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分好读:《进击的智人》:进化,和匮乏并肩而行

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今天的文稿来自36氪音频节目《十分好读》,十分钟精准拆解,带你读懂一本好书。这次要推荐的这本书,是来自中信出版社的《进击的智人》,作者河森堡。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过很多种版本的人类进化史,比如去年非常著名的,来自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也已经介绍过,如果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重温一下那一期节目。同样是探索人类进化史,对比《人类简史》的宏伟视角,在今天我们推荐的这本《进击的智人》里,河森堡则为我们寻找到了更加具象的,串联亿万年进化史的线索,那就是匮乏。

在河森堡看来,人类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解决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人类甚至还要忍受进化带来的附加危害。举个例子,人类的祖先在进化链的最初,是四肢着地行走的,但是随着接近地表的食物变得匮乏,我们势必要尝试摘取更高处的食物,也需要有更灵巧的生理结构,帮助我们收集和处理资源,于是人类祖先选择的解决办法就是,直立行走。

这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是我们的身体变高了,可以轻松的够着比较高的灌木,二是我们的前肢富余了出来,于是变得越发的灵巧,可以进行更精密的操作,比如采集和编织。有了这样的进化之后,人类的生活水平更上了一层楼,这才能允许地球上有更多的人类共存,然而,为了这样的结果,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稍微说一样儿,大家可能都会感动身受。那就是腰椎和颈椎问题,直立行走之后,我们百十来斤的重量,就要全靠我们的腰椎一力承担,无论是走卧坐跳,腰椎就像不可再生资源一样无时无刻的在被消耗着,这就成了困扰现代人的一大问题之一,那就是我们都腰疼,严重的还会瘫痪。而这样的双刃剑还有很多,包括我们越来越大的脑袋。

且不说旧石器时代,即使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民国时期,新生儿死亡率最高还能达到匪夷所思的30%,也就是说每10个新生儿里会有3个死亡。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是由很多因素叠加导致的,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人体本身的结构:相对于母亲窄小的盆骨和产道来说,婴儿的头颅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我们追溯到三百多万年前的古猿时代,会发现那时候直立行走的雌性古猿就已经有了狭窄的盆骨,彼时他们的头颅还没有大到现代人的程度,分娩也没有现代人这么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祖先的颅骨里那个叫大脑的器官,体积变得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长出更大的脑袋来盛放它。为了降低分娩时带来的风险,在漫长的演化岁月中,人类逐渐采取了一种尴尬但是取巧的方式来解决大脑袋小盆骨的困扰,那就是趁胎儿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时就先把他“挤”出来。瑞士生物学家波特曼曾经提出一个理论叫作“生理性早产”,他认为人类的婴儿普遍早产了1到3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婴儿对母亲窄小产道的适应。

我们老是说小孩儿“脑袋大聪明,”这恰恰是我们发展至今,用惨痛代价交换来的,不断被强化的技能,然而,更大的脑容量除了意味着更大的信息储存能力之外,还带来了更多的能力,比如共情。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美化共情能力,把它定义成什么人性的萌芽或者情感的深化,归根到底,他也是为了克服匮乏而产生的技能,是大脑不断发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对人类来说,共情能力存在于我们的前脑岛,前扣带和杏仁核部位,在大脑发展的最初,即使每一寸空间都十分宝贵,大脑还是分配出了一定的份额来发展共情能力,在往后的亿万年里,我们的脑容量不断的增加,共情也始终随之发展,被这样偏爱,是因为共情引发的行为更有利于人类在险恶的世界中生存,甚至可以用来应对匮乏。

在原始的族群中,共情能力能使成员们更热爱接纳新成员,并且相互照料,大大减少了死亡率,成员就会增多,而成员越多,在面对野兽侵袭中损失就越小,狩猎的收获会越多,就能够很大程度的缓解匮乏的状况,而当资源实在是匮乏的时候,共情还能促使大家团结起来,分享有限的食物,共同承担生存的压力,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大脑,是被知识和情感一起撑大的。

