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剧人束焕:归根到底还是颜值好使

2016-07-19 09:01 | 豆瓣:头大脑仁小

束焕,1973年生,重庆人。著名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代表作有春晚小品《想跳就跳》《扰民了你》,电视剧《民兵葛二蛋》,电影《泰囧》《港囧》等。

“作为一名喜剧人,首先内心要不正经才行。为人不是那么严肃,具备一些直觉和天赋,再掌握一些喜剧创作的基本规律。”坐在对面的编剧束焕对记者说,语带调侃。有一个词叫做“不怒自威”,束焕则刚好相反。他微胖、腼腆,说话慢条斯理,不说话的时候脸上自带三分笑意。

《泰囧》成为票房黑马、引发全民观影热潮之后,束焕顿时成为了影视圈遭人哄抢的“香饽饽”,也有人送上了“国民喜剧第一编剧”的称号。对此,束焕有点惶恐,也很清醒,他的态度鲜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个真理。”


父亲的影响超过戏剧学院

束焕的工作室里充满了浓浓的烟味。采访他的时候,适逢“五一”假期,但是他的工作节奏一点也没有放缓。他的微信、电话不时地响起,尽管一个人留守办公室,但还有条不紊地布局着遥远的另一头——正在印度如火如荼拍摄中的电影《大闹天竺》。“那边的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拍摄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他有点焦躁地说。这回,他不仅是电影的编剧,也担任了出品人,需要操心剧本外更多的事情。他正安排行程,准备和主演岳云鹏一起,过两天奔赴拍摄前线。

算起来,束焕从事剧本写作这一行也有20多年了。但总还给人“一鸣惊人”的错觉。写了那么多年剧本,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接近不惑之年时,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捩点。2012年12月12日,他担任编剧的电影《泰囧》公映,也是同一天,电视剧《民兵葛二蛋》在四大卫视开播,前者票房一路飙红,后者勇夺收视冠军。

作为幕后功臣之一的束焕声名大噪。在国内编剧的圈子里,能够叫得上名号的人并不太多。比如擅长史诗大戏、气象雄伟的刘和平,擅长民间传奇的文人才子邹静之,能够将主旋律与平民市井生活融合得相得益彰的编剧高满堂,以及充满文艺情怀的编剧李樯……而喜剧人束焕,在编剧圈子里也变得稀缺和精贵。

从事喜剧片创作,对他来说就像是命中注定的选择。“我的父亲是重庆电视台的导演,他有两部川味电视剧《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在方言喜剧里是两座高峰。”从小父亲就教育他,写东西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独特的视角,“同样讲述一个故事,幽默的文字总是更能让人留下记忆。”

父亲经常在家琢磨剧本,耳濡目染,束焕也擅长文字,从小就有当编剧的理想。大学他如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院学生们大多带着浓厚的文艺情结,推崇那些高冷的大师艺术精品。但束焕依然心仪那些朴素的、接地气的作品。“父亲对我的影响超过戏剧学院对我的影响,他要求作品首先要好看,但并不是廉价的好看,要让观众笑过之后,不以之前的笑而感到羞耻。”

大学没毕业,他经人推荐加入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剧组。尽管在整个创作的梯队里,束焕只是最边缘、最不起眼的角色,最终也只完成了3集剧本,但这段经历让他经历了喜剧艺术的一次洗礼。“那是一部厚积薄发的作品,非常贴合当时的语境,北京人的那种幽默感、反讽表现地淋漓尽致。”编剧梁左是他的又一名启蒙老师,“他写东西太逗了。我喜欢他的逻辑,他经常假定一件事情是对的,然后顺着这个逻辑往下推,得出一个特别可笑的结论。可惜当时我和他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无法对话,也没有真正请教过他。”

《我爱我家》给了他一个很好的起步。他后来大量地和情景喜剧、小品结缘,一路高举戏剧创作的大旗,尽管也创作过一些其他类型的剧作,有时也对那些强情节、快节奏、高度技巧化的英美剧集心生向往,但一旦自己尝试起来,“写着写着就会很心虚,觉得怎么就不好玩呢?”


颜值不高当编剧

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热播,喜剧人敬业和高压的工作状态引发话题。对于这些圈中的朋友们,束焕评价:“很认真,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现在观众的笑点越来越高,而喜剧人不愿老待在一个套路里,创作就越来越难。比如小岳岳,我亲眼见他创作时的痛苦。而且他到现在还不习惯电脑打字,他的相声都是用手写的。”

“很多喜剧人现实中都是大闷蛋。”他也曾在朋友圈里发牢骚。作品和现实中存在着很大反差,喜剧人像是透支了真实中的快乐,很多甚至精神抑郁。对于这个话题,束焕对记者说:“也不一定。如果做喜剧的都抑郁,那我不抑郁,岂不是不合格?”

