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爆火的“陈芊芊”,是网剧的逆天改命?


最近超火的搞笑甜宠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就是一部宝藏好剧,小印也被这部剧俘获,作为一部网文改编的电视剧,“陈芊芊”无疑是成功的。

作为一部成功的网剧,“陈芊芊”有些不同。通常网改剧是小说先行,才有改编电视剧的操作,而“陈芊芊”则是电视剧先行,小说作为电视剧的补充,解锁了网改剧的新玩法。
 



网改剧占据半壁江山



《陈芊芊》网文与影视的放送时间倒错,也指向了一个有趣的新趋势:网文改编影视剧的大潮冲刷下,编剧是否吸纳了网文受欢迎的内容属性,完成了技能升级、对原创的回归?


近年,网络小说改编已成为电视剧产业的热潮,以《陈芊芊》为代表的网改剧,正成为影视剧重要的一种形式,逐步进入主流市场,悄然占据半壁江山。

从2011年《甄嬛传》成为爆款,到2014年《古剑奇谭》捧出初代流量,还有让肖战和王一博成为顶流的《陈情令》都是根据畅销小说改编而来。

这些剧往往未播先火,播出后收视率不俗、关注度颇高。


传统电视台与视频网站或联合、或独播,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营销助推,时常引发现象级的全民讨论。

这种改编热潮,更早只有香港武侠小说的影视化可以媲美。

《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小李飞刀》《大唐双龙传》等,武侠宗师们的作品并非当年的主流文学,但却备受欢迎,至今仍被不断翻拍,被视为经典。


说起网改剧,必然要解析下网文。

网文就是依托网络基础平台,由网络作家发表的作品。初期只是散兵游勇,直到起点文学网和晋江文学网成为读者和作者的聚集地。



起点文学网主打男频,作品多为玄幻、修真、历史、盗墓等,都是男生喜欢的题材,钟爱探险与升级打怪,追逐权力与战争。


晋江文学网主打女频,作品涵盖二次元、耽美、言情和女尊,女孩子对此如痴如醉,多是爱情视角。


网络小说良莠不齐,动辄长达几千章,情节冗长,逻辑不通,但由于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目的向娱乐转变,小说网站的商业运营,互联网阅读的便捷化,网文如鱼得水一般蓬勃发展起来。

网文虽蓬勃发展,但为什么会突然闯入影视圈?归功于死水一潭的传统电视剧。


历数传统电视剧的类型:家庭情感:祖孙三代,婆婆妈妈,从普通家庭的婆媳矛盾,到豪门世家的家族恩怨。

革命战争: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抗日神剧统治了多久的影视剧主流市场,大家应该深有体会。

历史演义:史册上可以查到的名字,重要的历史事件,帝王将相、传奇人物的生平演义……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传统电视剧原创力和创新力不足,想想以前的影视市场:琼瑶派言情、四大名著、香港武侠等翻拍泛滥成灾;《活佛济公》等雷剧层出不穷。

自己不争气,就别怪别人来抢饭吃。


到底是抖音不好刷,还是游戏不好玩,为什么要看套路老旧的电视剧?

为了寻找有新鲜感、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内容,网文进入影视公司的视野。然后,网文改编影视蔚然成风。


今年改编自《孤城闭》的电视剧《清平乐》播罢,虽口碑崩盘,但不难看出关注度一骑绝尘。


同样的盛况,往前历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香蜜沉沉烬如霜》,又是网文改编的作品;再往前列举《如懿传》《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爆款剧似乎逃不脱网文改编的魔咒。



网改剧为什么流行?



那么,网改剧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得以迅速催生爆款、流行起来?


法宝1:脑洞大开 

网文改编进入市场后,给影视剧注入了大量新题材:穿越、重生、电竞、仙侠、玄幻、盗墓、架空历史。


《陈芊芊》讲述了编剧陈小千穿越进自己的古装剧本里,成为以女人为尊的花垣城少城主,与不懂套路的犬系少城主韩烁,历经世事,最终学会爱与成长。

题材标签中:穿越、架空历史、女尊、女配逆袭、娱乐圈。这种脑洞小印只在晋江、起点、红袖的网文标签中见过。




法宝2:后现代式的叙事

后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语言游戏当网文改编为影视,也兼具了其碎片化、快餐式、反套路的叙事特征。

传统叙事中,古装剧自然是男尊女卑,而在现代思想插上幻想的翅膀,为什么不能有一座城池,女子为尊?


