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淘碟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2016-12-02 04:01 | 豆瓣:紅月ヾ比利

作者注: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本人


前言

又说到淘碟,其实自从实体唱片店逐渐消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阵地转移到网络之后,淘碟的乐趣也渐渐的消失在所有音乐爱好者的记忆里。从最早人们私下里交换唱片,到后来中图门口的“打口一代”,再到实体“打口”店的星星之火,再到后来大批卖家退出这个行业。可以说唱片文化刚刚成形便被各种外在力量摧毁在母体里。这个圈子的发展过程实在是步履维艰,然而现在仍有很多人在坚持卖唱片,卖“打口”,这里面虽然也有倒买倒卖的二道贩子,但也有一大部分仍然喜欢唱片,喜欢淘碟的音乐爱好者在坚持,维系着这个脆弱的圈子。毕竟无论在国内这个市场变成什么样,所有的音乐爱好者,收藏者也都会不遗余力的坚持下去。

笔者刚刚开始收藏唱片是在大学之初,当时作为考上大学的奖励,家里给买了第一台CD walkman,从那时起,一个新的大门在我面前打开。不过购买音像制品的习惯还是在初中,我想大家应该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时身边好基友喜欢买磁带和CD,初一2003年的时候,每次去他家看到那一堆CD和磁带都十分羡慕,也是那时开始就喜欢去老家那两个唯一的音像店买磁带,CD那时是买不起的。后来上了欧美音乐的道之后,特别是听了摇滚之后,大批经典的音乐开始轰炸我的耳朵,并且也苦于许多专辑国内并不引进,于是“打口CD”这个名词进入了我的世界,庆幸的是,当年带我入坑的好基友现在也和我一样依旧在收集着自己喜爱的唱片,有些东西随着成长可能会消失不见,但是那些在青春记忆中留下了深深印记的习惯和爱好,却会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成为个人生活中的自留地。买唱片就是这么一种特殊的习惯,也可以说是情怀吧。

14年的时候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但是现在看来漏洞不少,并且不够完善,这次打算重新完整的写出一篇攻略式的文章,这次总结了各种版本,如何挑选,品相介绍,购买方式,方便大家参考。本文大多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当然也有以前研究这些东西时和其它人交流时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一些东西。我只是想把我知道的分享出来,与更多喜欢音乐,喜欢唱片的朋友分享。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那一道口造就了一代“打口青年”

打口CD/磁带: 由于黑胶生产成本相对于CD和磁带来说异常的高,所以随着磁带以及CD的出现,生产成本降低,于是开始大批的生产,但总会有卖不完的时候,所以一些滞销的CD或者磁带就会被处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口,这个口子可深可浅,甚至CD本体没有被打上,也就是俗称的伤盘还是不伤盘。之后这些CD或者磁带以垃圾的形式流通到中国,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二手CD或者磁带。但是虽然一些CD和磁带被打了一道口子,但是却没有打到载有音乐数据的数据区,也就是说还能听。再加上国内音乐市场的类型单一,以及大量的需求,便开始有人专门去挑出这些还能播放的CD或者磁带以再次在国内进行售卖。然后这些经过处理的“洋垃圾” 便成了国内音乐爱好者的精神食粮,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其实我更愿意把这些经过处理的唱片统称为“打口CD”,这个词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代名词,而且打口CD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了中国特有的地下产业。这些漂洋过海的“洋垃圾”经历了打口,打眼,二手,甚至原盘未拆封的演变过程。有一句话说的好:“打口CD”只存在于中国,这既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悲哀。(注:有友邻提出别国也有,但是中国的规模最大。)

Q:"打口CD"都包括那些种类?

