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高考语文阅卷者的独白

2017-06-04 09:00 | 豆瓣:刺雄

高考季又到了。

我一共在两个城市参加过三次高考语文阅卷,比起那种年年都去判卷子的人,我不算是经验特别丰满。但每次阅卷都让我有很多思考。一个私人化的原因是,对我来说,十五年前参加过的高考,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情结。判别人的试卷总会让我想起自己。

但我从来没有对“高考阅卷”本身“总结”过什么——今天突然想到,关注我的人里好像有一部分是高中生。不知道高考前他们还上不上豆瓣了。而且,大概“好学生”都是不上网的——那同学随便看看吧!或许对你们有些启发,或许当闲话也无所谓。

我在重庆参加过两次阅卷,一次是现代文阅读,一次是作文。在北京参加过一次阅卷,是现代文阅读。高考阅卷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分之差,就可能对考生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后果。所以一般人都会很负责。对我来说,阅卷也是一件伤神的事情,就像我自己坐在考场里一样。每次都很累,折腾一礼拜下来,神经都绷断了,所以在北京我只改过一次卷子,之后就不去了。

这篇文章不讨论高考语文教育的得失。我曾经在阅卷之后给负责北京地区语文高考阅卷的大boss孔庆东——也是我的师叔——写了一封信,谈我在阅卷中看到的语文教育的问题,孔和尚回信表示赞同,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会晤,具体交流内容从略。

——但问题归问题,思考归思考。当一张考卷放在面前的时候,做题的人还得去做题,阅卷的人还得去阅卷。所以这篇文章只谈阅卷本身。

具体的题目已经完全忘了,只能空对空地谈了。

一、所谓现代文阅读的“给分点”。

高考是“标准化”考试,阅卷也是“标准化”阅卷。在阅卷正式开始之前,阅卷组全体成员要接受一个“判分”的训练,统一思路、判分标准,阅卷的时候就依据这个“标准”来给分,具体的操作思路是,满足了哪个“给分点”,就“踩点给分”。

但我认为,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给分点”是给阅卷老师判分做参考的,不是给考生作为答题标准的。我怀疑现在的应试教育是不是把“给分点”当成一种答题技巧、直接当成了教学目的?

刻意去寻找“给分点”是事倍功半的。从阅卷的角度,我倒是建议考生把自己理解到的内容都尽可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同时注意表达的条理。如果理解能力比较靠谱、语言表达能力又不错,基本上就在“给分点”上了。根本用不着刻意去“踩”。

阅卷的时候能看到每个考生的思维习惯、心智成熟程度、理解问题的方法和角度,都是有差异的。有人喜欢一二三地列出来,有人喜欢写整大段话在上面。不管哪种形式,都可以。关键是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

有人说,列一二三肯定比写一整段要显得清晰——当然了,逐条列出是一种清理思路的好办法。但从根本上说,一个人的思路本身是不会被形式所遮蔽的。有人列了一二三,但脑袋里显然还是一团浆糊,徒有一个条理的形式,为列而列。但有的人,即使写了一大段话,甚至一逗到底,也但还能看出ta的思路是完整的。

但也还有少数人,根本没好好读文章,却故意写了一大段稀里糊涂的话,难道指望这个来蒙人?呸!未免太小看我的阅读能力了。拉黑不解释。

二、作文。

我只改过一次作文,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雷同”,或者叫做“高考八股”。有时候一连几张试卷连举的例子都一模一样,大概都是一个班、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从理论上来讲,本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千人一面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没有太多独立思考、平庸而雷同的文章,我不会给特别高的分。而那种思想独立、成熟、有见解的作文,还有那种文笔很美、语言功底很好的作文,我都会非常推崇,不吝高分。——补充一下,文笔不意味着“辞藻”,而意味着语言表达能力的流畅和丰富,“以辞害意”是我坚决反对的。

中学语文老师和学中文的研究生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是有差异的。语文教学跟文学研究毕竟并不是同一个维度。中学老师要的是“稳定性”、“标准化”,而研究生更看重“独创性”、“风格”、“个性”。为避免研究生这种“个性化”,以及那种过分的“个性化”有可能导致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一般情况下作文阅卷都是尽量让高中老师参加,人手实在不够时才调拨一部分研究生去阅作文。我在重庆曾经遇上一个极端的例子,重庆的作文阅卷要通过评卷系统提交给两个不同的阅卷者。有一份试卷在一个研究生手里判了40多分的高分,在另一位中学老师手里却判了20多分,因为他认为这孩子思想太“出格”。后来到组长那里还专门讨论了这篇作文——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清零分数、重新提交,也不知道这孩子最后的分数打了多少。

我在北京曾经做家教带过一个高三的理科学生。这孩子苦于写不出作文,下笔如便秘,对写作文很没信心。在辅导过程中听得,他的语文老师非常重视“规矩”。可巧的是,他的老师也参加过高考阅卷。但可恨的是,他老师跟自己的学生说,研究生改卷子的时候都不按“规矩”,随心所欲地给分数。——我听了很郁闷。

我对学生说,“规矩”你不要管,阅卷的事你更不用操心。“规矩”是给阅卷人定的,便于阅卷的时候好操作,但不是给你定的,就算你老师强调再多的“规矩”,你也要“戴着镣铐跳舞”,在规定动作之外尽可能地完成自选动作。——这才能打开你闭锁的思路,是你能写出作文的前提。

这孩子平时语文考试只有80多分,我一共才给他上了四次课,但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家长打电话告诉我,孩子语文考了110多分,说是家教辅导得力。所以还是那句话,也可以说是我的经验之谈:不要把高考的阅卷标准当成高考语文的教学标准和答题标准,包括作文,否则一定是舍本逐末。

我觉得我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作文家教啊!!

但是在一些“正规”的家教公司,都不让研究生去担任作文课老师,怕“误导”考生。

甚至我曾经报名去一个民工子弟学校做志愿者,校方让我签志愿书的时候,也不允许我教作文,只能当“助教”,在边上帮老师维持课堂秩序。——我考虑再三,决定不去了,因为我恐怕自己在上课过程中、要跟讲台上的老师打起来,率先扰乱课堂秩序了。

三、卷面。

改卷子的时候,偶尔能遇到非常漂亮、堪称硬笔书法的试卷。如果是作文这样的大题,肯定会因为字漂亮而多得些分数,但也没那么夸张,毕竟高考不是书法比赛,只要字迹清楚、识别度高,至少就不会因为卷面而丢分。

最恐怖的是那种很难看清楚的手迹,有狂草风、甲骨文风、蚂蚁尸体风、鬼画桃符风,等,破译起来十分费劲,恨不得找到考生,让他给念念到底写的是什么——说不定连他自己都不认识了。这种看不清楚卷面的肯定要扣分——看不清楚怎么给分???这跟一个人的书法水平毫无关系,把字写清楚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吗?往小了说,他随便敷衍自己写的这篇东西。往大了说,他没准整个人生都是这样潦草涂地。

———

以上就是我在并不丰富的阅卷生涯中所总结出来的一点体悟。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语文想拿高分该怎么复习?听听来自高考语文阅卷者的独白
高考语文作文看多长时间算合理
说说我参加高考阅卷的亲身经历,我认为高考后应该允许考生查卷
考生注意!高考阅卷潜规则!这些都不该丢分!看完稳增30分!
高考评卷老师:告诉你得分技巧
高考答题8大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