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逻 辑丨历史可读性的理论基础

话语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 公众号:大国崛起昨天 19:53

不站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头,你无法看清母亲河的走势和走向;不扫描、研读全人类发展史,你就无法看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    —— 李泽龙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昨天的社会,社会的昨天,即昨天的人和事。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如此,历史也如一面镜子。今天你站在历史之前照镜子,镜子里面的不是今天的你,而是昨天的你。那么历史这面镜子是如何成像的呢?它成像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如果社会结构及其组成是无机的杂乱无章的摆放,毫无任何规律可言,那么很显然,社会是无法、也无从观察和研究的;既然本身就无规律可言,后人又如何去求其背后的逻辑和思辨。

社会有机体说

19世纪,法国的孔德指出,人类社会和国家等同于生物机体。此后,这一学说开始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国家,后来英国的斯宾塞系统地阐述和提出这一理论学说,他认为社会在本质上如同生物一样是个有机体,社会分工如同生物有机体各部分的分工一样。生物体包括营养、循环和神经(调节)三个生理系统,相应地社会也有生产(营养)、分配(循环,如商业、交通、银行)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政府)三个系统。

斯宾塞从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出发,并在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验证和肯定了这一基本原则,然後把它扩展到社会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学体系。他在其《社会学原理》一书的第1卷中,论述了这一理论学说。他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我们都知道,生命的成长轨迹和历史是呈现一定的规律的和逻辑性的,它们都有一个胚胎、出世、发育、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的一段旅程,这个“定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晓的共识。斯宾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观察、研究和发现,这两种有机体(社会和生命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処:

1.生物体与社会都在生长、发展着,这有别于无机界;

2.两者规模的增长都意味著复杂性和各部分着区别性的增长;

3.两者伴随招结构的分化,功能也在分化;

4.整体内的各部分相互依存,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到其他部分;

5.整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自成一个小组织;

6.整体的生命被毁灭后,其中部分还会维持生存一段时间。

      进一步地,斯宾塞还将社会及其组织比拟为人的集体。人体的生存要有营养、循环和调节3个系统,社会的生存也依赖于相应的3个系统:社会的工业组织向社会提供必要的产品;社会的商业组织,像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把营养输送到集体的各部位;以国家为首的社会政治组织,像人体的神经系统一样调节各部分,使之服从于整体。据此,斯宾塞又将社会中的人分为3类,即从事生产的工人、农民,从事流通的商人、企业家和银行家,以及政府的官员和管理人员。这3类人互相合作,各司其职,保持平衡。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就是破坏了社会有机体。斯宾塞还指出两种有机体的不同点:

1.动物的各部分是一个具体的整体,而社会的各部分是一个抽象的整体,每一部分有相当的自由。

2.生物有机体的意识系统集中于神经系统,社会的意识却分布于社会各个成员身上。

3.生物有机体内各部分器官为整体而生存;相反,社会的政体是为各成员的利益而存在。

社会有机体论的观点提出之後,经过利林菲尔德、舍弗勒等人的阐发,成为早期社会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基础,对19世纪欧洲社会学和美国早期社会学都发生过重要影响,如W.G.萨姆纳、A.W.斯摩尔何L.F.沃德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中汲取过思想营养。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不可否定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一种理论学说也如此,有其萌芽、提出、发展、完善和相对过时这一旅程。后来的马克思又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这一学说,首先他肯定把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的思想是合理的,但是坚决反对把社会生活的发展归结为生物现象。马克思说:“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后来列宁也明确地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配搭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列宁全集》第1卷,第145页)。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概念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认为社会有机体的运动是高级运动形式,它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运动规律,这是一个相对复杂、动态和更加多元化的过程;后者把社会机体同生物机体作简单类比,以支配生物机体的运动规律来取代社会运动规律,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使社会生物学化。

      马克思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这一学说,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范畴。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应用这一概念时说:“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而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汇总了全部社会生活和过程,既包括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即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也包括不属于或不能完全属于这三大领域的其它社会要素,如以一定社会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庭、氏族、阶级、民族等人群共同体,以及语言、教育等社会现象及其关系。

      在此综合研究之上,马克思辩证地提炼出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两大基石之一——历史唯物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性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经典文献——社会学中的早期制度理论
刘小枫:重审斯宾塞的有机体政治论
被“社会达尔文主义”挟持的“经典达尔文主义”
实证主义哲学[19世纪A.孔德创立的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