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续集)
2017-07-23 16:02 | 豆瓣:花椰菜 

前情回顾:我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生活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家里的生物数量总算不再衰减了(其实后来是我没预料到的增减频仍,这个后面再写),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字上,过了短暂的一段风平浪静的日子,我略为松了口气,觉得就此可以安心无忧了吧,可是很快,钟摆的另一极——生物数量激增的问题又出来了:我的苹果螺开始繁殖了,虽然只有它自己个儿!

起初是在缸壁上发现上有一团圆形的、透明的胶状物,就像在玻璃上种了一个牛痘,小指甲盖那么大,里面有许多小圆泡泡(后来看照片数了数,几乎甚至超过二十个),每个泡泡里都有一个小黑点。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螺的习性,我猜应该是苹果螺的卵,问了老师,果然是,说用一次性筷子把卵块挑出来就好了。怎么挑呢?百思不得其解,硬着头皮试了试,筷子触在透明体上,稍用一点力,就有一种类似于“咔嗤咔嗤”的有什么脆脆的东西被压碎了的感觉,想必是卵细胞已经发育出钙质的壳了。筷子顺着缸壁划上来,卵泡跟着一起出来了,也不散,依然是成型的。就这样,我辣手催残了苹果螺的幼儿们。。

事情并没结束。过了几天,妈呀,我忽然发现缸壁上爬着一个小螺!它正对着我,吸盘紧紧地贴在玻璃上,细细长长的两个触角摆动着。再定晴看,漂浮的水草上也有几个跟它大小差不多相同的,直径大概1~2毫米。大概是之前还有透明的卵产在水草上,我没有发现,现在卵泡渐渐发育成若干个小螺。

此事不宜迟,无法逃避和拖延,我只好鼓足勇气,把水草捞出来,放在养过凤眼莲的扁圆浅缸里,用牙刷一根一根地清理水草。闲极数一数,好家伙,有七八十个之多!大小不一,大点的能动性已经很强了,它们贴在缸壁,在水线处呼吸停留,把水面的边缘镶成了一道儿圆周,小的则是砂粒般的小黑点,在水里随波逐流,但生而为螺,已经有了完整的螺的雏形。暴缸这个事情终于发生在我眼前了……清理换水的时候,不知是害怕还是走心,手滑磕裂了鱼缸,第二天下着大雨的中午又去买鱼缸⋯⋯

很匪夷所思是不是?老师说,单个螺依然会产卵,很可能是卖的时候它们成堆地叠在一起,就已经带着受精卵了。总归,苹果螺的繁殖力很强,这下算是见识了。


这就是贴在缸壁上的卵泡,网上找的图,为了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我处理成了手绘风格的。

养这只苹果螺是为了让它清理绿藻。前一阵天还不太热的时候,鱼缸摆在朝南阳台上,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很强,缸壁和水草上很快就长了绿藻。不过,单凭一只螺的力量,并没见到绿藻的显著改善。倒是太过于随便的生育,让我对苹果螺产生一种审慎和偏见,看到什么黑点都猛一惊悚,觉得是爬出来的小螺。它们虽小,但并不是没有知觉,仔细看,小螺在缸壁上、水里的游走和位移,其实也是相当明显的。

这一大家子新生的小螺怎么办呢?“弄出来戳碎了,虾特别爱吃,对它们可以补充营养”,但又于心不忍,下不去手,只好继续养着它们。我遭到了身边人的群嘲(善意的)——呦,都已经进入养殖模式了!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抱怨(甜蜜的),某同学竟然淘宝了一瓶除螺剂给我快递来⋯⋯

长臂虾是可以吃螺的,这样倒不失为一个办法,至少可以假装这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机制,我就此可以撇清关系。隔天去看猫头鹰的时候,我们在莲池里捞到了几只黑壳虾(它的学名叫异足新米虾,匙指虾科新米虾属),一只比黑壳们体长几乎大一倍的长臂虾(学名中华小长臂虾,长臂虾科长臂虾属),带回家后,把长臂虾单独跟小螺们放在了一起,打算等它吃完小螺,就再放回水里去。