A:眼儿盘:顾名思义,这类CD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在CD上打眼儿,歌词本,CD本体,以及底纸上你都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圆眼儿。一般这种眼盘都是不带盒子的,大部分盒子都是卖家后来自己装上的,当然也有打眼的过程中盒子没有被损毁的,但是会有一个大大的洞在上面。同样,还有一种情况是CD本体上并没有被打上眼儿。 眼儿盘的价格会很便宜,不过据说会有损CD机的磁头。当然现在眼儿盘也不是很常见了。当然现在甚至不用打口,这些国外的原版CD也能进入到中国,真正被打口的CD也已经越来越少。


眼儿盘

原盘: 到后来一直到现在,主流的“打口CD”基本都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原盘,就是完好无损的CD,而且存在着大量全新未拆的或者是全新仅拆封的原盘。而且随着不同国家的版本增多,一张专辑的数量增多,价格也都普遍降了下来。

代购行货:其实这就不算“打口CD”的范畴了,不过这里也提一下,毕竟有时候自己想要的专辑在“打口CD”中非常少见甚至没有的情况下,就需要从国外代购了,说白了就是从国外正规渠道进来的CD都属于这个范畴。当然“打口CD”中那些全新未拆的也会被有些卖家当成行货挂到网上售卖。

黑胶: 其实这也不该算在这个范畴,但是这几年黑胶回潮,黑胶唱片又回到了人们的实现,而且国内玩黑胶的人也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全新的黑胶,也有不少二手黑胶流入中国,道理和CD是一样的,只不过市面上拿出来卖的黑胶基本上不会被打口或者打眼儿的,黑胶打了口还怎么听?当然12寸单曲黑胶除外。但是黑胶坑一定要慎入慎入,根据自己的钱包内的情况吧。

Q:CD的各种版本?

A:日版:日本地区发行的版本,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唱片业非常发达,并且有着非常严谨的体系。日版的CD从压盘到CD的包装细节做的都非常不错。而且圈里流传着日版CD的音质要好于其它版本的观点,当然这里也不考证这话说的对不对,我是没有听出太大的差别,有可能年代比较久远的专辑会是这样的情况吧。 一套完整日版CD应该包括以下东西:侧标,封皮上的贴纸,CD原本的内页,日文翻译歌词内页(日本歌手的专辑不包括这个)。 至于CD里由于首版或者日版限定而送的贴纸或者小周边什么的就看自己的运气了。并且通常情况下日版也会比其它国家的版本多出少则1首曲目,多则3,4首曲目,也正是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很多收碟者喜欢优先收日版,或者即使已经有了一套别的版的专辑,也要洗版来一套日版。当然有喜欢日版的就有不喜欢的,比如觉得欧美乐队专辑印上日本字儿非常别扭,或者嫌侧标麻烦的。所以有了日版的这些优势以及需求市场,通常情况下日版的专辑会略贵,不过也分乐队歌手,以及专辑的版次,一些经典乐队或者专辑,比如Pink Floyd的大部分专辑,首版的价格相当昂贵。另外日版还会分为初回限定版,初回通常版。近几年,随着日版碟大批涌入,日版的价格也降了不少,不过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价格的问题,稍后再来讨论。



Oasis首专的日版,英版,美版和澳版


Babymetal首专的初回限定,初回通常,来日限定,以及欧版

对于日版再多说一点,日版的发行日期,通常日版的侧标上以及底纸上会有一个长方形的方块,里面会标着两个日期分别对应两个字母Y和X。这两个分别是实际发行的日期,和本来应该发行的日期,具体哪个代表哪个我忘记了。然后通常后面还会跟着一个日期,日期后面会有一个汉字“再”这是这张唱片的再版日期。早期的一些日版则是只有一个日期 年份会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总之,小小的一个侧标上实际包含了许多有意思的信息,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墨墨关于侧标研究的文章,写的非常非常的详细。



