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验动物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任何外科手术均需通过外科基本操作来完成,基本操作技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对外科基本操作的要求是准确、熟练和轻巧。外科基本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切开、止血、结扎、分离和显露、缝合等。

一、切开

切开的基本原则是应按局部的解剖结构进行逐层切开。理想的手术切口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显露充分,便于操作,接近病变部位,容易延长或扩大;②组织损伤小,尤其是重要血管和神经,肌肉尽可能不切断;③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好。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时,应先用左手将局部皮肤固定,使其紧张,右手持手术刀,刀片与皮肤表面垂直,刀柄与皮肤表面所成的角度大约450,用力均匀、适当,一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避免多次切割,以免切口边缘参差不齐,并应防止刺入过深,损伤深部组织。对皮下脂肪层较厚的患者,切开时注意避免将皮下脂肪向一侧牵拉,以免切线偏斜。对深部组织应逐层切开。

皮下组织下面的筋膜和腱膜可以用刀切开,也可以先用刀切一小口,然后用组织剪插入筋膜下面,使其与深面组织分离后再行剪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及止血完善后,应用手术巾或纱布垫将手术切口周围遮盖好,使创口与皮肤隔离,以减少深部操作时,器械和手同切口表皮接触的机会,从而避免从表皮带入细菌。

切开腱膜、筋膜和肌肉时,尽可能沿纤维方向切开。也可以先切一小口,再用剪刀、止血钳或手指分开,但应注意此类钝性分离对组织损伤较大,应尽量少用。必要时对此类组织也可以切断。

切开腹膜、胸膜和硬脑膜时,应防止损伤深部结构。

二、止血

任何手术过程创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不仅妨碍手术野的清晰,而且可引起失血,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充分、彻底地止血是很重要的。止血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创面止血方法。

1.压迫止血法

是手术中较常用的方法。止血原理是压力能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随之形成血栓而使出血停止。此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较大血管的出血也可用此法暂时止血,然后结扎止血。对毛细血管出血和渗血,用纱布或纱垫压迫几分钟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骨髓腔、肌肉断面、腹膜后间隙、粘连剥离创面等处的渗血,可用纱布或热盐水纱垫填塞、压迫,有加强止血的作用。如用压迫法能达止血目的,则减少了应用止血钳止血法给组织带来的损伤,同时又减少了结扎创口局部组织带来的异物刺激。对于难以用其他止血法止血的出血,有时只能采用压迫填塞法。一般用无菌干纱布或绷带填塞,填塞时注意勿留死腔,还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并应记载填塞纱布或绷带的数目。填塞物一般于术后3~5d逐步松动后缓慢取出。过早取出有再度出血的可能,取出过迟易招致感染。

2.结扎止血法

结扎止血法是最主要而常用的止血方法。一般小血管出血的处理,除用纱布压迫止血外,可随时用止血钳准确的钳夹出血点(小血管断端),然后用细线予以结扎。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用止血钳尖端夹住出血点,尽量不夹周围组织;②助手持止血钳,先抬高钳柄,让术者绕过结扎线,然后抬高钳尖,以便术者结扎;③术者打好第一个单结后撤去止血钳,继续紧线后再打第二个单结,即可完成一个方结。

结扎止血法有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一般采用单纯结扎法,有时为了防止结扎线脱落,或因用单纯结扎有困难,可采用缝合结扎法,止血效果更为可靠。

对较大血管的结扎止血方法,是在出血前将血管分离清楚,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血管,于钳间切断,最后结扎血管断端。器官的切除常用这种方法处理其主要血管,如此可使出血量显著减少。

对于手术中发生意外的大出血,其止血方法是先用纱布或手指暂时制止出血,用吸引器清除局部出血,看清出血部位和性质,酌情选用单纯结扎法或缝合结扎法止血。切忌惊慌失措、盲目乱夹,以防引起新的损伤,招致更多的出血(图5-4,5-5,5-6)。

