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把金针度与人:李敖的读书观——面壁窥艺之十四


早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媒体就有报道称:“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李敖大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七卷第153页。)无论在香港、台湾,还是在海外,李敖读书读得好,文章汪洋恣肆、所向披靡已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几十年来,他因文章惹祸,官局不断,一度失业,两入监牢,被软禁、囚禁、封笔达十年之久,却能坚定地走以文章济世的道路,编刊物,办报纸,主持节目,出专著,发表文章达数千万言,在台湾文化思想界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他的博学、睿智、高产来自哪里? 除了“舍我其谁”的远大抱负、“仁以为己任”的使命感、深入的思考、坚持不辍的写作、精熟的语言技巧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博学,而博学则来自于他具有清醒的阅读观念和勤奋高效的阅读实践。其阅读上的体会亦足可令阅读学研究者深思。

读书应该读什么? 早在1983年,李敖与王荣文共同编选了一套大书《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在该书序言中,他明确指出了中国传统的文章传播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文章的“好坏标准”问题、“分类的荒唐”、“书目指导”问题、版本问题等等,《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正是在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披沙拣金编选出来的两百种经典名著的选本。“它把中国古书做了次彻底的、划时代的处理,用现代的观点、现代的印刷术、现代的出版企划,把它们带到现代的中国人面前。”(《李敖大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七卷第604页。)该书所选内容包括了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应用技术、史地等方面的经典名著,其中绝大多数皆为文章。李敖认为,正是这些著作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章精华,它“可以使现在的中国人,能够多少知道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条件是什么、多少知道祖宗们的遗产是什么、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可以入宝山而不空手、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对我们并非高不可攀。”(《李敖大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七卷第604页。)从而使现代人看古书的问题得到一次满意的解决,“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典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李敖大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七卷第605页。)编选和出版《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李敖在解决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应该“读什么”的最好回答。

文章应该怎么读?1984年,李敖在出版《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基础上,又出版了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章阅读学著作—《要把金针度与人》。该书对《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一书所选的二百种经典逐一作了通俗生动的介绍,在如何阅读、理解、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语言质朴生动,述评结合,言简意赅,在为读者阅读古代典籍提供了一个高水准范本的同时,又起到了阅读理解上的导向作用。

作者在该书序言(《要把金针度与人—从〈中国名著精华全集〉谈怎样读书》)中比较系统地谈到了“如何读”的问题。他认为,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人在读书上往往是善于“利用、活用”古书的人。惟此才可能“化朽腐为神奇”。(《李敖大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七卷第156页。)

如何“利用”、“活用”?李敖的观点是:“如果有好的选本,再有‘读书得间’的训练,古书中毕竟还有一点披沙拣金的好处,可以给我们活用。”(《李敖大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1月版,第七卷156页。)这里,李敖主要谈的是古籍的阅读,但对所有书籍的阅读 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他认为, 把书读活的关键在于要有“读书得间”的训练,否则,“白首穷经”的结果很可能会变成“有脚书橱”。“事倍功半还算是好的, 因为他们经常徒劳无功。”

“读书得间”,即读书能寻究问题而得其理。用李敖的话说就是:“在读书时能够读出书中的`窍'、领会出字里行间的学问来。英文中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就正是此意。”(《李敖大全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七卷156页。)要能“读书得间”,其前提首先是要能“辩伪”,能区分出哪些内容是书生理想,哪些内容是道德法律,哪些内容是社会事实。在此基础上,再融会贯通,互相印证,才算“读书得间”。读书不在多,而在活。这是“读书得间”的方法论。所谓活,就是要有活的方法,能读进去,又能跳出来,会鉴别,能继承,灵活运用。那种读不得法、疑古过度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李敖的“读书得间”虽非他本人的发明,但他本人的阅读实践无疑为这一读书经验添加了一个生动的例证。在他的文章中,冗史古简、报章杂志在他手里,已不再是旧迹静物,不再是断烂朝报,不再是死材料,一条广告、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段掌故、一件轶事,再普通的东西他都可以发现其中深藏着的文化内涵,使其死而复生,闪放异彩。他把它们熔铸成一枚枚燃烧着的炸弹,投向社会,投向敌人,投向思想界的死水,激起阵阵波澜,产生一片喧哗,引起社会思想的大裂变。这是李敖作为一个充满斗牛士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真实本领和斗争艺术,也是他把书读“活”、“读书得间”的最好见证。


(后记:该文曾发表于《阅读与写作》2006年2期。)


作者:自在,本名陈才生,一九六二年生,林州人,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负责大学生文学刊物《秋水》编辑事务。主要著作有《女性作者写作的奥秘》、《李敖这个人》、《李敖思想研究》、《李敖评传》、《才女之路》、《用生命种诗的人——王学忠评传》、《地摊上的诗行——王学忠诗歌研究》、《红粉三千,我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我的江湖越来越小——李敖师友纪》等。学术研究之余,爱好文学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把金针度与人 --- 国学书目 兼谈如何读书
中国的书是可以读完的
要把金针度与人(李敖)
《李敖大全集》
四大名著在线看
精品珍藏:中国四大名著(视频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