语气虽然轻松,但他一路走来可也没有那么容易。

1995年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中戏当学报编辑。工作之外他也开始了密集的剧本创作。“干编剧这行生活大多不稳定,但我很幸运,当编剧给我的经济回报不错。”1999年,他在凤凰卫视做栏目剧《老窦一家亲》,一开始只是个枪手,写了几集成了总编剧。当时的工作状态是,前一天还没剧本,到了第二天就要进棚排练,晚上正式拍摄。他一个人写,全剧组都在等,没有任何拖延和懈怠的余地。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他担任情景喜剧《旅“奥”一家亲》的编剧,他每天编的故事要和当天的赛事有关,每天写到凌晨四五点,写得不好要挨骂,“迫于时间的压力和自尊心,我只有硬扛着写完。”

创作春晚小品更是高负荷。他与老搭档蔡明在2005年央视节目《心灵俱乐部》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后来又开启了春晚合作模式,表演了《北京欢迎你》《天网恢恢》《想跳就跳》等节目,尤其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春晚的节目《扰民了你》,“脸这个平,长得跟井盖似的”“孩子,你的学历是胎教吧”等,“毒舌女王”蔡明的形象和台词获得赞赏。

春晚小品的创作难在带着极其沉重的枷锁,经历多次审查和联排,往往作品到了最后和原先比起来面目全非。“《扰民了你》写了26稿,这次数已经是最少的了。写个四五十稿是常事。”亲身体验多次这个“魔鬼训练营”,束焕发扬了一种钻牛角尖、死磕到底的精神,“当习惯了这种折磨其实挺有好处的,创作者基本发挥到极致了。”

创作《泰囧》又是另一番辛劳。束焕和徐峥结识于2007年《爱情呼叫转移》的合作,这部电影也是束焕第一次操刀电影编剧。他和徐峥是同一个小区的街坊,创作《泰囧》时,徐峥经常在晚上捎点吃的就来到束焕家里,两人坐下来一聊经常就忘了时间,直到凌晨。两个“70后”,再加上“85后”的编剧丁丁,三人合作,各抒己见互相制衡,经过漫长的讨论,得出一个大概的共识之后,由束焕执笔,先是写了三稿,再由徐峥改了两稿。最后拍摄时严格遵照剧本,“基本上想象中的都实现了”。

“干编剧就得熬,你得写个七八年,才觉得自己摸着些门道了。我就是一直熬。”如今他名声在外,但创作丝毫没有变得轻松容易。“编剧对于我来说,每回都是第一次。”区别是,如今再陷入创作瓶颈时,他不再像以前那么慌了,“靠时间,靠不断和团队聊,从根上寻找问题。”

但创作的乐趣和满足感还是多于痛苦。束焕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有一次他和一帮编剧朋友们在一起,彼此瞅瞅都是颜值不高,属于没人搭理的类型。所以被逼无奈,只能走搞笑路线。“但归根到底还是颜值好使。”他又对记者补充说。


喜剧是一门精心计算的艺术

卓别林的一句名言,被束焕拿来当座右铭:“我从人类的悲剧出发,建立自己的喜剧体系。”他解释:“明明是挺严肃的一件事情,偏偏用嬉皮笑脸的方式说出来。好话不好好说,这就是喜剧。”

《泰囧》之后,多部喜剧片成为黑马,以小博大,创造票房奇迹。喜剧片的市场形成一块群雄割据的复杂版图。老牌的“冯氏喜剧”以诙谐生动的语言,人物的自我调侃、冷幽默等打下群众基础,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仍然广受欢迎。喜剧新贵们如开心麻花,俞白眉邓超的组合等也各擅所长。

“如何看待如今喜剧电影的消费热潮?”束焕回答说:“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这样,就拿好莱坞电影来说,刨去那些高投资高回报的超级大片,最受欢迎的就是喜剧。而在国内,喜剧也从来就是贺岁片中的大赢家。”

对于崛起的那些新势力,束焕欣赏开心麻花团队。“他们的优势是在剧场中千锤百炼,剧本和台词都非常成熟。他们的笑料主要来自逻辑和语言,包袱抖得非常机灵。”和资深喜剧人冯小刚接触下来,“感觉他很关心那些对自己心灵有影响的东西,注重自我表达。而对我来说,我和团队更市场化一些,更关心观众想要什么。”

束焕喜剧形成了自己的“束式风格”:主要依赖人物与情境来营造喜剧效果,而非对白。“电影不是段子集锦,不依附人物,不依附情境,观众笑不出来。你看小刚导演的电影,在长江以南的表现要差一些。但周星驰的电影无论南北大家都喜欢。究其原因我觉得是人物塑造,它们反映了小人物的白日梦,代表相当广泛的群体。”不论是《民兵葛二蛋》《泰囧》《港囧》,还是由他担任剧本监制的《煎饼侠》,都有着一根筋的主人公,时不时上演着屌丝逆袭的神话。

“束式喜剧”另外的特点是标准化与类型化的操作,束焕更强调观众细分,而非“雅俗共赏”。他和团队经常研究和剖析国外类型片的创作,喜剧与其他类型融合,衍生出爱情喜剧、惊悚喜剧、科幻喜剧,即便是在动漫电影中也少不了喜剧元素。束焕也打算学习国外,做一些喜剧类型融合的尝试,比如惊悚喜剧,“好莱坞电影的繁荣有赖于类型化的操作,各类型中都有规律可循,电影创作不能全靠灵感和状态。它是一个精心计算的东西,需要把工作量化、细化、标准化。”

比起那些高谈阔论艺术理想的影人们,束焕更愿意脚踏实地拍电影。他不讳言自己关心票房,他的理想是做精妙的合家欢喜剧,有普世情怀,有正面的价值观,但不必那么深奥、尖锐,让观众走进影院放松舒心地大笑。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束焕:踩坑填坑,才是编剧真正进入剧本的过程
这些一线编剧谈到了未来几年的热门电影类型,有你正在准备的吗?(第1163期)
剧本第一稿是不可能实现出来的 —— “中国类型电影创作谈2017 ”论坛实录·上 (第1158期)
在执导《炊事班的故事》之前,他已做了多年的小品大王|国剧60讲第二季(49)
明天首演!今天给大家爆点导演不让说的料
剧本写作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