂和情夫汤森】

婚后的凯蒂很快发现,这个爱好看书、寡言少语的男人实在让自己提不起兴趣。在一次聚会上她认识了风流调侃的汤森,两人很快偷偷见面并体验了爱情让人发狂的那一面。汤森的甜言蜜语让凯蒂难以自拔,一心想和沃尔特离婚。

终于有一天,当沃尔特劝说妻子和自己一起去中国内陆瘟疫肆虐的小镇湄潭府时,凯蒂和他摊牌。事实上,沃尔特早就勘破了妻子和汤森的奸情,但始终保持缄默。当生活撕开残酷的面纱,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我对你不抱什么幻想,”沃尔特说,“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想一想真是好笑,我竭力去喜欢那些讨你喜欢的东西,忍受折磨也要对你隐瞒起自己,实际上我并不无知粗俗、不爱散播丑闻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便尽我所能让你觉得我是个大傻瓜,跟你认识的其他人一样。我知道你嫁给我只图一时利益,我是那样爱你,我不在乎。

凯蒂从小习惯了被恭维奉承,以前从来没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她不但没有被沃尔特发自肺腑的表白所打动,反而在心头激起了一股“无名的愤怒”。她尖刻地回应:

“如果一个男人不具备让女人爱他的必要条件,那是他的错,怪不得她。”

“这很明显。”

他的讥嘲语气加剧了她的恼火,她觉得自己保持平静就更能刺伤他。

“我没受过太好的教育,我也不特别聪明,只是个极其普通的年轻女子。我生长环境里的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我喜欢跳舞、打网球、去剧院看剧、喜欢热衷运动的男人。的确,你和你喜欢的那些东西一直让我厌烦。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也不打算让它们有什么意义。你拖着我在威尼斯那些画廊里转个没完,我倒更喜欢在桑威治打高尔夫。”

最终,沃尔特做出了让凯蒂出乎意料的反应:他同意离婚,只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让汤森也和他妻子离婚。第二,离婚后一周内汤森和凯蒂结婚。


凯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兴高采烈地去找汤森,孰料对方竟只担心偷情的事情败露,丝毫没有打算和凯蒂结婚。

陷入绝望的凯蒂跟着丈夫来到中国内陆的湄潭府,这里爆发了严重的瘟疫,饿殍遍野,人们像苍蝇一般大批死去。

沃尔特一心埋头工作,百无聊赖的凯蒂进了一家法国修道院帮忙照顾那里收容的儿童,很快被院长嬷嬷那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吸引。这里的环境和凯蒂先前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一边是死亡的威胁,另一边是将生命置之度外的信仰,凯蒂被深深吸引,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有一天,凯蒂怀着愧疚对沃尔特说,自己为那段不齿的偷情感到羞愧,希望能够得到原谅。沃尔特问她腹中的孩子是谁的,凯蒂清楚应该是汤森的,她可以对沃尔特撒谎以赢取他对欢心,但是她却诚实地回答“不知道”。

过了几天,沃尔特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不幸患上了瘟疫,临死前安排凯蒂回国。在回去的路上,凯蒂虽然为丈夫感到遗憾,但也深深感到自己已经彻底摆脱过去,成为了一个觉醒的女人。


【电影《面纱》中的凯蒂,由娜奥米·沃茨扮演】

写《面纱》时毛姆50岁,正处于“我有一肚子故事,而且我超级会讲”的时期。他以冷静得近乎刻薄的方式,将一个女人的堕落与觉醒刻画得淋漓尽致——她曾经为了跟母亲赌气而草草成婚,又为了排遣寂寞红杏出墙。

但当她身处更为广袤的世界,目睹了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由此获得了心灵的升华和自我的救赎。——但,如果故事止于“凯蒂成为进步女青年,为人类幸福而终身奋斗”的励志剧情,毛姆也就不是毛姆了。

1948年12月,毛姆凝视着另一个自己——他的头像雕塑,他对故事抱有永不餍足好奇心,迷恋探究附着其间的未知人性

生活的面纱还在慢慢揭开:作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凯蒂被奉为烈士遗孀、活菩萨。连汤森的妻子多萝西都不计前嫌,把她接来供养——仿佛她的到来,可以让家中蓬荜生辉。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令人大跌眼镜:对于汤森,凯蒂只有深深的鄙视,可有一天汤森强行要和凯蒂发生关系,并再次用花言巧语请求她原谅时,她哭着顺从了。