这是一只雌虾,身体的颜色跟黑壳虾及大和藻虾比起来,是几近透明的玉白色,两个眼睛很突出,就像是一小截导管把黑眼珠从眼窝中送了出去,看久了就很容易从虾群里辨识出来。细细长长的步足的顶端,有一个分叉的小钳子,这就是它颇具侵略性的螯,腹部则是鼓鼓的黑色——有卵。

很多人叫它们“大眼贼”,这其实都是对长臂虾科几种虾的混称。之所以为“贼”,大概是因为长臂虾科多数善于攻击其他小鱼小虾,如果养在家里,是千万不能跟小型鱼混养的。

观察了几天,我所期待的长臂虾很富足地每餐kalakala享用小螺的场面并没有发生。它们相处和平,看得久了,我对它也有了些好感。很奇怪,当以一种非食用的心情看待一些熟悉的生物时,也就是说,单纯地以一个物种对待另一个物种的眼光去看,当了解了它的功能和食性,当看久了它长钳子的构造,虽然在人类眼里不足一提,但想到这是它在水里的超级捕食工具,让它成为小鱼们的天敌,还是会把它异化,对它有些怵的。


小螺渐渐长成中,就是这个样子。

老师听了之后,说,“我给你找个强力除螺器”。没几天,他带来了一只日本沼虾(长臂虾科沼虾属),是在他家附近公园的水域里捞的。这堪称是长臂虾种族里最厉害的一种“大眼贼”,并特意交代:一定别和鱼放一起,长成了之后即使斗鱼也打不过它,水里只有很大的螃蟹才能吃它。我看了论坛里的一篇帖子,标题就是,“日本沼虾,沼虾属进化的最高点!”

嗬,可真是厉害。它的长相跟长臂虾相似,但体型大好多,前肢的比例远超过它身体的长度,有两个分叉狭长的螯。这个发达的螯足让人叹为观止,不仅善于夹食鱼鳍,还会把水草夹断吃掉。那长臂虾怎么办,要不要把它们放一起呢?“让它们互相较量吧”。日本沼虾一进缸,长臂虾就很紧张,躲来躲去,始终跟它正面相对,随时提防着。沼虾前进一下,长臂虾就倒退一下,长此生活在惊俱中,对它身心肯定也不利吧。我把那只大苹果螺也放进去,想借助自然消耗的力量,让苹果螺从我家里消失。

孰料——第二天起来,大螺小螺都安在,水面上却漂着长臂虾残缺不全的身体,它的头,和肚子里的卵,都没有了⋯⋯真是残酷的虾界呀。

这么快就发动了攻击,老师也始料未及。“日本沼虾是很凶残很贪婪的,它连自己的幼虾也吃。冷血动物很多都这样。”从此我看着沼虾,不知为什么脑子里总浮现出“螳臂当车”这个词语。它就像游戏里的超级大boss,每次掀开盖住鱼缸的杂志,都带着一种无法预期的忐忑,好像即将要观看到一股黑暗邪恶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结果⋯⋯

好多天以来,螺并没有随后被吃掉。我想象的大螺被咬得七零八落残不忍睹的景象没有发生。这只沼虾可能还是比较幼小,力量不足以对抗大螺,而长到成年的沼虾,一个鳌就有十多厘米长。后来,它连同螺们悉数被放到了野外。苹果螺算不算入侵物种呢,还不知道,但这种自己不想养了就随意放生的事情,以后还是不做也罢。


黑壳虾。很遗憾,长臂虾和日本沼虾都没有拍照片。

而前面和那只长臂虾一起带回来的黑壳虾们,则可以说是非常地温顺了。起初因为不适应环境或者缺氧死去了几只,其余的,则与前一篇视频里的大和藻虾一样,在唐鱼和青鳉这些小鱼群当中,很辛勤地忙来忙去,并不会伤害鱼。它们足端有刷状的毛,是刮食藻类的利器,也因此被称作“工具虾”,并不在“观赏”范畴。有人会专门淘宝几百只黑壳虾专用于清理长满丝藻的鱼缸。实用主义的人类,把虾界也分了等级和阶层。

