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袋和尚坐化日, 告诉您圆寂和坐化的区别, 涨姿势哦

2018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布袋和尚坐化纪念日。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时明州奉化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

他身宽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给他什么,即装大布袋,永远也装不满;有时茬稠人广众面前,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把那些东西又收回袋内。

布袋和尚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

更为神奇的是,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

据说,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

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

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

到了晚上,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这时候,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才知道他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

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梁贞明二年(916),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坐化。

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不久,有人在别州看见和尚仍背着布袋到处走,于是世人竞相描绘他的图像供奉在家中。

据说,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

所以,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他身材矮胖、满脸欢喜,平日以杖肩荷布袋云游四方,以禅机点化世人。他乐善好施、身怀绝技、除暴安良、让众生离苦得乐。

现在问题来了:高僧去世,大多用“圆寂”这个词,而布袋和尚却用的“坐化”。圆寂和坐化有什么异同?

圆寂本意是指圆满一切功德,寂灭一切烦恼,现在则一般用于高僧大德之死。

坐化谓修行有素的人,以打坐的姿势端坐安然而命终。通常指在寺院修行的高僧。

圆寂和坐化都是佛教用语,两者用词不同,意思一致,都是代指死亡。

两者的用法区别是:坐化侧重指出临终时的姿势乃端坐而亡,而圆寂的姿势则不定,或坐或卧或立。

也就是说,坐化也属于圆寂,而圆寂不一定是坐化。

聪明的读者,您认为我解释的对吗?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提醒】弥勒佛
错把布袋和尚当弥勒,布袋和尚是应身菩萨
布袋和尚传说
奉化有个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明朝皇帝因此将明州改为宁波
岳林禅寺传灯祈福法会
岳林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