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读者》作者的新小说,依然关于爱情和时代

文化

曾梦龙5 小时前


施林克重拾了《朗读者》的母题:为争取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奋斗的奥尔加,似乎是因目不识丁而成为纳粹集中营看守的汉娜的另一种可能。——《汉诺威时报》

《你的奥尔加》

内容简介

德国少年费迪南德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裁缝,陪伴他的成长,给他祖母般的关爱,却从来不提及自己的过往。这位裁缝去世后,费迪南德悲伤之余决定找寻她的身世。

发黄的信纸揭开了一段过往: 19 世纪末,少女奥尔加出生在波兰属地。 青涩时代,她爱上了工厂主儿子赫尔伯特,但清楚阶层不同,对方家庭不会答应这门婚事。和赫尔伯特度过幸福的几年后,两人不得不分离。奥尔加去一家乡村学校教书。赫尔伯特则选择从军,他喜欢周游列国,有一颗驿动的心。

纳粹攫取政权后,奥尔加因病失去听力,在世间辗转流离,这时无人知道,她怀揣着一个怎样的秘密…… 

作者简介

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生于 1944 年。德国法学家,小说作家,法官。

代表作《朗读者》已被译成 50 种语言,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德语小说。据其改编的电影获 2009 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

2018 年出版新作《你的奥尔加》。

译者简介

沈锡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副译审。曾在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担任科技德语口笔译工作。译有赫塔·米勒的《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托特瑙山》等。

书籍摘录

第一部(节选)

1

“她不会给你添麻烦的,她最喜欢站着看。”

母亲将女儿托付给女邻居时跟她说。女邻居起先不相信,可事实就是这样。小女孩一岁,站在厨房里,一个个看过来:配有四张椅子的桌子,餐具柜,上面放着平底锅和汤勺的炉灶,冲洗餐具的水槽,上面有一面镜子的盥洗盆,窗户,窗帘,最后是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然后她走上几步路,站在敞开的卧室门口,在这里也能看到所有的一切:床,床头柜,橱柜,抽屉柜,窗户以及窗帘,最后又是电灯。她看得津津有味,尽管女邻居家里的布局和自己家里的没有什么不同,家具也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当女邻居心想这个一声不吭的小女孩现在已将这个二居室里能看到的一切都看过了之后(厕所在楼梯间里),就把她放在了窗户旁的椅子上。

这个区很贫穷,每一栋高耸的房子后面都有一个狭窄的院子,还有一幢房子。狭小的马路上挤满了来自不同房子里的许许多多人、有轨电车和手推车。有人在出售手推车里的土豆、蔬菜和水果,有人售卖挂在胸前的托盘里的小玩意儿、香烟和火柴,年轻人在卖报,女人们在卖身。男人们在各个拐角等待机会,不管什么样的机会。每隔十分钟,便有两匹马拉着一辆车穿越铁轨,小女孩鼓起掌来。

即便她越长越大,她依然愿意站着观看。并不是她走路方面有问题,她走起路来既熟练又稳当。她想要观察,想让自己明白周边发生了什么事。她的父母彼此几乎不说话,也几乎不和她说话。这姑娘能说话和明事理,要归功于这位女邻居,她喜欢说,也说得很多,在一次摔倒之后无法干活了,于是常常帮女孩的母亲一把。当她和女孩出门时,她只能慢慢走路,不得不时时地停下脚步。可是,凡她能看到的东西她都要说上一通,解释一下,评价一番,教训一顿,小女孩都来不及听,而这种慢慢走路、经常停下对她正合适。

女邻居觉得小女孩应该多和其他孩子玩耍。可在黑漆漆的院子里和过道里,一切都很粗暴,谁想要有所主张,就必须斗争,谁不斗争,就要受折磨。不如说,孩子们的游戏是对生存斗争的准备,而不是一种娱乐。这小女孩并没有胆怯或者软弱。她不喜欢游戏。

她还没上学,就学会了读和写。女邻居起先不想教她,免得她在学校里感到无聊,可还是教她了。这小女孩阅读从她家里找到的书,《格林童话》,霍夫曼斯塔尔的《一百五十篇道德小说》,《神奇仙女娃娃的命运》,以及《蓬蓬头彼得》。她长时间地站着看书,倚靠在餐具柜或者窗台上。