日版侧标,以及发行日期

接下来这些常见的版本基本上就都一样了:欧版,美版,加版,澳版。早期的时候欧版里面还会依据产地分为:英版(Made in England)德版(Made in Germany/Made in West Germany)奥版(Made in Austria)法版(Made in France)不过后来唱片市场萎缩,很多压盘厂都关闭,而且随着欧盟的成立,基本上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发行的CD都会标着Made in EU/EEC,当然现在还是可以看见Made in Germany的。有一段时间“德国造”也是高品质的代名词。美版和加版也都还可以,不过前几年澳版,也就是澳大利亚版,大批进入到市场,并且拉低了很多专辑的价格,不过澳版给我留下了一种做工印刷特别次的印象。

Q:各个版本的价格会有不同吗?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

A: 通常来讲如果是一张价值特别高的专辑,日版美版不相上下(也并不是一定的),然后欧版,最次澳版。不过这也不一定完全按着这个公式走。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总结一下就是一下几种因素:乐队大牌与否(大众还是小众,流行程度),专辑出名与否,首版还是再版,哪个国家的版本,压盘质量,进入到国内的数量泛滥程度,稀缺程度,品相好坏,以及零件儿是否齐全(日版),还有行业价格战,甚至还有炒价格的行为,以及当时比较火的曲风,。 这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买多了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每个人心中关注的点不同喜好点不同那么心里的定价就不同,不过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你是花多大的价钱买的碟,只要你喜欢那就是无价的。在避免被骗的同时也不要陷入那种纠结值不值的怪圈。

在挑选不同版本的CD时,你也会发现不同包装设计的CD。最常见的透明传统塑料盒的CD,这种盒子是可以买到的。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环保纸板版,说到这种设计我真是深恶痛绝,因为除了日版会给这种设计的CD提供另外的保护袋之外其它国家的版本大部分不会提供,所以CD盘体非常容易因为拿取而造成磨损。欧美厂我只见过Domino公司的CD是会给纸袋的。当然有的也有盘托。我是不太推荐大家买纸板版的CD的。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CD品相的问题。一般来说品相包括CD本体的品相,以及CD内页,底纸的品相,日版的话还包括侧标的品相。 一般来说九成新的CD基本上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八成新要小心。当然还有一些卖家分的更细九九新,九七新,但是道理都一样的。买之前根据自己的要求,可以向卖家询问。当然如果是在实体店买,可以直接看到CD的品相。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需要考虑进来的因素,就是卖家的行业道德。CD的磨损程度会影响播放的流畅性。一般来说卖家会标出品相的程度。但是很多卖家现在也不标注出来,他们会标注,没有特殊说明的碟,品相都能够达到9成新。大部分的卖家都很诚信的,因为买碟的人本来就属于小众,假如再不诚信,他的生意真的就没法儿做,大家货比三家就好。当然也会出现一种情况,盘面看不出有什么划痕磨损,但是播放时会出现跳歌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偶尔出现。


一套完整的日版


日版专辑

Q:精仿CD,港版,黄标碟

其实这三种名称最初的时候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都是盗版,只不过做工好坏的区别。最早的时候,一些能从香港拿到原版CD的大佬,带回到内陆之后,就自己开始进行大量盗版,并且进行售卖。90年代嘛,那时正是国内盗版横行的时候,国内的游戏业以及音乐行业都深受其害。不过换一个角度说,这些盗版碟侧面也算是填补了国内一些欧美音乐爱好者无处购碟的空白吧。黄标碟是我知道的最早的盗版碟,印刷次,并且味道刺鼻,通常都有一个纸盒封套,并且封套上会有一个黄色的标记,上面会写着“XX国家的乐队XX,几几年的专辑”。后来盗版技术上去了之后盗版CD的印刷质量也比以前好了一些,音质也是。不过买多了之后你还是能一眼看出正版和盗版的区别。 那时候精仿CD还有一个称呼叫“港版”,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大家都这么叫。不过现在精仿CD基本没有什么市场了,因为原盘的价格已经都非常白菜了,拿精仿碟冒充原版实在没什么意义,而且一旦被发现基本上就得过上经常换ID的日子了。补充一下,现在的港版大部分都是货真价实的香港销售的正版碟。 而继续售卖盗版的店也是有的,只不过都已经正大光明的写着:我卖的就是D版,音质有保障。(这标语是我瞎写的)

