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病危时还在惦记我们饭碗的老人,走了

酷玩实验室 

一个说人话的科技频道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袁老走了。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朋友圈里,几乎每个人都在和他告别。

  长沙湘雅医院门口,也有群众自发组织送别,他们一边跟着灵车向前跑,一边语带哽咽地齐声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在当代,袁隆平应该是最让人敬重的老人之一。

  他躬耕田野,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中国人不会再挨饿了,“不可能了。”

  他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此他奋斗一生,创造了“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的奇迹。

  去世的前两个月,他还在海南三亚的杂交稻基地工作,也是这一次,他不慎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

  4月份,袁老转回长沙,他每天都要问护士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听到有天的温度高达28℃时,他着急地说会影响第三季杂交水稻的成熟。

  今天,我想把袁老的故事从头到尾再讲一遍。

  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1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9月7日。因为父母的关系,他在少年求学时代曾去过很多地方。

  6岁那年,母亲带袁隆平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游玩,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农村的果园,一不小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毕业。

  父亲想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袁隆平说,我想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随后,袁隆平进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学习,并在毕业后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

  袁隆平,摄于1962年

  有一次,他在路边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走近细看才发现,中间赫然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这一幕刺痛了袁隆平,他想改变这一切。

  1960年,袁隆平在农校的试验田里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特殊”背后的巨大机遇,于是将它留下来,进行试种,就此踏入了杂交水稻的大门。

  彼时,美国、日本都做过杂交水稻的研究,但都相继失败了,在很多人眼里,发达国家都搞不出杂交水稻,你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甚至还有人“盯”上了他的秧苗——一块试验田里的材料秧苗,一度被人全部拔除毁坏,事发4天后才在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

  科研本身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遇到瓶颈期,袁老的团队经历了连续三千次试验,都没有成功。

  但袁隆平不管这些,他深知,让大家吃饱才是硬道理。

  为了加速繁殖不育秧苗,袁隆平把目光投向了日照时间更长、气温更适宜的南方。广东、海南、福建……他几乎踏遍了国内所有适于耕种杂交水稻的地方,只为开辟更多的实验田。

  为此,袁老常说,“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72年,杂交稻正式被列为中国科研重点项目,随后,团队培育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此后,又先后培育出了多个不同的杂交品种,水稻总产量蹭蹭上涨。

  2000年超级杂交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

  随后,亩产破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难题被依次攻克,并创下了双季稻平均亩产1530公斤的世界纪录,“我们遥遥领先全世界。”

  除了杂交水稻,袁隆平还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另一种技术——海水稻技术

  所谓海水稻,是可以在盐碱地里生长的水稻。

  全世界有143亿亩盐碱地,其中约有15亿亩在中国

  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由于地形复杂,山地、高原广布,能用作耕地的地方,其实少得可怜,此前,盐碱地一直处于撂荒状态。

  但海水稻技术的推广,让盐碱地也有了“开花结果”的可能。

  根据袁隆平和海水稻之父陈日胜的估算,如果海水稻的推广面积能达到2-3亿亩,也就能多养活1.6亿人左右,可以大大减小国家的耕地压力。

  在放眼全球,如果能有11.2亿亩的盐碱地种植上海水稻,再加上杂交水稻在全球范围的推广,那么袁隆平的贡献,就不仅仅是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为世界性的饥饿问题提供了方案——

  2003年,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用的都是袁隆平的品种;全球20%的水稻,都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

  犹记得当年央视《面对面》节目里,主持人听袁隆平讲述年轻时看到的饥荒场面后,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认真地重复了两遍答案:“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02

  袁老不仅让我们吃饱了饭,更让我们吃上了安全的饭

  2017年,袁隆平在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什么意思?

  土壤中有很多重金属元素,其中就包括镉,而植物会通过土壤吸收这些重金属元素,当人们吃掉这些植物,最终,有害重金属便会在人体内聚集。

  当重金属含量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富山县就曾出现过一种怪病:很多更年期妇女,先是感觉腰疼、背疼、膝关节疼,随后痛感遍布全身,慢慢的,骨骼开始软化,不能行动和站立,甚至连咳嗽一下都可能引发骨折。

  因为这种病的症状就是“痛”,因此也被称为“痛痛病”。

  到疾病后期,人的肾脏被完全破坏,产生尿毒症,患者会在极度疼痛和窒息中死去。

  医生对患者的尸体解刨后发现,有人全身有70多处骨折,因为痛到难以忍受,也有很多人选择自杀。

  在调查了很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痛痛病”的元凶,就是镉中毒

  当年,富山县周围河边的重金属冶炼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水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居民吃的稻米也吸收了大量的镉,这才导致了痛痛病的悲剧。

  镉离我们也不遥远。

  2012年广西龙江河段的水质检查中,就曾查出镉元素超标80倍;在中国台湾、广西,包括袁隆平所在的湖南,都曾出现过大米镉超标的事件。

  因为,水稻是对镉吸收较强的作物。

  而袁隆平团队带来的新技术,是直接将控制植物吸收镉的基因去除,这样一来,可以使水稻的平均含镉量下降90%以上

  一旦大范围推行,中国将不会再有镉超标的大米,我们可以安心地吃每一口饭。

  03

  2019年,袁隆平虚岁90岁,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吃好饭而努力。

  他常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有人担心他的身体,他还自己打趣,是个“90后”,要一直搞百零后。

  而在严谨的科学之外,袁老还是一位可爱的老头。

  他爱吃。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吃火锅,但袁老最爱吃的依然是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他形容自己吃甘蔗是“压榨机”,吃西瓜是“挖掘机”,吃糖是“粉碎机”。

  他爱美。领共和国勋章那一天,他穿西装、打领带,在镜子面前照了又照;他还曾对着镜头飚英语,“我han不handsome(帅),实际上不handsome。”

  他念旧。长沙一家不起眼的理发店,袁老在这里剪过16年头发,每次剪完都会俏皮地说:“哈,又年轻了。”

  他自由。袁老说自己现在不带博士生了,因为“辛苦得很,你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死脑细胞的”。

  他浪漫。每到结婚纪念日,袁老总会买些“blingbling”的首饰送给妻子;偶尔还能拿出小提琴演奏一曲。

  他还有许多生活的大道理给我们——

  “年轻人可以赚钱,但是要赚对社会有益的钱”;

  “一个人真正做到没有名利思想是很难的,关键是要淡泊名利。”

  但他最爱的还是水稻,甚至连做梦都是: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有人将袁老的梦绣成了湘绣,在画中,袁隆平一手撑着头,躺在满是他研究了一生的水稻中间,遥望远方,似在思索着什么。

  他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袁老将依旧守护着这里,等待着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祝袁老,一路走好。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参考资料:

  《痛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发布于“红星新闻”

  《袁隆平走了,但人们会永远记得他的梦》,发布于“Vista看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人们口中的“米菩萨”,87岁高龄,穿35元衣服,喂饱8亿人!
【内蒙】刘佳《回忆袁隆平》指导教师:石莹
袁隆平又有大动作,就在明天!
全中国只有这一个人可以说我胖!
众筹过两千万,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搜狐公众平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