倘若不会阅读和书写,这小女孩在学校里一定会觉得没劲。那位男教师用一根棍子反复地教四十个女学生一个个字母,而这种领读和跟读、领写和抄写很枯燥乏味。可女孩子拼命学着计算,好在购物时检查小贩是否算错。她喜欢唱歌,在乡土课上老师带着全班同学郊游,女孩子认识了布雷斯劳这座城市和周边地区。

2

她学会了在贫穷中成长。学校是一幢红砖新建筑,有着黄色砂石的壁炉台和壁柱,要比本区的其他房子更漂亮,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房子都破旧不堪。学校就是学校。可是,当小女孩看到宽阔的马路旁雄伟壮丽的住宅、带花园的别墅、富丽堂皇的公共建筑以及宽敞宏伟的广场和设施,当她在河岸边和大桥上更自由地呼吸时,她才明白自己所在的区里生活着穷人,她也是其中的一员。

她的父亲是码头工人,港口里没活可干时,他就待在家里。她的母亲是洗衣妇,从经济境况良好的人家家里取来换洗衣物,将一捆东西放在头顶上带回家,把它们洗干净、熨烫好,将那捆裹进床单的东西放在头顶上再送回去。她日复一日地干活,可干的活并没有给她带来很多收益。

父亲在转运煤炭期间连续多日睡不着觉、不能更衣,于是他就生病了—头疼、眩晕、高烧。母亲用湿毛巾冷敷他的额头和面颊。当母亲对自己的肚子和肩膀上出现微红色的皮疹感到害怕,然后叫来医生会诊时,也发觉自己头晕和发起烧来,医生诊断他们得了斑疹伤寒,于是将两人送入医院。他们和小女孩匆匆告别。

她看不到自己的父母。她不能被传染上疾病,因而人们不允许她上医院看望父母。直至父亲一周后去世,母亲十日后也追随丈夫而去时,她从暂时照看她的女邻居那里听说,父母亲又重新在一起了。她很想待在女邻居家里,女邻居也很想收留她。可她的祖父决定把小女孩带到波美拉尼亚。

早在祖母操持葬礼,清理掉家里的所有东西,通知学校女孩离校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就不是很和谐了。祖母先前并不赞同儿子的婚事。她有点以自己的德意志血统而自豪,拒绝让奥尔加·诺瓦克做她的儿媳妇,即便诺瓦克能说流利的德语。她也并不赞同这对夫妇给女孩起母亲的名字。只要小女孩在她的监护之下,她就应该有一个德国人的名字,而不是斯拉夫人的名字。

可奥尔加不接受德国人的名字。当祖母试图向她解释斯拉夫人名字的缺点和德国人名字的优点时,奥尔加却是一脸茫然地看着她。祖母将自己认为很好的德国名字提供给孙女,从埃德尔特劳德到希尔德加德,她拒绝从中选出一个名字。祖母解释说,那就这样吧,叫她黑尔加,几乎和奥尔加一样,她却两臂交叉,一言不发,对黑尔加的称呼不做出任何反应。于是从布雷斯劳到波美拉尼亚的火车上,以及抵达后的刚开始几天,都是这样的情况。然后祖母就让步了。可从那时起,在她眼里,奥尔加就是一个固执己见、毫无教养、忘恩负义的孩子。

一切对奥尔加都很陌生:离开大城市来到小乡村和辽阔的原野;离开有着不同年级的女子学校来到男女生同在一个教室的学校;周围不再是活泼的西里西亚人,而是安静的波美拉尼亚人;离开热情的女邻居,与固执的祖母共处;看书的自由时光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田里和花园里的劳作。她知道穷孩子从小应该如何行事,可她比其他孩子想要更多,想学习更多,想知道更多,想拥有更多的能力。祖母没有书,没有钢琴,奥尔加就不放过那个老师,直至他从图书馆里给她借书;也不放过那个管风琴师,直至他教她弹奏管风琴,并允许她练琴为止。在坚信礼课上,牧师轻蔑地谈起大卫·腓特烈·施特劳斯的《耶稣传》时,她就央求他把书借给她看。