黑壳虾的数量略多,有时从鱼缸上方猛一俯视时,就有些像一只一只大虫子趴在水草上了。。它们的体色会随着生长环境或背景颜色的不同而变化,呈现半透明的淡蓝色、青绿色,或者完全不透明的深蓝色、深绿色或黑褐色等。我们捞的这几条里,就有几只淡蓝色的。

有了它们,缸里的水质很长时间都保持着清澈,蜈蚣草也干干净净的,不再藻迹斑斑。小虾们成长得很快,三不五时的,就能看到它们蜕去的完整的壳沉在缸底,这些壳会被它们自己慢慢地吃掉。蜕完壳的小虾,身体小了一倍,看上去很柔弱。为了让它们(包括小蟹)能够顺利蜕壳,还遵嘱特意给买了珊瑚石放在缸里,以便可以随时补补钙。。它们好像也很喜欢珊瑚石,经常看到它们站在石头上面,几只小足拍打不休。。

这其间我还有拥有过一只秀丽白虾(长臂虾科白虾属),它也同样是不能跟小鱼们放一起的,有可能会攻击后者。我还没有仔细好好观察学会辨识它,从奥森带回两只长臂虾跟它放一起之后,第二天白虾就离奇地死了。。

是的,在我家里,这些生物自有一套相生相克的体系,诸如青鳉不能跟鳑鲏放一起,长臂虾不能跟小鱼们放一起,黑壳则可以,沼虾要单独放,等等等等……每次带回来新的物种,都要好好地理解、消化、谨记在心。。


小小一点的青鳉,据说它们内斗也是很激烈的。

接下来还出现的状况,比如还有鱼缸里经历生生死死还剩下的三只青鳉,我是很喜欢它们的,可有一条大点的总是追着小的跑,直到有一天发现小青鳉呼吸困难,浮在水面,后来单独养了几天也没能挽救回来。盖因受到排挤,强者长期把攻击的目标锁定在它身上。想想假若人长期担惊受怕,内分泌失调,也是会出问题的。。

家里生物数量增减频仍的状况,直到4只鳑鲏到来后才结束(是真的吗,以后会怎样还不知道)。

鱼缸太小,为了让新鳑鲏好好入住,只好把4只斑马鱼送人。这个被形容为“鱼界的神经病”(哈哈哈)的小群体,简直有如多动症小儿,天天以穷追猛跑马拉松为乐。先前的一只高体鳑鲏(舍不得也不行)和惹事生非的“大眼贼”们也都放养了。从一开始时我就认真地在备忘录里记种类记数量,最后变化多端实在记不过来了,只好不了了之。。


这是一条粗纹暗色鳑鲏。只要一走近或者拉开窗帘光源强烈,它们就挤在一团,很不好拍。

这两对粗纹暗色鳑鲏和彩副鱊是陆续来的。先是一只雌彩副鱊和一只雄粗纹暗色鳑鲏,彩副很快就适应了,粗纹已经是成年鱼了,适应新环境的节奏慢了好几天,喂食的时候不抢也不吃也不怎么灵活。很紧张它会不会得白点病,会不会缩鳍。某天我回到家,竟然像个老干部一样,搬过椅子,先坐在鱼缸前看了半天。。

后来又有了一只雌的粗纹,和一只雄彩副,让它们四个彼此成双对了。最后到来的这只雄彩副,是我从东五环到北大专门去接回来的,可堪用情。。它的体型最大,对氧气的需求很高,把它放进鱼缸后,就一直浮在水面上呼吸,不一会儿又沉在水底,身体偏斜几乎是躺着了。幸好发现得早,赶紧把它捞出来单放,鱼缸重新换水之后再放回去,这下才好了。第二天想它可能适应一些了,尝试着喂了几粒食,只几粒鱼食而已,它立即觉得水里氧气不够用了,又浮上来在水面上换气,我只好出门上班前赶快又给它们换了水。