有时还可用直接修补血管壁的方法进行止血。总之结扎止血的关键在于结扎的牢 靠,结扎线结不松脱。

图5-4  单纯结扎止血

图5-5  贯穿结扎系膜

图5-6  贯穿结扎较大血管

3.电凝止血法

是用电凝器通过高频电流使组织接触点产热、血液凝固的止血方法。常用于浅部较广泛的小出血点和不易结扎的出血点。如胸腹部较大切口渗血及颅脑手术的止血。优点是止血迅速、节省时间,不留结扎线。缺点是止血效果不完全可靠,凝固的组织易于脱落而再次出血,对较大血管的出血不能制止,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止血效果更差。伤口有污染时,使用电凝止血易引起感染。设备失灵时可烧伤患者和手术人员。为此使用时应注意:①检查设备有无故障,室内有无易燃物质;②电凝前应拭去血液;③电凝器不可接触出血点以外的组织;④随时除去电凝器上的血痂。

4.局部药物止血

常用的止血剂有明胶海绵、纤维蛋白泡沫体、胶原丝、中草药止血粉等。其作用原理是为促进血液凝固和提供凝血块的支架。该法主要用于压迫止血无效的渗血面,如肝脏创面的渗血。但需指出,这些促凝血物质容易吸入血液或被渗血推离创面,为此,使用时应用干纱布压迫数分钟或缝合固定,使之吸附于伤口组织而起止血作用。

手术部位应用肾上腺素能使血管收缩,可减少切开后的出血,但有增加感染的机会,且可影响心脏功能,宜慎用。

5.止血带止血

可暂时阻断血流,用于手术中临时制止大出血或预防出血,该法能创造出“无血”手术野,消除了术中失血,利于操作。一般用于肢体手术或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处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以控制肝的出血。但需指出,这种阻断血流的结果会使组织缺氧,故须掌握阻断时间,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6.其他止血法

如脑外科手术时可采用银夹止血,骨外科手术时对骨髓腔的出血用骨蜡填塞止血,肝脏手术时应用微波肝脏止血机止血等。

三、结扎

结扎是手术的基本操作之一,主要用于血管结扎和创伤缝合时结扎。打结的速度影响手术时间的长短,打结方法的正确与否,可影响结的牢固性,关系着术后是否发生出血,伤口能否裂开的问题,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手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打结的方法。

1.结的种类

常用的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三种(图5-7)。

方结:又称平结,是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所组成。为手术中最常用的结,用于结扎血管和各种组织缝合。

三叠结:由三个单结组成,其中第二个单结方向与第一、三单结的方向相反。也即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单结,第三个单结与第一个单结的方向相同。三叠结最为牢固可靠,用于有张力的组织缝合、大血管的结扎或肠线、尼龙线的打结。

外科结:第一个单结的线圈绕两次,使摩擦面加大,因而打第二个单结时第一个结不易松散,比较牢固可靠,组织张力大时可采用,一般不常用。

此外,还有一些不宜使用的结。①假结:由两个方向相同的单结组成,结扎后易于松散、滑脱;②滑结:打方结过程中,由于牵拉线头和线尾的力量、方向不均所造成,易滑脱。

2.打结的方法

有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和器械打结法。

单手打结法:常用、简便、迅速,用线节省。左右手均可(图5-8)。

双手打结法:稳妥,适用于线头较短、深部组织的结扎或组织张力较大时的结扎,速度较慢(图5-9)。

器械打结法:当线头过短,或为了节约缝线,或在深部组织进行结扎时,都可用此法作结。常用的器械为止血钳或持针器(图5-10)。

图5-8  单手打结法

图5-9  双手打结法

图5-10  器械打结法

 

四、分离与显露

组织间的分离方法有锐性和钝性两种。锐性分离是利用刀或剪的刃进行切割,对组织损伤少,适用于比较致密的组织分离,为避免副损伤发生,锐性分离宜在直视下进行;钝性分离是用止血钳、手指、刀柄、剥离子等进行分离,适用于比较疏松组织的分离。

分离需要一定的技巧,应了解局部解剖结构和认清病变性质。良性肿瘤包膜完整,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可采用钝性分离。如果局部粘连紧密,勉强采用钝性分离会增强脏器和组织损伤的机会。

手术野的显露由下列条件决定:①采取适当的体位,使手术部位突出;②皮肤切口选择适当,切口部位应在体表距离手术区最近处;③良好的麻醉,如果麻醉不满意,患者肌肉紧张将影响显露;④合理使用牵开器和纱布垫;⑤良好的照明。