她很孤单寂寞。乡下比城里可玩的东西更少,孩子们必须干活。即便玩,也只是玩些很粗糙的东西。奥尔加一向应付自如,可她并不真正属于其中。她渴望找到同样不属于其中的人。直到她找到了一个。他也同样与众不同。从一开始就是。

3

他几乎还不会站立时,就想要走路。因为他一步步走路走得不够快,一只脚还没着地,另一只脚已经抬起,所以跌倒了。他站起来跨出一步,再跨出一步,结果又走得太慢,一只脚还没落下,另一只脚又已经离地,于是再次跌倒。站起,跌倒,站起—他不耐烦却又孜孜不倦地继续做下去。他不想走路,他想奔跑—他母亲想。她看着他,然后摇摇头。

他学会一只脚碰到地,另一只脚才可以离地之后,却还是不想走路。他迈开敏捷的小步伐奔跑,当父母像当时刚刚流行的那样,给他套上挽具牵着他走路时,他们忍不住发笑,因为这个小男孩散步时犹如一匹小马那样慢吞吞。同时他们又有点感到尴尬,其他孩子在挽具里走路要好得多。

三岁时,他开始奔跑。他在有着四个楼层和两个阁楼的宽敞屋子里奔跑,沿着长长的过道,在楼梯上奔上奔下,走过彼此敞开着的房间,穿越露台到花园里,到田野上,到森林里。等到上学了,他就奔跑到学校去。并不是他赖在床上不起来,或者刷牙时磨蹭时间,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晚了,他就是喜欢奔跑而不是走路。

起先,其他孩子和他一起奔跑。他的父亲是村里最有钱的人,用他的财产给许多家庭提供面包,调解争端,关心教堂和学校,并且教导男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使其他孩子对他的儿子产生了敬仰,并且竭力效仿他,直到老师向他表示出的尊重以及他在礼貌、语言和穿着上的与众不同使他和其他人疏远开来。如果他乐意做他们的头目,他们或许乐意成为他的随从。可他对此没有兴趣,并不是出于狂妄自大,而是出于固执己见。其他人玩他们的游戏,他则玩他的游戏。他不需要其他人。他尤其不需要他们和他一起奔跑。

七岁时,父母送给他一条狗。因为他们欣赏英国,敬重腓特烈皇帝的遗孀维多利亚,他们选择了一条边境牧羊犬,那是英国的一种牧羊犬,它可以陪伴并保护他们奔跑的儿子。它也正是这么做的,总是跑在前面,常常回头看,他们的儿子想要去哪儿,它总是心领神会。

他们奔跑在田间小路和耕地的田埂上,木板路和林间通道上,也常常横穿林子和田野。儿子喜欢空旷的原野和稀疏的森林,可是当谷物长得很高时,他就奔进抽穗的地里,想用自己裸露的胳膊和大腿感觉它们,再奔进低矮的树丛,被那些植物刮挠和拉扯,如果它们想抓住他不放,他会从中挣脱。当海狸筑了一条水坝,挡住小溪进入小水塘时,他就奔进小水塘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他的脚步,没有任何东西。

他知道火车何时进站、离站,于是冲进车站,和火车一起奔跑,在它旁边向前猛冲,直至最后一节车厢超越他。他长得越大,跟得上火车的时间就越长。但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这个。火车把他带到一个地方,在那里他的心跳和呼吸快到不能更快。他也可以独自抵达那个地方,但发觉被火车带到那里更带劲。

他听到自己发出的喘息,感觉自己心脏的跳动。他听到自己的双脚敲击地面,均匀、自信、轻松,而每一次的敲击里都有着升起,在每一次升起里都有着飘浮。有时他仿佛觉得自己在展翅翱翔。

题图为电影《朗读者》剧照,来自:豆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年前,父坐牢娘改嫁,独自撑起3代之家的6岁女孩,如今过得怎么样?
长歌当哭忆母亲
玲儿(再续)/悟灵
波兰女印象派画家☆奥尔加 芭涅斯嘉
回忆中的祖母 | 唐小兵
弄堂里飞出的女明星 | 陈正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