原来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觉醒,原来那段修道院的生活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心灵。当汤森把她强行抱在怀中亲吻的时候,她的意志彻底涣散了,“像一个走失的孩子,现在终于安全回到了家”,“她变成了欲望本身。”对汤森的恨转为对自己的憎恶,凯蒂终于揭开了生活的面纱,看清了人性的本质,带着腹中的孩子离开汤森,去了远方。

毛姆擅长通过爱情来表达人性,《面纱》也好,《月亮与六便士》也好,在毛姆眼中,爱情其实并没有那么伟大,在人性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但爱情又是人性的体现,人性的美好与肮脏都杂糅其中。

作家、学者周国平说过:“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由自然的眼光看,人是动物,人的身体来源于进化、遗传、繁殖,受本能支配,如同别的动物身体一样是欲望之物。由诗和宗教的眼光看,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灵魂有神圣的来源,超越于一切自然法则,闪放精神的光华。在人身上,神性和兽性彼此纠结、混合、战斗、消长,好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样,这样产生的结果,我们称之为人性。”

《面纱》就是一部充分呈现了“神性和兽性彼此纠结、混合、战斗、消长”的作品。汤森和凯蒂某种程度上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彰显着“动物性”的一面。


【电影《面纱》中的凯蒂和汤森】

沃尔特仿佛是“神性”的代言:他道德高尚、心怀天下、以清教徒般的标准严苛要求自己。在霍乱肆虐的灾区,他以自己的谦逊、慈爱和高超的医术拯救了无数难民,被大家视为神一般的存在。

但沃尔特身上并不是只有神性。他的“兽性”以一种更为冷静、残酷的方式呈现。他把凯蒂带到灾区,并不是怀着拯救、净化她灵魂的善念,而是怀着让她感染霍乱死去的恶意。在灾区,他和凯蒂一起吃生蔬菜,以求同归于尽。当最终发现凯蒂怀了汤森的孩子,绝望的沃尔特让自己感染霍乱病毒,主动求死。

无论是杀人还是自戕,都令人惊骇。外表谦逊、冷漠、温良的沃尔特,压抑之下的绝望和疯狂,反而更让人毛骨悚然。


【电影《面纱》中的沃尔特,由爱德华·诺顿扮演】

在湄潭府,凯蒂自以为灵魂得到了洗礼,可是当她回归万丈红尘,发现自己并不能克服,作为“人”的劣根性。在小说的结尾,她选择回到父亲身边。

她痛哭着对父亲说:“就让我坦言相告,哪怕只这一次,父亲。我向来愚蠢、无德、令人憎恨。我已受到严酷的惩罚,并决心让我的女儿远远避开这一切。我要让她无所畏惧,真诚率直。我要让她独立于他人,把握自我,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接受生活,要比我活得更好。”

毛姆给了小说一个充满开放意味的结局:过去已经完结,逝者已然安息,凯蒂满心希望自己已经学会同情和博爱。“即使不知道什么样的未来在等待着她,也感到内心有一种力量,无论将要发生什么,她都能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接受”。她想起羞惭的过往,也想起恍如梦境般的湄潭府之游。此刻,她只需遵循眼前那条依稀可辨的路。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个并不使人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米沃什《礼物》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明晰自己的来路,“想到故我与今我为一人,并不使我感到羞惭”——或许只有如此,生命才能揭下面纱,真正成为一件礼物。

延伸阅读


《面纱》

毛姆 著 于大卫 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

这本小说讲述了爱情中的那些不美好:背叛、猜忌、报复,还有我们终将面对的离别和自我救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毛姆的“人性三部曲”之首,出版后90年以来不断引发人们的深思。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著 李继宏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小说主角原型为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精神优于物质、个体大于社会,书中诠释的反世俗、反传统的立场,让几代读者为之潸然泪下。


《人性的枷锁》

毛姆 著 张乐译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具有自传性质的经典作品,也被认为是首屈一指、流传甚广的重要代表作。故事以毛姆亲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身有残疾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孤儿到长大的完整过程,亲情、爱情、友情,校园、艺术、理想,在重重枷锁中,苦寻自由而难得,最终发现这都是人性的本来面目。

本文原创,首发自“ 路老师读经典”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毛姆一起谈谈:撕下人性的面纱后,我们还能拥有爱情吗?
7月书单:分享一些有力量的书
读书笔记 | 《面纱》:人性的底牌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如果生命可以重新选择,白玫瑰和红玫瑰你选择哪一个?
黄色周五 | 揭掉婚姻的《面纱》,发现了三个问题
毛姆《面纱》揭露婚姻底线:一次不忠,终身不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