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建心理边界感,你的人生你说了算!
发布时间:2020-08-21 

最近看了一部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讲的是女主角三轩家万智(以下简称“三主任”)做房地产销售的故事。

剧中,有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配上门大闹老公给小三买房子,被女主三主任几句话给化解了。

原配当着公司所有人的面,对曾经卖给她一套房的销售说:“你不是一直支持我们家的幸福的吗?为什么现在卖房子给我老公与小三?你背叛了我。请不要卖房子给我老公或让我老公离开小三。否则,我家毁了、离婚了都是你的错!”

     

这件事很棘手,却被三主任三言两语化解了,干脆利落。

看到这里,我目瞪口呆,不自觉地给三主任献上了膝盖。而三主任用的方法,就是今天要讲的维护心理边界的方法之一。

01

什么是心理边界?

写此文时,正遇上王虹老师的一则咨询感言:

最近咨询的几个客户,因为和自己的父母、公婆一起住,家里没有空间,每次咨询都要到车里去,或者去阳台,或者等孩子睡了晚上10点以后才能咨询。

她们在企业里发展也没有空间。

在一次等客户重新找地方的时候,我说:你看你在家没有自己的空间,在公司也没有发展空间,这其中有没有类似的地方啊?

客户沉默了很久。 

其实,当一个人不断压缩自己的空间,外面就不会给你空间。在生活上不给自己空间,那在工作上也不敢要求空间啊。 

当你压缩自己的空间时,别人就会不断越界来入侵你的空间,结果你就没地方站了。 

想在工作中有空间,先在家里为自己营造一个私人空间啊。

王虹老师提到的“空间”,既指个体要给自己制造物理空间,更多的指要给自己营造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是啥?

心理空间,就是心理边界界定出来的那块儿空间。

要理解心理空间的话,先来理解心理边界好了。

心理边界是心理学里一个常被提起的概念,特别是咨询领域。

好玩的是,对心理边界这个词儿,学界迄今并没统一的定义。

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边界,或清晰或不清晰,内里的空间或大或小。

即便定义不统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以,其实来大家都能理解心理边界的意思。

如果不理解,我们来拿物理空间的边界类比下:国家有领土边界——边界线,个人有房子、院子的边界——房子的墙、院子的篱笆。

而人的心理边界,也是这么一条阻隔的界线。

界线以内是我的,在边界以内,我是舒服的、自在的。

如果他人未经允许跨过我们的边界,或自己因为某些原因压缩自己的边界,我们会不舒服、会难受甚至痛苦。

虽然人人都有,但因为心理边界并不像物理边界那么明确与直观,每人对自己心理边界的明确程度是有巨大差异的。

有心理边界清晰的人,往往工作、生活比较顺利,个人幸福感比较高;而心理边界模糊的人,往往工作、生活里纠结很多,幸福感、满意度低。

02

心理边界模糊的麻烦

1. 压缩自己的心理边界

主动压缩自己的心理边界,在职场上,最典型、最耳熟能详与老掉牙的例子,是关于“老好人”的。

我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不少。

职场新人莉莉安来求助时,说除了对工作厌烦,她还很为自己的讨好型人格而苦恼。

说起来,莉莉安是个热心肠的姑娘,经常帮大家的忙,还是来者不拒的帮,从帮领导贴发票、帮同事拿外卖、到帮老同事做统计表等不一而足。

忙越帮越多,多到莉莉安无暇顾及自己的工作而频出问题,以至于工作能力受到质疑。

为此,莉莉安压力特别大,陷入苦恼中无可自拔。

若当故事讲的话,你可能听过的另一个结局是,莉莉安有天学会了拒绝,本以为自己轻松了,结果更痛苦。

习惯于得到帮助的同事们因为突然得不到帮助了而迁怒于莉莉安,从此,莉莉安变成了一个不被同事欢迎的人,甚至她的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

这个边界模糊的故事里,莉莉安在不断后退、压缩自己的空间的,因为莉莉安不会拒绝。

另一个压缩自己空间,边界模糊的常见原因,是不会提要求。

有不少找王虹老师咨询的客户是因为王虹老师力量强大。

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这些客户其实是内心力量比较弱,心理边界比较模糊的。

客户小鱼来问我,王虹老师给她布置的作业,到底是要按A要求写,还是按B要求写。

回答完问题,我顺便建议她,这类问题以后可以直接问王虹老师。

她说她有点不敢问,有敬畏感,会觉得王虹老师很忙,不好意思问。

其实,小鱼在职场上跟领导也会有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小鱼不敢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或主动表达自己。

