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猎物变恋人:《阳光之下》热播,号称“反斯德哥尔摩”
发布时间:2021-01-18 

傍晚,我开着车行驶在崎岖偏僻的山路上,

突然发现前方路上躺着一个男人,一动不动。

犹豫片刻我决定下车看看,

没想到,这一举动将令我踏入无间地狱...

这男人猛地坐起来,在我惊魂未定,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

丛林里又蹦出了两个男人,这时我才意识到,我遇到抢劫了!

我跪在地上,一遍遍哀求叫唤着:“大哥,求求你们别杀我,钱都给你们”,

其中一个绑匪对此时看起来软弱无比的我起了色心,于是我诱骗他去我车上,

我摸到放在车里的果刀,确认好他心脏的位置,趁其不备猛的扎下去!

他一定没想到,这个刚刚还只会哭着求饶的女人有这样的胆量,

抛尸、锁车、踩油门、撞翻其他两个匪徒,完成这些动作几乎一气呵成。

我颤抖着疯狂的开着车逃跑,油门几乎踩到了底,

眼前突然一黑...

再睁眼时,我在医院。


改编自小说《掌中之物》的热播新剧《阳光之下》,讲述了女主在面临劫车匪徒改头换面归来的疯狂报复,为保护自己和家人与恶势力斗智斗勇终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不论是小说还是剧集,这个故事最大的亮点便是号称“反斯德哥尔摩”。

之前也有粉丝提到过,想了解“斯德哥尔摩”。

今天,壹心理学院想跟大家聊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女人质爱上罪犯

1973年,一个叫詹妮奥尔森的假释犯在抢劫一家名为斯德哥尔摩的银行期间,劫持了4名年轻女性;
此外,他还要求警方将他的基友奥洛夫松从监狱来带出来帮他抢银行。

警方同意了。

整个抢劫虽然持续了6天,但最终警方依然有惊无险地取得了胜利。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被解救的4位年轻女性,都表示罪犯对自己很好,相比起罪犯,她们更害怕警察。

甚至,在往后的日子里,其中一位女人质与奥洛夫松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后来,一位叫做尼尔贝杰罗的心理医生在之后的访谈中第一次使用了stockhlm syndrome(斯特哥尔摩综合征);从此,这个词被大众所知晓。

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一个著名案件:卡门龙夫妇绑架虐待案。

27 岁的卡罗在搭乘的顺风车上,被卡门龙夫妇绑架。

从被绑架,到绑架犯卡门龙夫妇被抓捕的7年时间里,受害者卡罗深深的爱上了绑架和虐待她的卡门龙。

在被解救后回到家中后,卡罗还一直给卡门龙打电话,祈求让她回去,并且保证一定不会起诉他。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lm syndrome),又称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好感、依赖、甚至把对方当做自我,协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

什么情况下,人质会产生“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通常有几个基本特征:恐惧、共情、绝望、隔离。

受害者经历直接的威胁,会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恐惧


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死亡。


恐惧情绪会让受害者无法调用其他情绪与思维,活下去的本能也让他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服从



当受害者坚信加害者掌握着自己的生死大权时,彼此处于极度不平衡的权利关系之中,这种关系,让受害者不敢奢望加害者有任何良善之举,此时,不管是自己被虐待或是被杀死,受害者也都不会感到诧异。

对加害者心怀感激,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共情


加害者通常使用的威胁等软暴力行为,会被如惊弓之鸟的受害者理解成一种“友善”的信号,从而对加害者产生同理心,开始关心劫持他们的人。


如果在这个时候,加害者给了受害者哪怕是一点“善意”,都会让他们觉得: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坏人”、“他也不全是坏人”、“他可能经受了悲惨的过去”...



于是,尽管施虐的行为一如既往,受害者却充满了对加害者的理解。

受害者感到绝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离开且不想离开


受害者知道,一旦逃跑,或是被抓回来,或是被杀死;


前者将使自己陷入更残忍的虐待中,后者则可能让自己失去生命。

在极度不平衡的权利关系之中,被害者往往会体验到自尊的丧失和自信的无力,从而相信自己是没有能力离开这个环境。


即便有机会离开,他们也会觉得恐惧、焦虑,这样的情形使他们重新回到那个被伤害的情境中去。

受害者们处于心理或生理上的隔离环境


当受害者被挟持时,往往同时被严控了思想。


关于不利于加害者的信息也被隔离。受害者在很长一段时间与外界隔离,只与加害者在一起。


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受害者完全接受,甚至产生心理依赖感,从而不想离开。




进化心理学——与生俱来的斯德哥尔摩机制

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在归顺则活的情况下,一个偶然的突发基因让受害者真心归顺,认同加害者,于是,这种基因获得了更大的生存机会,在无数代扩散后,成为普遍基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机制,能让人在绝境中生存。


当面对危险时,人的本能会判断出自己应该选择战还是逃;


如果势均力敌,斗志昂扬的机制被激活;如果毫无求生机会,被激活的则是斯德哥尔摩心理机制。


这也就是说,当战无胜算,逃无可逃时,人们可能会以顺从来获得生还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当施虐和受虐的关系长期存在时,和加害者站在一起,是受害者在应对虐待和恐吓及生命威胁之下发展出的生存本能。


他们这种现象称为精神冬眠受害者以自我麻木和服从的方式,保护自己免受最大伤害。长久以往,这种麻木和服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情感是完全可以被驯服的,这样的习惯与关系,就像新生婴儿与抚养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情绪依附。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精神疾病吗?

事实上,真实的斯特哥尔摩综合征特殊且少见。

一份07年的FBI执法公告显示,73%的绑架案受害者没有任何斯特哥尔摩症状,而在剩下的27%中,只有5%的人出现了该症状。


在没有很多相关的实证研究,且无法用足够的样本数据来研究出一个普遍适用的诊断标准的情况下,斯特哥尔摩综合征无法被归入精神疾病诊断的权威指南DSM-5中作为单独条目。


写在最后

虐待性关系对人带来的伤害是真实且触目惊心的,但也让我们发现,越是畸形的环境,越使得人们产生“让人意外”的应对方式。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的每一次放弃离开,可能多半是在当下情境下选择的生存策略。


你认为生活中有没有哪些常见行为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呢?留言告诉我们吧!

本文作者:Carmen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壹心理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斯特哥尔摩综合症
对坏人产生感情?小心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作祟
如何克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你绑架虐待我,我却爱上了你”
你不会是个例外,Ta也不会悔改|爱情斯德哥尔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