共情并不是人类的专属行为,而是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的。就目前的一种学术观点来看,人类的共情可能追溯到1800万年前,与哺乳动物的进化有关。这是因为当哺乳动物养育自己的后代时,需要对后代的各种情绪做出回应。可以想见,如果孩子都快疼死了,父母却对此毫无察觉,那么父母的基因将很难被传承下去。对后代的情绪有更敏感的感知,无疑会给具备这一特质的基因带来强烈的正向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后代“感同身受”的能力从父母和孩子之间蔓延开,个体不仅关心自己的后代,也开始关心自己的父母、兄弟、近亲和朋友。当这种关怀进一步扩散时,即便是陌生个体的情绪,也能被感知和回应,这就是共情。正如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博士潘彦谷等专家总结的那样:“当共情能力出现以后,它可以迁移到亲代养育环境之外,并在广泛的社会关系网中起作用。

脑容量变大了之后,与之俱来的就是语言体系的完善,黑猩猩是我们的近亲,但是由于脑容量的差别,即使他们经常会作出让人类感到惊奇的类人举动,比如使用工具甚至是抽烟,但仍然不能用非常系统的语言和同类进行交流。在漫长的进化中,精密语言带给人类的优势是方方面面的,因为他们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播,让长辈把生存的注意事项传递给晚辈,还有助于社会组织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的交流,联系不同的族群,进行更高效的协作,避免莫名其妙的争端,让团队之间面对资源的匮乏相互扶持和共存。

事实上,语言能力同样是人类为了应对匮乏压力而演化出来的。他们应对了某种环境中强烈的筛选压力,在险象环生的旧石器时代,更好地发扬上述两个语言上的优势,便有更大的可能存续下来,实现文化乃至基因的扩张。那么,什么样的人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优势呢?

答案是,足够长寿的人。

在20世纪末,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到达67岁,而科学家们预测,到了21世纪末,这个数字甚至可能到达110岁,我们会说,寿命的延长要归功于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实际上,越来越长的寿命也是通过基因遗传而被逐渐筛选加强的,而这样的筛选的目的,同样还是为了应对匮乏。

在21世纪物质丰富的今天,照顾一个新生儿都会让母亲感到精疲力竭,更何况在匮乏的旧石器时代。当一个母亲照顾自己的宝宝时,她的精力和体力被大大占用了,再加上在旧石器时代没有任何背包和要儿车一类的装备,母亲的一只手时刻被占用着用以携带自已的孩子,这一定会使得她采集、摄取食物时的效率大大降低,形成了新的匮乏,为了缓冲新的匮乏,更长寿的外祖母被筛选了出来,帮助自己的女儿养育孩子,于是筛选出了更长寿、更晚熟的基因,使得人类的生长进度被拉长,形成了更大的体格。那些寿命短的个体,由于无法存活到自己女儿生育,所以无法在女儿最困难时伸出援手,在匮乏的压力下,自己的血脉最终有可能因此断绝。而那些寿命较长的个体,则可以帮助已经生育的女儿更好地照顾孩子,那么这种相对长寿的基因也会因此被筛选和扩散开来,于是人类的寿命也变得越来越长。但同时,寿命的延长往往意味着更长的发育时间,而更长的发育时间会让成年后的个体具有更大的体格。从考古证据来看,在之后的历史中人类在体格上确实变得更大了。或许可以说,正是母亲对女儿的关爱,使得人类变得长寿和高大,这真是一件让人感觉暖心的事情。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推荐的来自中信出版社的《进击的智人》,好书何必久读,十分钟精准拆解,带你读懂一本好书。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加入我们的社群,进群之后,不仅有机会把这本来自中信出版社的《基因传》收入囊中,还可以得到更多好书资讯哦,赶紧在微信添加朋友里搜索“氪星电台”全拼,加入我们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进化史之《进击的智人》
人类优胜劣汰的进化史,为什么还保留了色盲基因?
人为什么会死?物种为什么会灭绝?生物进化为什么无法阻止死亡?
英国科学家发现消除老化基因,寿命可能至少增长1倍还能保持健康
悦读时间|为了进化成这个样子,人有多努力你知道吗
​人类进化过程中,有哪些不合常理的事件发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