这个过程,也是在主动压缩自己的心理边界。

结果越退越难受,就像王虹老师感言里说的,在职场也没有空间了。

2. 侵入他人的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是关系中的一个概念,所以,既然有人压缩自己的边界,那对应的也会有人入侵他人的边界。

入侵他人的边界同样是边界模糊问题。入侵他人的心理边界,在职场与生活里都特别常见。

客户乐乐是公司的生产部门主管,她来求助是因为工作不堪重负。

一聊之下发现,她是个事无巨细都要操心的人。安排下属做事,她因为不放心会直接告诉下属该如何如何,还经常去问下属进展、给下属各种意见、建议。

对下属的意见、建议,她经常不太能直接接受,而觉得这里不好那里不行。

这样的乐乐,每天事儿多到双脚不能沾地,连睡觉都会梦到是不是哪里又出问题了。

想必这样的上级、下属我们每个人都不太陌生。

而另一个特别普遍的入侵他人边界的情况,莫过于家人之间了,这样的故事主角在咨询客户里至少有一半。你问怎么会,我一说你就get了。

前几日客户林志来问,读博士期间要如何规划。

进一步了解发现,这只是表面问题,其他他更纠结是,现在去入职事业编,还是去读博士后考公或去大学。

他自己本身倾向于读博,但家人都希望他现在去入职事业编,稳定、有面子、好找媳妇。家人的声音与期望给他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他很犹疑。

林志的例子里,其家人的侵入还没有特别强烈。

更强劲的是,客户王希本喜欢外企HR工作,却迫于家长压力到了国企做设计。

虽然专业对口,但王希的价值观与兴趣爱好都与当前工作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她来找我时说自己生不如死。

这俩例子里都是父母入侵了子女的边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子女。

这种边界模糊,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与痛苦。

不论是领导还是父母,他们之所以边界模糊,要干涉下属或子女,原因本质是对对方的不信任,觉得对方离开自己做不成事儿,或过得不好。

其实,他们是希望子女符合自己的期望。

03

心理边界模糊的原因

心理边界模糊,其实是咱们中国人的一个普遍现象了,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一个边界模糊的文化。

孙隆基先生说,咱们对“人”的定义是以关系定义,所谓“仁者,人也”,就是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比如君臣、父子、夫妻、朋友。

一旦脱离开关系,就没法定义一个人了。

这种文化是将明确的“自我”疆域铲除的,而心理边界的存在正是定义自我的疆域、自我的空间的,是将我与他人、外物区分的界限。

所以,虽然中国定义的人是从关系出发定义的,心理边界也是关系中的界定,但这两者之间有个根本的不同。

咱们文化定义的人是依赖性的、不独立的,而心理边界界定出来的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前面提到的心理边界模糊造成的问题里,虽然成因既有不会拒绝、不敢提要求与不信任下属、不放心孩子等,但根结底就是一个事儿:个体是否独立,能否尊重他人是个独立的个体。

做个独立的个体意味着,会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以此为基础可以去提出自己的需求、拒绝自己不需要的,也可以尊重他人同样的需求与拒绝。

所以,可以说心理边界模糊与个体是否独立,是一个事情的两个表现。在咱们的文化之中,独立很困难,明确的心理边界也不容易。

但方法还是有的。

04

教你几招明确自己的心理边界

1. 对心理边界保持敏感,保持边界意识。

在王虹老师那条朋友圈的底下,有这样2条评论: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在家上个厕所都被孩子拍门。”

“每天上班花去12个小时,晚上与周末再不带孩子也说不过去。家里人也一样忙的。成人的生活没有容易的。”

这样的回复让我觉得,作为一个职场妈妈,这位伙伴可能觉得休息时一直带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是一件应该的事儿。

她会觉得有了孩子以后自己就没办法有空间,当一个独立的人了。

如果这位伙伴的确这样想的,那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塑造的,个体的不自觉压缩自己的心理边界,还不自知的例子。

