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做过的才有意思
2017-10-31 00:00 | 豆瓣

2017-10-31

本文作者“新经典”,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安叔63岁了。这个年龄对于电影导演来说算不上是高龄,但是确实有很多知名导演在从业多年后都走向了创作瓶颈——他们会不断“模仿”自己曾经的经典之作,并批量生产一些低配版出来贩卖,大打怀旧牌。

在电影中打安全牌,从来不是李安的特色。年过花甲的他,还在求变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李安生长于书香世家,父亲待他极为严格,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谁料,李安却并不擅长读书,他大学联考两次落榜,最后只得通过专科考试进入了台湾国立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学习。

进入艺专后,李安才真正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拒绝了父亲重考大学的建议,选择在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学习电影。李安的这种“叛逆”之举令传统的父亲无法接受,此后数年,父亲还是期望能说服李安离开电影行业,像他一样成为一名教师。

来到美国学习的李安简直如鱼得水,他导演的两部短片接连获奖,还与相恋多年的林惠嘉完婚。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顺利从纽约大学结业的李安似乎下一脚就可以迈向好莱坞时,他却迎来了自己电影生涯中最长的空窗期。

李安赋闲在家的那6年是他至今仍然经常被问到的经历,也是大家谈到李安难以避开的话题。

6年中,李安辗转于多个项目之间,但都无一例外搁浅,无奈只能“避世”在家。6年的时间里,像常人一样,李安也想到过放弃电影梦。而面对失意的李安,妻子林惠嘉的压力同样不小,她甚至曾经想到过离婚。

所幸,李安一直坚持的写作在他快要一蹶不振时把他拉回了电影——由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推手》获得了台湾的优秀剧作奖。李安借此赢得了40万元奖金,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

李安的这部长片电影处女作一经推出便获得了极大的轰动。该片在台湾还获得了包括金马奖最佳导演在内的等8个奖项的提名。在接下来的《喜宴》、《饮食男女》中,李安延续了他在《推手》中探讨的主题,继续聚焦于两代人的家庭伦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

李安自己曾说过,他在台湾是外省人,到美国是外国人,回大陆则是台胞。这种身份上的“混杂”为李安的创作找到了独特的角度:他既了解传统,又能跳出藩篱客观平静地讲述这一切,往往还直达痛点。这或许也是李安的三部早期电影(《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三部电影常被并成为“父亲三部曲”)直到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的原因。

1995年,李安到英国开始拍摄由简·奥斯汀小说改编的电影《理智与情感》。一位来自东方的导演拍摄英国本土的爱情故事是否会“水土不服”呢?恰恰相反,李安内敛的表达准确地拿捏住了片中人物隐忍的性格特征。他也凭借自己的第一部英语片成功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行列。

2000年,《卧虎藏龙》上映。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也吸引了很多渴望得到“小金人”垂青的导演纷纷拍摄了不少意在迎合西式审美的武侠动作大片。

但李安在电影中所倾注的对人物细腻的刻画,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纠葛,而不是炫酷的打斗场面,才是让《卧虎藏龙》有别于传统武侠片的独到之处。

取得巨大成功的李安没有安心地躺着啃食旧日经典影片的红利,他尝试了更多大胆的题材,也承受了更多的非议。

超级英雄题材的《绿巨人》成为了李安生涯中的黑历史;《断背山》帮他第一次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却遭到美国保守派的抵制,甚至在犹他州被禁止上映;《色戒》中对王佳芝的塑造备受争议,甚至掀起了一阵倒李安潮;《制造斯托克伍德》在戛纳的评价也是两极化明显。

李安不是神,他也曾一度疲惫不堪到想要息影。但李安到底无法割舍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况且,如果没有了电影,他也不知如何自处“我除了拍电影,大概就是烧烧菜,被太太数落一下。”

2011年,李安开始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里有被电影界公认为最难拍的三大元素:小孩、动物、水。此外,李安给自己增添了一个难度——他要拍一部3D电影。

李安的挑战最终得到了回报,他第二次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

其实,李安不是不怕失败,但他只是更害怕自己倦怠,停滞不前。这种恐惧鞭策着他不断改进。

2015年,李安突然想要突破电影拍摄的技术极限。他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了120帧/4K/3D的规格(每秒播放120格、4K解析度、3D立体效果)进行拍摄。这被很多人视为“疯狂之举”。

李安却表示:“现在对我来说,拍不困难的电影我没有兴趣,拍不可能的电影才能提起兴趣。做电影就是要拼命,不拼命,做电影好像没什么意思。”

虽然拼了命,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却在北美遭遇了票房口碑双双滑铁卢(本片恰恰在国内评价很高),人们对新技术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敢于争当“烈士”的李安没有怒视痛骂观众影评人,他依旧是温和地笑着说:“这就是电影该有的样子,你们可以骂我,但技术是无辜的。”

目前,李安的新电影已经定档北美2019年10月4日上映。这一回,他依旧选择了“冒险模式”——新片《双子煞星》(Gemini Man)搭档威尔·史密斯,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科幻片。

在几十年的从影生涯中,李安一直在求变,在拍摄过程中也难免经常妥协。但他始终记得坚守自己对电影的热爱,永远坚定自己的初衷。

漫长的中场休息

8.1

作者:[美] 本·方登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类型:电影原著/小说/外国文学/比利林恩/美国/原著小说/李安/文学/美国文学/本·方登

《漫长的中场休息》是美国作家本·方登的长篇小说,也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 · 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 每个人都说着“感谢你们”,记者、好莱坞导演蜂拥而至。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 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的。 这一天,比利·林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 《漫长的中场休息》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收获如潮好评,李安尚未读完便决定将它拍成电影。并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入选BBC本世纪必读12本小说。本·方登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进行了辛辣有力的讽刺。正如比利·林恩自己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改编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美同步上映,跻身奥斯卡夺奖热门,带你领略视觉奇迹。但无论技术如何革新,都无法胜过原著中宏大的人类精神、爱和真正的勇气。经过一番挣扎与救赎,一位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文首发于 新经典 旗下 看见一个人 公众号 Odile 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网络&采访 图片来源|网络&电影截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文完)

本文作者“新经典”,现居北京,目前已发表了121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新经典”关注Ta。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 到底值不值得看?
杜比影院120帧逼真效果爆棚
对,这就是李安
李安,我开始懂你了
从不拍烂片的导演,这次毁了?15年后会有答案
从3D到120帧电影 影像革命如何开启未来电影之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