五、缝合

组织缝合的原则是尽可能同类组织、自深而浅、逐层缝合,并要正确对合。

组织缝合的要求是:①缝合切口两侧的组织时,缝线所包括的组织应等量、对称和对合整齐;②组织缝合后不能留有死腔;③缝线选择要恰当;④注意缝合时的针距和边距;⑤结的松紧要适度,以其创缘密切相接,并又不会割裂缝合部位的组织,以及造成结扎部位的组织发生缺血为原则。

缝合方法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可分为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三种(图5-11)。

1.单纯缝合法

缝合后,切口边缘对合。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间断缝合:又称结节缝合,每缝一针即打结,各结缝线互不相连。最常用,如皮肤、皮下、筋膜等组织的缝合。

(2)连续缝合:从切口的一端开始(最好在切口之顶端处)先缝一针打结,缝线不剪断,继续进行缝合直至切口的另一端再打结。打结前须将线尾反折部分留在切口一侧,用其与双缝线打结。此法优点时节省用线和时间。

(3)“8”字缝合:缝针斜着交叉缝合,呈“8”字形。具有两针缝合的效力。常用于张力较大的组织缝合(如肌腱)。结扎较牢固,且可节省时间。注意:“8”字形的交叉应在切口深面。如果在浅面,拉紧线结扎时,切口易折皱。

(4)毯边缝合:又称锁边缝合,常用于胃肠吻合时后壁全层缝合或游离植皮时边缘的固定缝合等。

(5)减张缝合:对创缘相距较远,单纯缝合后切口较大,为防止术后切口裂开,可增加减张缝合。在远离切口缘处进针,缝线穿出皮肤后,套上一段橡皮管,以防止缝线切割组织。由于张力缝合的存在缓解了手术切口处的张力,利于愈合(图5-12)。

图5-11  常用缝合方法

图5-12  腹部切口的减张缝合

 

2.内翻缝合

缝合后切缘内翻,外面光滑。常用的有下列缝合法:

(1)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Lembet缝合,分间断与连续两种缝合,常用的为间断法。在胃吻合或肠吻合时,用以缝合浆肌层。缝合后形成浆膜对浆膜。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Halsted缝合法。用于缝合浆肌层或修补胃肠道穿孔。

(3)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Cushing缝合法。多用于肠管浆肌层的连续缝合。将线尾自同侧肠壁内穿出,跨至对侧同样作一针与切口平行之浆肌层缝合,用于关闭断端。

(4)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Connell缝合法。多用于胃肠吻合时。缝合前壁全层。将吻合口后壁全层连续缝合之线尾自同侧肠腔穿出,再于对侧做与切口平行之全层褥式内翻缝合(即由浆膜面进针、黏膜面出针,再由同侧黏膜面进针,浆膜面出针),拉紧缝线使肠壁内翻,再至另侧肠壁,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将吻合口前壁缝完。

(5)荷包缝合法:用于缝合胃肠道小的穿孔,阑尾残端的埋入,固定插入空腔器官中的导管。其缝合方法是围绕断端或穿孔处周围行浆肌层连续缝合,当收紧荷包缝合线时,则将断端或穿孔边缘埋入。

3.外翻缝合

缝合结果形成切口外翻内面光滑,常用于血管吻合、腹膜缝合、减张缝合等。有时亦用于缝合松弛的皮肤(如老年或产妇腹部、阴囊皮肤)等,防止皮缘内卷,影响愈合。外翻缝合的基本缝合是褥式缝合。包括下列缝合法:

(1)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常用于血管吻合或减张缝合。

(2)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常用于松弛的皮肤缝合。

(3)连续外翻缝合法:多用于缝合腹膜或吻合血管。

4.缝合注意事项

(1)无论何种缝线(可吸收或不可吸收)均为异物,因此尽可能减少缝线用量。一般选用线的拉力能胜过组织张力即可。为了减少缝线量,肠线宜用连续缝合,丝、棉线宜用间断缝合。

(2)线的拉力,在缝合结扎(指单一缝合)后拉力远较单线时强,例如单线拉力为0.5kg,单一缝合结扎后拉力可增数倍,且缝合后的抗张力,与缝合的密度(即针数)成正比。因此增加缝合后切口抗力的方法是增加缝合密度,而不是增粗缝线。