虽说如此,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如何辨别精仿碟和原版碟。最简单的就是我之前说到的,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你一眼就能分辨出手中买到的碟是不是精仿,盗版毕竟是盗版,脸上就刻着盗版两个字。 然后实在分辨不出来的话,把CD拿出来,仔细看CD中间的透明的部分,这是CD的内圈,夹在内圈和CD数据区中间的是外圈,在内圈外圈上一般都会有IFPI码,这相当于每个CD的身份证,通过这两个码可以查出这个产地和版本信息。 这个码不具备盗版的条件,所以不用担心盗版碟会不会有一个正版的身份证。需要注意的是内圈和外圈的码是成对儿出现的。可以在<a rel="nofollow" href="http://wiki.musik-sammler.de/index.php?title=Herstellungsland_(CDs_/_DVDs)">这个网址</a>查询:


内圈与外圈,可以模糊的看到IFPI码,实在是拍不清楚

也有一种情况,只有外圈有码,内圈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使用的原因,内圈上的码被磨掉了。另外还有IFPI这四个字母的大小写问题,最早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小写的都是盗版,其实不是的,有些正版碟也会有小写的情况。总之,通过“望闻问切”是可以辨别出大部分精仿碟的。

Q:那么哪里可以买到“打口CD”呢?

A:首先就是实体店,如果所在城市还有实体店,一定优先去实体店购买,你可以很直观的看到CD的状态,品相。其次就是淘宝,淘宝上有很多专门干这行的职业卖家。店铺地址通常位于广东的广州,潮阳,汕头等地,还有就是安徽的六安合肥,以前和一个卖家聊过天,听说现在国内圈子里都是安徽人在干,当时觉得诧异,现在也不以为然了。而且很多不同的店铺都是一个人开的。上海也有一部分。而且买的时候尽量把自己想要的碟都放进购物车,不过要小心,尖儿货随时都可能变成尸体。

再次提到代购,淘宝上也有很多代购的店铺,这些店铺会直接通过正规渠道从国外直接订购唱片到国内进行售卖,价格会有不同,同样需要买家们货比三家。

Q:我可不可以直接自己海淘过来的一手或者二手唱片

A:当然可以,海淘现在变得越来越容易,直接从货源地淘货也会有价格优势,比如在国外二手市场价格非常低的碟,到国内之后有可能会变成稀缺货,价格进而上涨。下面介绍几种自己海淘的方式:

1.日本亚马逊:日亚官方Prime售卖的一些碟时可以直邮到中国的,只需在左侧分类栏中勾选AmazonGlobal,只不过需要缴税,同时还有昂贵的邮费。而日亚上的第三方卖家通常会提供非常惊喜的价格,当然你需要注意他们的品相描述,日亚上的品相描述分为:可,良,非常良,全新等,不过现在日亚都有中文网页,这些也都会有中文翻译。但是卖家的描述都是日文,你可以用谷歌翻译进行翻译。看看零件儿情况比如“带(侧标)”有没有封入。 如果需要从第三方卖家处买碟,你需要找一个转运公司。然后通过转运公司寄回到国内,这方面的流程百度上又很多详细的攻略,这里就不详细提了。日亚上经常会有第三方卖家售卖的1日元的专辑,这就需要大家自己找了。比如小松未步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Source~淘宝几乎全是100+的价格,而我在日亚第三方以15日元的价格收到了带侧标并且品相良好的碟。


2.美国,英国亚马逊:美亚很多专辑也是可以直邮中国的,不过同样需要缴税,还有邮费。英亚虽然有Global Store这一选项,但是可以直邮的东西却非常少。第三方卖家也会有惊喜的价格,比如英亚上也有很多不到1镑的专辑。但是不清楚有没有从这两个国家往国内邮递的转运公司,不过你要是在英国或者美国有朋友的话,可以选择寄到朋友那里。