将传统的伦理道德注入现代的独立意识、反叛精神和男女平权的思想。这些却是在传统电视剧创作中很难看到的。



法宝3:粉丝效应

网文是互联网兴起出现的网络文学,他的根基在互联网,他的受众也是新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年轻态是它的主体,轻松搞笑、诙谐幽默的行为和语言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天马行空的幻想也更能让他们接受。


还记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期间,同看电视的爷爷对“比男主大九千岁的女主”耿耿于怀,细数中华文明的源头,表示:脱离实际、难以理解!

网文改编剧的成功,除了作品自身符合大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也取决于原著固有的粉丝群体。


热门网文在互联网上拥有很高的人气,粉丝效应可以增强讨论度,常常促使未播先火的舆论声势,故事本身已经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那么上层建筑的建设就容易多了,甚至免去了宣传的费用,何乐而不为?



法宝4:资本青睐

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终归结底是资本的。当资本涌入影视圈,他们不懂内容,但是懂数据。

于是,IP的概念兴起了,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原创作品背后是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

大IP+小鲜肉是万能公式,流量和数据主宰了资本圈的金融逻辑,网文乘着大IP的翅膀大张旗鼓地深入了影视圈。


但随着审查制度的完善,古装限额、穿越禁止、宫斗三观不正、历史不可戏谑……,网文改编剧在经历大水漫灌之后,转为小火慢炖。

当年穿越时空的《步步惊心》、宫斗冠军的《甄嬛传》类型剧目纷纷走下电视台的花路,视频网站成为主战场,也更加适应它的受众群体。

《陈芊芊》便是由腾讯独家放送,在微信微博社交平台引起讨论,引起追剧热潮。



网改剧,未来可期?


网改剧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用商业逻辑主导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件怪事,资本可以带来一切妖魔鬼怪。如今,大IP+小鲜肉=大傻瓜的公式已经得出结论。当年,促生的高价片酬、娱乐至上、粉丝刷数据、抠图事件,仍历历在目。


新生事物的监管延迟,制作公司纷纷跟风,靠猎奇低俗吸引眼球,生产出一大批质量参差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的影视作品,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其次,俗话说,次元之间隔着墙。网文与剧本的叙事语言存在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网文都适合改编电视剧,改编尺度掌握不好,不仅伤原著,更伤影视。


有的网文信息容量大适合改编剧集,却不适合电影,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条故事线,120分钟的电影无法充分容纳,口碑票房双双折戟沉沙。

有的网文主打升级打怪适合改编游戏,却不适合剧集,《斗破苍穹》几千章的网络小说,单调的升级打怪、副本割裂的故事线,并不适应起承转合的影视创作规律。


原著粉纷纷吐槽,路人莫名其妙,口碑一塌糊涂。动辄投入上亿的网改剧终于尝到了苦头,观众不买账,平台不买单,上亿投资打水漂。

在政策规范化与市场调节下,制片公司痛定思痛。网改剧开始精打细算、精挑细选,在小成本的网络剧市场精耕细作,终于达成和谐共赢的共生关系。

小印截取了腾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推荐位,我们来分析一下:
 
电视台网络联动跟播剧《幸福触手可及!》《秋蝉》《清平乐》
网络剧《传闻中的陈芊芊》《月上重火》《好妻子》《酋长的男人》《长相守》《古董局中局》

其中,《清平乐》《陈芊芊》《月上重火》《长相守》《古董局中局》均出自网文改编。

盘算一下这个百分比,这可以看出一个趋势:电视台播出的剧目多支持原创、以及正统的情感、谍战、历史剧;网络剧多改编自网文,可以天马行空,深入古墓、穿梭时空、快意恩仇!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商业逻辑无法主导艺术创作,但艺术创作也离不开商业模式。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推出超前点播模式的根源就在于此!

视频网站独播网络剧,失去了电视台这个分摊成本的重要伙伴,必然要从其他方面找回来,超前点播就是视频网站为了回收成本的产物。

从这个商业逻辑来看,做法无可厚非。但将这个成本转嫁到会员的消费上,是否符合商业伦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从内容角度来看,大IP《清平乐》将言情文的男女主,更换成正统历史剧的帝王将相,是网文正统化的用力过猛。

小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小说和剧集同时发布、并行不悖,作为网改剧内容角度的成功探索,也是IP运营的新打法。

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成熟总是需要时间,但有内容创作者和平台运营者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哪怕有成有败,喜忧参半。

但小印相信:且将流年笑掷,未来定然可期!

在评论区留言,写下你对网剧未来的看法吧~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次代言又升级了!江疏影凭曹皇后成商业锦鲤
2020,剧集求变
国产剧放弃男观众,是嫌他们穷吗?
“三月老公”背后的网剧造星逻辑
你知道什么是网红4.0吗?揭秘李子柒爆红的商业逻辑
30天涨粉1000万,1次带货卖160万,她凭什么比肩李子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