(3)连续缝合的力量分布均匀,抗张力较用间断缝合者强,但其缺点是一处断裂将使全部缝线松脱,伤口裂开。此外,用丝、棉线时,连续缝合用线较多,异物反应也较大,特别是伤口感染后的处理,较间断缝合者更为困难。如无特殊需要,一般少用连续缝合。

(4)缝合皮肤时应将深度以恰达创底为好,创缘对合好。正确的方法是由伤口一侧垂直刺入,等距离地从另侧穿出。缝针不可过浅,因易留下死腔,积血积液,或伤口对合不齐,导致伤口感染或裂开;过深过紧则皮缘易内卷或下陷,过紧尚可影响切口血液循环,发生肿胀,妨碍愈合。

六、引流

正确地使用引流可防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但是引流物又为异物,刺激组织使渗出液增多,可使伤口愈合时间推迟。如引流物放置时间过久,反而会促使继发感染、粘连、瘢痕组织增多,因此选用引流时应慎重。

1.引流的主要作用

(1)将创口内或腔隙中的分泌物、血液、脓液、渗出物等引出体外;

(2)刺激组织使渗出液增多,用以中和及稀释毒素;

(3)渗出液中含大量纤维蛋白原,可使局部发生粘连,局限病灶。

2.放置引流的适应证

(1)脓肿、积液切开排脓、排液后,使脓汁和渗液不断排出,使创腔逐渐缩小而愈合;   

(2)创口污染严重,用一般清洁伤口的方法估计不能控制感染发生,为使渗液及时排出可放置引流物;

(3)创面较大,术后有渗血可能,尤其可能存有死腔者,放置引流可避免血肿形成;

(4)肝脏、胆道、胰腺及泌尿道手术后,为了防止胆汁、胰液、尿液从缝合处漏出潴留在腹腔,放置引流物有引导作用;

(5)胃肠道手术有渗漏可能者;

(6)减压作用,如开胸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术,除排气、排液外,还可促进胸腔负压的恢复,利于肺扩张;胆道手术后放置“T”形管引流,可防止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脑室引流可减低颅压等。

3.引流物的种类与选择

(1)橡皮条引流:一般可用废胶皮手套或薄橡皮制品制成,主要用于表浅伤口的引流。

(2)烟卷式引流:用橡皮薄片裹纱布条制成香烟状,其表面光滑,利用毛细管的虹吸作用,达到引流目的。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常用于腹腔引流。

(3)橡皮管引流:诸如橡皮胶管、硅胶管、蕈状管、“T”形管、塑料管等均可用作引流,多用于体腔和深部组织的引流。

(4)纱布引流:可用干纱布或油纱布进行引流,前者用于较大脓腔排脓后制止渗血、吸收渗液和脓汁,后者使用目的是使创口敞开,促使肉芽组织由深向浅层生长,且不与新生肉芽组织粘着。

4.引流注意事项

(1)引流物为异物,因而在能达到引流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放置时间。一般引流物放置时间为24~48h;烟卷引流可适当延长放置时间,但要每日松动一次,逐日拔出1~2cm;脓腔内的引流物则应放置至脓腔缩小,接近闭合为止。一些特殊管状引流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引流物放置的位置必须正确。引流液体应尽量放在腔隙的低位;引流气体则应放置在较高位置;体腔内的引流物,最好不经手术切口引出,可在切口旁另做一小戳口为宜。

(3)引流物必须保持通畅,出口处不宜太紧(胸腔闭式引流除外),引流物不要扭曲,引流管不能被堵塞。

(4)引流期间要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性质及数量,用以判断是否有出血、缝合口破裂、感染、引流不畅等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5)引流物必须妥为固定,并记录其数目,引流管如需接引流瓶则应及时安接好,并要注意防止引流瓶内液体倒流入体腔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术基本操作
早读 | 超实用:外科手术基本功速成法,书上学不到的秘诀!
早读 | 骨科医生必备技能: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详解!
外科“清创 缝合 换药”,这些技能你都Get了吗?
这项技术是骨科医生的基本功!别说你还没掌握
医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