3.其它中古售卖网站,比如骏河屋,book-off等。骏河屋的话可以直接通过国内的萌购海淘网站进行购物,萌购还支持日本亚马逊,说白了萌购就是一个中国的转运公司。


4.还有一些不是主要卖CD的综合性网站,比如Play-Asia,这网站卖游戏,卖手办,卖周边,也兼卖游戏原声以及动漫原声。这家公司是一家香港的日本向商品的网站。也可以去碰碰运气


5.Ebay:Ebay则是全球非常大的拍卖以及二手交易网站,世界各地的卖家都有,同样你也可以在上面买到各种好东西。当然包括黑胶和CD。 不过还是要货币三家,我在英国的时候在上面买过一些游戏原声,有些日本卖家的价格高的离谱。Ebay上很多卖家只支持Paypal付款,所以信用卡是一定要有的。 买之前品相也一定要问清楚,Ebay上和卖家交流的系统不是特别方便,它是通过邮件进行沟通的。然后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侧标的英文叫Obi。


6. Discogs: 这是一家唱片信息查询网站,几乎囊括了所有艺人,以及大部分的专辑,以及每张专辑的各个版本,发行年代,以及版本信息。如果你不确定手上的唱片的版本年代,以及真伪,来这个网站查也非常的方便。这个网站有一个跳蚤市场,再专辑信息页的右边有一个Market,如果有人售卖这个版本的专辑,下面会显示这些售卖信息以及价格。点进去就可以了。品相卖家们也会标的非常清楚。这里提一下相应的单词:Mint(M) 全新,Near Mint(NM) 近乎全新,Very Good(VG)非常好。最低标准也就到VG了,每个卖家的VG标准也不一样,这就要看自己的运气了。同样这个网站也是通过网站的内部邮件来和卖家进行交流。这个网站上买CD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有很多限量的盒子,并且价格非常亲民,我在这里买到过Suede的红色单曲盒子,以及黑色的7寸黑胶单曲盒子。价格非常便宜。缺点就是,邮费非常感人。





Discogs市场收的Suede三个盒子

总结

总之,以上就是我能够想到的关于淘碟的一切。我开始买碟的时候,打口时代已经步入夕阳。当时石家庄有一个家“金旋律”唱片店,开唱片店的老版是一位在铁路工作的中年夫妇,一楼是流行以及国内的一些专辑,二楼则是欧美音乐的天堂。在二楼的店员大姐,后来金旋律关门之后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赵姐。那时候一个月的伙食费都省下来去买碟。久而久之和他们也都熟络起来。我至今还记得我刚开始买碟时,问赵姐能不能推荐一些专辑,赵姐说你听Bob dylan吗,我说我不听,听不进去,赵姐对我说,你现在听不进去,不代表以后不会听。都是这样的,你会越听越多,越听越广的。后来有一次我问赵姐你听什么,她说她什么都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老在这儿盯着,没事儿就那一张来听一听。 后来金旋律关门了,干不下去了。之前我常听老板讲,这家店曾经辉煌日子,每次进新货的那一天,开门前,外面都会许多等着抢新货的人。 后来老版夫妇有了孙子,我在我的学校里见到了带着孙子来上课的老板,不过那也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我也有幸走过了世界上不少的唱片店,但是我最想念的还是最初那家小小的金旋律,因为那是我淘碟生涯的起点,也是从那时起,我的生活随着这些音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请继续这样不疯魔不成活,从一而终的买下去吧。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侧标、原盒、歌迷卡……二手唱片收集过程中的强迫症
晒,兼谈谈原版MD碟的版本(11.10更新完毕)
国内第一盒引进的欧美歌手磁带
藏在歌声里的旧时光
从费翔的《四海一心》想到翻唱和改编的争议-唱片分享第90期
高若云《不想你》专辑 皇星全音唱片1986年发行 新马版磁带 试听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