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最”历史的冷知识

【本期导读】  

春节的起源是什么?春节的那些习俗的起源又是什么?这里有“最”历史的春节冷知识分享给你们。

作者|修斯hora

春节,过年,狭义是指旧历新年第一天,广义是指从腊八到二月二期间的民俗节庆总称。我们今天从广义出发,讲讲关于春节的一些冷知识。

最早的春节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这一风俗流传下来。过年在先秦至唐宋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称谓也相不尽相同,如先秦称“上日”“正月朔日”“改岁”“献岁”等;两汉称“三朝”“正日”“正(月)旦”“岁旦”;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元日”“元辰”“元正”之称,“元旦”“新年”之名也在此时出现;唐以后则多用“元日”“元旦”之名等等,而“春节”这一叫法是民国成立以后才有的。元旦之名被袁世凯挪给了公历新年,旧历新年从此更名“春节”。

最早的“年”字

过年过的到底是什么“年”?《谷粱传宣公元年》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也,五谷大熟为大年”,在两汉以前,“年”的主要意思为五谷丰收。至今“年成”等词语还保留着这个含义。由它进一步衍生出谷物成熟的周期,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那个“年”。《尔雅·释天》里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都是用具体的事件来指代抽象概念——岁本来指木星(岁星),祀指的是祭祀周期,而年就是温带地区谷物一熟。过年,本质上依然还是祭祀和祈愿新的一年,能有好收成。

清同治 粉彩开光五谷丰登图盘

最早的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作为过年的重要“道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事实上爆竹的历史足足有两千多年了,《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最早的爆竹是用真竹子放在火中燃烧,使之爆裂发声。自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最早的年画

过年贴年画是不少地方的传统习俗,年画源于古时门神画。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福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明朝开始,文学作品的插图为年画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来源,使得年画的题材更加丰富。如今,年画作为节庆用品的功能性逐渐降低,成为了一种艺术作品。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和河南开封的朱仙镇都是著名的年画创作生产地,这些地方的年画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受到广泛的青睐。

杨柳青年画

最早的春联

挂春联是不少家庭春节的重要环节。春联的历史要从五代十国讲起。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除夕时命翰林学生辛寅逊题词于门上“桃符”板。孟昶嫌作得不好,就亲自在“桃符”上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有史可载最早的春联。

宋朝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纸张的使用变得普遍,才有了纸张书写楹联,并在春节张贴。但在宋朝,这种虽然在载体和内容上都有了变化的“桃符”,仍以“桃符”为名。春节最著名的一首诗《元日》,出自宋朝王安石,里面有一句诗就写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就从明朝盛行了起来,到了清朝就增加了纸张颜色、字数等许多讲究,并流传了下来,所谓“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

最早的贴倒“福”字

福字倒着贴代表着福到了,这种说法你一定听说过吧?这种习俗其实是在晚清慈禧当政的时候形成的。清朝有过年时皇帝将自己亲手写的福字赐给亲信大臣的传统。当慈禧当政的时候,这个赐福字的人就成了慈禧。有一年赐福,恭亲王福晋把赐给的“福”字贴倒了,犯了杀头之罪。太监李莲英忙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福到了。”后传至民间,“福”也就倒贴起来。

最早的压岁钱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关于压岁钱的由来,目前有多种说法。

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压胜钱,是古代压胜钱在漫长历史中的变种,保留了压胜钱的礼俗功能,并世俗化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钱,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有购买力,人们都对它充满向往,它还具有流通性,钱经万人手,汇聚了众生愿力。因此,钱,具有压制邪祟,去殃除凶的功能。长辈们给孩童压岁钱这一习俗的正式形成,始于宋朝。宋朝经济发展迅速,白银的开采量大增,金银币从祭祀、纪念用品转发成为了国家法定货币,用货币充当压岁钱的习俗从此时开始。

第二种说法是说压岁钱是从“洗儿钱”转化而来,唐朝开始,宫廷贵族开始流行为新生儿洗三的仪式,参加洗三仪式的客人会在洗儿盆中投入金银财宝,祝福新生儿,庆祝新生命的诞生。据传说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干儿子的时候还曾经举办过洗三,但是多传于野史,并不知道真假。后来衍生到立春日给小孩洗澡并由长辈给予小孩护身符,为小儿祈福。后来,立春日的很多节俗被合并到春节当中,这也是其中一项,逐渐演化成了小孩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红包的习俗。

这两种关于压岁钱的说法应该是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我相信如今的压岁钱中这两种起源的成分应该都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临近,你都知道哪些传统习俗,给孩子的科普文章
原创:中国春节风俗调查研究
除夕、春节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起源与习俗
重拾忘却的传统:过大年的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