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湖,消逝不再?江湖,无处不在!


    🍃

    不知你是否留意,已经很久没有优秀武侠上线了,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似乎武侠已经走向衰落。

    然而,提到武侠不能不提到江湖文化,中国人讲的江湖,到底是什么?江湖文化似乎已逝去,而江湖却无处不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江湖呢?


    如何定义中国的江湖文化?


    江湖似乎是个界限模糊的字眼。人们追捧向往江湖,但江湖似乎总是很难被定义,又登不上大雅之堂。

    这次似乎我们一秒即懂,却又很难解释。



    江湖,此词最早出自《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让人浮想联翩,中原大地,四海八荒,江河纵横,湖泊遍地,江湖逐渐演化为天下四方之义。

    大自然带来的美感,道家清静无为、逍遥潇洒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江湖初始的想象,成为人们文化创作的基础。


    江湖是士大夫的落拓失意。

    在春秋战国之后,江湖的概念逐渐抽象化,与封建社会精英文人、士大夫的观念息息相关。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提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江湖之远的落脚点,更多是实指:长江和洞庭湖。

    江河湖海,是在民间;庙堂之高,是在朝堂。

    江湖是士大夫们交通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承载了他们的文化精神。

    江湖广阔浩渺,与热闹繁华、名利所在的朝堂形成对立,江湖也成为文人士大夫逃避名利的隐居之所。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江河湖海为题、有感,留下不朽的诗句:

    屈原的「离骚」
    是仕途受阻、沦落江湖的走投无路

    范仲淹的「江湖之远」
    是离开庙堂、贬谪江湖的壮志难舒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是退隐江湖的自由

    李白的「侠客行」
    是放浪江湖的潇洒

    杜牧的「落魄江湖载酒行」
    是怀才不遇的排遣

    这些都是中国文人口中的不断演化的江湖概念。

    他们带着满怀的抱负通过江湖来往于朝堂与乡野,或建功立业、经邦济世,或重重受挫、彻悟人生,随着青史留名的事迹和诗句,将江湖这一文化符号植入人心。

    后来,江湖是游民草莽的秘密结社。

    江湖自带市民阶层的文化属性,游民草莽的江湖最贴近我们现在认知的江湖意象,但现实往往惨烈得多。

    说起居无定所、流落江湖的游民,我们常想到史书上的游侠。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彊於世者,谓之游侠。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赞扬“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但大多数游民并没有这么过人的武艺和立身之本,他们只是漂泊无依的浮萍,朝生暮死的蜉蝣。

    每当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灾荒连年、民不聊生的时期,大量人口被迫背井离乡,流入市井,沦为游民。

    他们被社会所排挤、抛弃,只能生活于社会的边缘、下层,个体的力量弱小,生存能力单薄,自然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形成帮派团体。


    这些帮派或许没有完全统一的组织形式、固定的法律规范,但它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团体、相对稳定的规矩和道义原则、稀奇古怪的“黑话”。

    它们共同构成了游民江湖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异世界。


    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就具备了游民江湖的基本特征。

    社会动荡,游民众多,遵从道教的宗教礼仪,各司其职,充满了叛逆的基因,最终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


    《林海雪原》中写到杨子荣进威虎山时,记载了很多东北黑话:蘑菇溜哪路?什么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江湖气十足。

    在漫长的年代延续中积淀着强大的的文化传统和反抗的能量,在市民阶层崛起的过程中,逐步进入主流的视野。



    武侠中的江湖文化


    《东邪西毒》中讲: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


    明清时期,精英文化下沉,市民文化崛起。

    《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为草莽游侠著书立传的小说盛行于世。

    《水浒传》主要以梁山好汉这样的江湖人物为中心进行描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体现了非常显著的江湖文化。


    混江湖可不是好差事,若非活不下去,怎会落草为寇?