所以,想要明确自己的心理边界,首先我们得有这个意识,对日常生活里的司空见惯保持一种惊醒。

那你会问既然是司空见惯了,我咋知道有问题。

对,的确是这样的,所以,可以这样做:

首先,给自己建立一种怀疑态度,而不是任何事都全盘接受。

其次,信任自己的感受。明确边界最好用的判断工具我们都有,那就是自己的感受。

在任何你觉得不舒服或累的感受背后,可能都有自己空间被挤占、自己心理边界模糊这样的事儿发生了。

有了这两点,你可以开始保持一种边界意识了。

当然,光有这个意识还不够,我们还得知道如何维护我们的心理边界。接下来,教你一个很容易的方法。

2. 用区分权利与义务的方式,来明确自己的心理边界。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里的一对概念,拿来理清心理边界却有快刀斩乱麻的功效。

所谓义务,就是那些我们必须履行的责任,不履行是会受到到惩罚的,比如范爷没纳税需要补巨额罚款。

而权利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做或不做的,选择权完全在我。比如结婚其实是个人的权利,并非不得不做的义务。

所以,如果遇到父母催婚,说你应该结婚,你就知道怎么回他们了。

虽然义务是法律的规定,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往往也不太谈法律的事儿,但我们可以用义务对应的责任。

用责任与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心理边界。开篇故事里的三主任就是用了责任来破解那个局面。

面对原配要求销售别卖房子给她老公以及索要小三名字,霸道侧漏的三主任说:

我们的职责就是卖房子,我们只对来找我们的客户负责。

你跟你老公的感情问题是你们的事儿。

开始气势还很猛的原配在听了三主任这一番话以后,气势顿时萎了,悻悻地说了句:你们只要把房子卖出就行,对吧?

转身离开了。

      

的确,在三主任眼里,真就只有卖房子这一件事儿。

卖房子是销售的责任,而调节家庭矛盾不是销售的责任,是原配与其老公的责任。

也正是她把握住了自己的责任,用这个责任划的线,保护了自己的心理边界,以及公司的权利义务,并化解了矛盾。

所以,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搞清楚责任都是谁的,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责,他人的责任还给他人。

那说到权利的话,这个就可以应对家长对子女、或家庭生活里的纷扰了。

家长可以给孩子工作选择上的建议,但工作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孩子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所以,可选可不选都在孩子自己。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很难能顶住家长的各种道理、特别是道德要求,甚至以命相威胁的压力。

所以,要想进一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想有明确的心理边界与独立的自我,最好的方式就是第3点了。

3. 以咨询等专业方式,来支持自己,彻底明确自己的心理边界。

从前2点你知道了要保持心理边界的意识,可以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来维护自己。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权利、责任都很明确,特别是关于权利这种可做可不做的部分尤其模糊。

模糊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即便知道了也没勇气与力量,去维护自己的边界与独立的自我。

搞不清楚权利与责任以及没有勇气去维护自己,往后看的话,是这俩问题没搞清楚:我到底是谁、我想要什么。

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追求的自我,就是我们维持自己的依托,就是我们维护自己心理边界的依据。

其实,自打我们出生,我们都在探索这些事儿,但囿于文化、家庭等各种因素,我们很难理清楚这些,有相当多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搞清楚这些事。

如果你不想如此混沌或不舒服的这样过下去,想明确自己是谁、想成为一个独立、自信、自我、幸福的人,那么求助于专业人员如我们职业规划师,如心理咨询师,都是一个很高效的选择。

在职业规划中,个体独立都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不论是受累于心理边界模糊带来的烦恼,还是不够独立带来的痛苦,都可以来找职业规划。

火把生涯以支持你成为你自己为责任,当然,前提是你愿意给我们这样的委托与信任。

以上。

愿你边界清晰、独立完整。

 

参考文献:
1、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 北京:中信出版社集团 2015:15-16
2、崔莉莎 《精力时间双重管理手册》 [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207-209
3、猪股隆一等《卖房子的女人》 日剧 [OL] 人人视频 2016:EP6

文:李晓云  (火把生涯®售前咨询顾问;人力资源本科、心理学硕士;职业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音: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差别是什么?
我的心理边界
父母太过民主,反倒害了孩子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这三个细节就够了
最危险的关系,是没有边界
我在阿姆斯特丹抽大麻时在想什么?|【猎聘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