老师给画的鳑鲏三种状态示意图,分别是正常、缩鳍、缺氧。

这两种鳑鲏都是鲤形目鱊亚科,在北京野外的水系里分布越来越少了,彩副比粗纹更少见。照顾它们也比其它的鱼要费心,既要注意遮荫,也不能完全没阳光,否则水草不能光合作用,产生不了氧。适当的光照,还能预防鱼病。它们胆子很小,时常聚在一个角落里面,可以看得出它们很想要一个可以躲避藏身的洞穴。资料里说,直接从野外引入的鱼对外界惊扰十分敏感,因此要减少换水次数。野外生活的它们可真是银光闪闪啊,那是金属一般光泽,我想起跟老爸在舟山看到刚捕捞上来的五指宽大带鱼也是如此,像涂了一层银粉,那样的色泽,预示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6月来了,迁徙过境北京的小鸟们基本都看不到了,只留下本地的留鸟。我遵医嘱在家里坚持做燕儿飞的那个周末,在淘宝上下了三单,分别光临了三家水族馆,为我的鱼们买了防跳网、过滤器、多层置物架。疑似轻微中暑发烧的那天晚上,重重的置物架来了,我拖着难受的病体,缓慢地组装好,缓慢地安置好,为了让鱼缸和鱼们可以赶快呆在既能晒到太阳又不至于暴晒的地方。。

[video=https://v.qq.com/x/page/k0521cdi420.html]6月7日刚来我家还没安置好的雄粗纹(前景)和雌彩副(背景)。雌鱼腹部拖着的是它的产卵管,说明它性征已经明显了。[/video]

啊真是操碎了心。时常感到鱼事繁忙。我得到了什么回馈呢。现在它们是我家里的王。我们戏称各为主子在忙,别人是猫奴,我呢,是鱼奴;别人给猫主子换砂,我是给鱼主子换水,还担忧它们不要跳缸,不要被咬。。

话说回来,与欣赏不同种类鳑鮍的体态、习性差别相比,我更爱看它们抢食。那真是介于力量、敏捷和警惕之间的一种最大程度的美感。鱼食一撒进水里,它们几秒钟后就能觉察出来,瞬间有如射出的紧崩崩的箭,吃一口马上就转身,返回水下隐蔽处,然后再来,左右闪转,银亮的身体张弛有度,那瞬息间的力量和速度,那充满弹性和控制的抛物线般轨迹,让我每天都重复赞叹一遍。如果它是人,就一定是个善运球的篮球前锋。

这种极度的谨慎是它们在野性的环境中天生习得的。相比之下,培育的唐鱼就很闲散不知愁滋味了,它们吃,就大剌剌地在水面上吃个够,一点都没有防范之心。


备忘录里计数是为了换水时不至于丢失它们,后来更迭太频繁这个表单已经记不过来了。

盛夏快来的时候,我没怎么悉心打理过的袋鼠草仍然昂然地生长着,而且长得相当茂盛。有一天我忽然心里一动,想到花盆里埋过死去的小鱼和小虾呢。

就这么的,北京野外原生的四种虾和四种鳑鲏,我都见识了,都会认了。有时候看着清亮亮绿汪汪的两个鱼缸,我也忍不住替它们在心里发出一声慨叹,“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也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啊,以后休年假出远门该怎么办呢。

“鱼为什么老是游来游去的呢?”

“肯定是做了什么坏事……”

诗人宫泽贤治说。

(题图是我喜欢的英国画家Gary Bunt画的一幅大鱼。)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世界里的呆子 鱼缸中的杀手
鱼缸里的鱼总死是什么原因?(33个回答)
草缸开缸的基本常识,了解才能养好水草。
饲养龙鱼要注意的十大问题
水草养殖攻略大全 水草养殖
自打有了水草缸 每天快乐得像个龙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