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学会如何优雅地「怼回去」,看这一本书就够了
库管: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不讲理、以陷对方以「尴尬处境」为乐趣的人。这个时候库管建议你能动手就不用动嘴,如果你忌惮自己的「洪荒之力」,会给对方造成巨大伤害,那这个时候,库管建议你使用动嘴「怼回去」大法。至于怎样「怼」能够给对方造成恰当好处的致命伤害,库管建议你看看这篇文章,学学古人。


文 | 子聿

来源:子聿说(ID:ziyushuoshuo)


学时候,我们大概都学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七岁的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吟咏出「鹅鹅鹅」的骆宾王,也不是搬起石头砸缸救小伙伴的司马光,虽然他们那年也都七岁,但真的不是他们。


这个孩子,叫陈元方。


陈元方的父亲叫陈寔,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因为他做太丘县的县令,所以人们都叫他陈太丘。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中午出游,可朋友中午过了还没到,于是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见陈太丘没等他气得不行,竟然说陈太丘放他鸽子,简直不是人。


七岁的陈元方正在门口玩耍,听到爸爸的朋友说出这样的话质问道:


「你跟我爸爸约中午出行,可你现在才来,这叫无信;当着我的面骂我爸爸,这叫无礼。」


想想自己刚才说过的话,朋友的脸上出现一个隐形的红手印。打脸打得啪啪的。元方,怼得漂亮!


还记得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对,就是那部《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里有一千多个小故事,记录了魏晋时期士大夫名流的言行轶事。


通读之后我才发现,这简直就是一部怼人宝典。


第一招:关你屁事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简文帝去世了,他的儿子孝武帝直到晚上也没有去灵前哀哭。旁边的吃瓜群众捉急了,对孝武帝说:“按照规矩,您得去您父亲的灵位前哭一哭,表示哀悼。”


孝武帝翻了一下白眼,淡淡地说:“悲伤来的时候,我自然回去哭,这还有什么规矩可言吗?”


看来,道德绑架一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总有一些喜欢当“太监”的人爱替人着急。面对这些人,孝武帝的回答棒呆了。


第一,哭与不哭,什么时候哭,是我的事,不是你的;


第二:在感情面前,没有规矩可言;


第三,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多余。


在面对别人质疑的时候,有时候越解释越心虚,不如大胆地对他说一句:“This is my business。”


第二招:反客为主


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


谢灵运喜欢戴一种曲柄斗笠。这种斗笠看上去跟仪仗的用的曲盖很像。


于是一个姓孔的隐士就说:“你是个心存高远的人,既然追求淡泊为何还不能遗忘那代表富贵的曲盖呢?”


谢灵运掸了掸斗笠上的灰,说道:“恐怕是怕影子的人才忘不掉影子吧。”


谢灵运是什么人?他创造了一个成语——才高八斗。他说天下才华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公分一斗。


一个如此傲娇的人,你想鄙视他?真是不自量力。


影子的故事出自《庄子》。说是有一个害怕自己影子、讨厌自己脚印的人,为了摆脱这些而拼命奔跑。


可是步子越多,脚印也就越多;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虽然很拼命,但总觉得自己很慢,最后累死了。他竟不知道树荫里没有影子,不走就没有脚印的道理。


孔隐士说谢灵运忘不掉富贵才总戴一个形似曲盖的斗笠,可谢灵运说我根本没把我的斗笠和曲盖联系到一起,你把它看成曲盖,是你忘不掉富贵才对。


这一招反客为主,谢灵运用得漂亮。


第三招:扯虎皮拉大旗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邓艾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最后蜀国就是他灭掉的。但有一个小缺点,就是说话口吃。在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总是“艾……艾……”。


有一次他参加晋文帝司马昭举办的宴会,宴会上他又“艾……艾……”的,于是司马昭就开他的玩笑说:“你总说‘艾艾’,你的名字里到底几个艾?”


邓艾被人揭了短,但并没有生气,而是很淡定地说:“《论语》里说‘凤兮凤兮’,不也就一个凤凰嘛!”


他有口吃这个毛病,说起话来“艾……艾……”也是不争的事实。司马昭问他名字里有个艾,他无论回答几个,都会自取其辱,成为笑柄。


邓艾的机智在于他给自己的小缺点找了个高大上的说辞。


许多诗人都喜用“反复”的修辞,重章叠咏,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邓艾的口吃正好与“反复”有着相同的表现形式,于是他就找来了这个理由。


你可以嘲笑我,但你不嘲笑《论语》啊。 


机智如邓艾。


“扯虎皮拉大旗”这一招还有一个案例。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称赞,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又是陈元方,在整部《世说新语》里,提到他的有八九条之多,可见元方是大咖,或者说,他是这部书里有名的毒舌。


这回不知深浅的人叫袁绍。这个人大家都熟,就是最终输给曹操那个。在这个故事里,元方跟邓艾一样,说谁学谁对方都有一万句话等着呢,所以我不正面回答问题。


引经据典,抬出孔子和周公,让对方感觉到问了这个问题就证明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怎么样,学会怎么怼回去了吗?反正论“怼”,我只服《世说新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元方候袁公
【免费直播课】学文言?就跟徐子读《世说新语》第五讲讲义
有一种“正面刚”,叫魏晋风流
初中文言文促读三百篇之陈元方年十一时(19)
两人互放鸽子,谁对谁错就看谁嗓门大
墨说三国:三国最有名的十大神童,他们后来命运如何?(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