    如果从士大夫的视角,劫持生辰纲、自立山头、以银钱开路……这些人做的都是杀人越货、挑战朝廷的不法勾当;但在《水浒传》作者视角中,却都是值得称道的履历,受众人敬仰。


    江湖好汉中,有鲁智深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有武松和孙二娘在黑店里的刀光剑影、你死我活,也讲究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江湖义气、公平正义。

    在朝廷腐败、官员无能的世道里,侠客和义士身怀绝技、见义勇为。


    作为民间补充机制,江湖中人在朝廷管不了的地方发挥作用,所谓的“江湖救急”“主持公道”就是这个道理。

    小说赋予江湖中人“惩恶扬善”“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正面意义,通过这种江湖文化,以表达下层民众对理想国的向往。


    由于游民江湖与主流社会的对立性和神秘性,进入现代社会,在稳定的政府和法律秩序下,江湖自然而然退出现实舞台。

    但其独有的神秘性和流动性的特征,以及明清白话小说惩恶扬善的精神内核,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天下武功出少林”“武当七侠”“全真七子”等设计在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中大行其道,可以看出现代武侠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其实就是以小说中的有武功的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所组成的小型社会。

    似乎在这个虚幻社会里,人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不必担心法律制裁,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以实力说话的世界,但就像它脱去了恶人身上的枷锁一般,它同样也解放了正义之士思想的束缚,具备了快意恩仇的爽感。


    现代武侠小说承袭了《水浒传》一派的乌托邦式幻想,也可以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
     



    我们离不开江湖?


    🌿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这是武侠小说中“快意江湖”的最理想状态。


    在这个设定之下,恶人虽多虽强,但侠义之士总会出现,最终惩恶扬善。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幻想世界,但为什么仍有无数人前赴后继沉湎其中?

    一方面,武侠江湖的精神内核亘古未变,是民众对公平正义和自由的向往。

    随着武侠小说的流行,人们对武功与江湖的想象,演变为对苦闷现实的超脱,随着浪漫主义情怀的演化,桃花源般的江湖梦,逃离规则和苟且,充满了诗与远方的气质。


    武侠小说虚构的江湖社会,是一个脱离或游离于官方和平民的社会,是一个富有理想色彩的武侠独有的自由世界。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焦虑和迷茫,去探索幻想的异世界反而成了人们的桃花源。


    武侠小说书写的江湖,有古可考,有据可依,无疑是其中最迷人的异世界幻想。幻想的基础总是薄弱的,无法细究,人总是要生活在现实中。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是一个游离于正统社会不受政治国家和礼教制约的虚拟社会,是以“侠”、“义”为核心构筑的乌托邦式的童话空间。


    武林中人那么多,衣食如何而来?他们以什么为生呢?

    江湖真的降临到现实社会,哪怕是以现实的思维进行思考,立刻就会沦为一片干涸的水泽、一种旧日的残影,失去了原本的生命力与意义。

    武林侠客在江湖世界的快意恩仇实际上给现实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以暴制暴”的抗争的歧途。


    现实失灵,幻想也失灵,那么大家该往何处去呢?

    从武侠衍生出的江湖文化,放到都市生活,与之结合最融洽的必然是帮派。

    在新的秩序和旧的秩序交接的夹缝中,转型期的香港,帮派曾经在那里野蛮生长。从当代电影角度,江湖文化是武侠电影与黑帮电影中重要的文化表征。


    香港黑帮电影中,实际是武侠电影的变体,将武侠中的侠客的功能让渡于警察,《无间道》算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随着黑帮电影的形式感大于社会思考,港片的辉煌也走向了末路。


    大陆电影中,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借江湖的传统结构,演绎了社会转型期底层人物的传奇故事。

    黑帮、情义以及江湖都是传统江湖文化的沿袭,而真正表现的则是底层人物、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江湖文化进行了重塑。


    从宏观角度,江湖不止存在于文学和想象世界,大到江河湖海,小到三五人之间。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我们每个人,谁又不是混江湖的浪者呢?



    山高水长,总会江湖再见。
     
    参考文献:“江湖”的崩解与现实观照的可能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侠小说看不下去,怎么办?
武侠小说的底色是悲凉,因为游民注定远离庙堂
从《剑底扬尘》,解析云中岳武侠,有别金庸成人童话的现实小说
只读“侠之大者”,是把金庸读浅了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王学泰《“水浒”识小录》毛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